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且末博物館:千古文明的對接

2010-04-12 03:59
新疆人文地理 2010年2期
關鍵詞:博物館

張 暉

在塔里木盆地南緣的且末縣這方土地上,不僅產(chǎn)金還產(chǎn)玉,這在新疆乃至全國都是罕見的。因此,古往今來,且末也就成了探險家、考古學家和地理文化學者們共同關注和向往之地。

且末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它是“玉石之路”的發(fā)祥地之一和“絲綢之路”的南道重鎮(zhèn),是古西域三十六國中的且末國和小宛國所在地。

且末是一個古老而祥和的地方,它靜靜地躺在瀚海之邊,聽憑車爾臣河水緩緩地流淌。在它的東緣,有著名的羅布泊,南面是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qū),北面是塔克拉瑪干沙漠。

且末擁有神奇的自然與人文風情、傳奇般的古國歷史,吸引無數(shù)征戰(zhàn)西域、探秘東方、發(fā)現(xiàn)新疆的著名人物在此駐足。千百年來,且末人在這塊土地上辛勤勞作、繁衍生息,創(chuàng)造出極富特色的綠洲文明。今天,這一切均被收錄于茫茫沙海中的文化殿堂——且末博物館中。

且末博物館開館于2009年年底,建筑面積1800平方米,是集自然、人文為一體的,目前新疆最大規(guī)模的縣級綜合博物館。

古國神韻

該館以“古國神韻——且末自然與人文遺產(chǎn)陳列”為主題,內(nèi)部展廳分為九個展區(qū),整體陳列通過文物、雕塑、場景復原、圖板、模型等形式,展示了且末縣域內(nèi)的自然與人文遺產(chǎn),集中了自然地理、歷史考古、民族民俗等多個方面的研究成果,展現(xiàn)了萬載千年且末的歲月風華。

博物館遵循自然歷史發(fā)展脈絡一一鋪陳。陳列大廳里且末兩大地質(zhì)構造和四大地貌的光電沙盤模型,使人們對且末地處昆侖山槽褶皺帶和塔里木臺地的地質(zhì)構造一目了然,對構成且末縣的南部山區(qū)、山麓平原區(qū)、車爾臣河谷平原區(qū)和北部沙漠區(qū)了解得形象而生動。而館中對礦物動植物資源的展示,大大增加了博物館的容量。

值得一提的是,且末自古以來就流傳著有關野人的傳說和記載,因此在自然物產(chǎn)展區(qū)中最吸引觀眾的莫過于山洞中的野人生活場景。博物館通過中外科考者的目擊檔案復原了出沒于且末山區(qū)的野人形象,這是一個比真人要粗壯得多的野人蠟像,他佝僂著高大的身軀,通體被黝黑的體毛所覆蓋,在洞口用直勾勾的眼神望著洞外,令人震撼之感和恐懼之情油然而生。

從自然歷史到傳說時代,且末博物館為世人勾勒和展現(xiàn)了且末人類歷史發(fā)展的自然環(huán)境與背景,為博物館最為重要的第五展區(qū)“且末春秋——風云變幻的歷史足跡”作了很好的鋪墊。

據(jù)史書記載,周穆王十三年,即公元前964年,穆王西巡后曾遠行至昆侖之丘,今阿爾金山,以觀皇帝之宮,再由且末西行至春山等處。在且末歷史文化展覽中,人們可以直觀地看到周穆王西巡至且末的交通線路圖、西王母宴請周穆王的漢畫像磚圖和浮雕作品等。

隨著人們腳步的緩緩而行,在古典燈光的映襯下墻面上的且末歷史猶如滾動的電影膠片一一為觀眾清晰地流淌著一段段古國且末的流光歲月。

展現(xiàn)歷史的視覺作品除了《西域圖志》中的西域古國圖,以及陳湯路經(jīng)且末擊斬匈奴單于和漢朝將士圖外,特別應該一提的是,展覽中與真人一樣大小的蠟像張騫目光堅毅果敢,與他站在同一時空手持銅劍的匈奴單于體態(tài)神情極顯剽悍而不可一世。觀眾置身于此大有時光倒流、身I臨其境之感。

從西魏時代至隋代,且末主要受突厥統(tǒng)治,后來隋朝在古且末城設立了且末郡。因此突厥騎士像、突厥石人和東西突厥形勢圖所營造的突厥帝國氛圍是這一時期展示的最大特色。

在唐代部分,博物館中所展示的吐谷渾將軍像、吐蕃武士像、高仙芝進軍圖等,把觀眾一下子就能帶到那個金戈鐵馬的征戰(zhàn)時代,而玄奘蠟像、玄奘西行求法圖和途經(jīng)且末歸國圖,以及《大唐西域記》書影等,將玄奘艱辛的取經(jīng)求法精神牢牢銘刻在博物館陳列記憶中。

博物館在五代十國這一展區(qū)為人們精心布置了一幅敦煌壁畫中的于闐國王李圣天及皇后曹氏畫像,使觀眾形象生動地感知到當年后晉王朝派員途經(jīng)且末所冊封的是一個怎樣的人物。

元代對于且末的經(jīng)濟發(fā)展與民族融合都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為表現(xiàn)這一點,展覽中不僅展示了成吉思汗征服乃蠻部屈出律圖、察合臺汗國金幣、蒙元將士圖等,還為人們展現(xiàn)了且末元代屯田史料、驛站遺址圖等。

進入“明代時期的且末”,人們一下會被一位橫刀立馬的武士肖像所吸引,他就是東察合臺汗國的首任大汗禿黑魯·帖木爾。在他一旁是全新疆唯一一處保存完好的元代伊斯蘭古建筑圖,即禿黑魯·帖木爾麻札。

清代到中華民國時期的且末,這片土地最主要的歷史經(jīng)歷便是吸引了幾乎來到新疆的絕大多數(shù)中外探險家,而這些內(nèi)容和他們在且末的發(fā)現(xiàn)應該說是博物館歷史展中最為重要的部分。1883年至1885年,俄國探險家普爾熱瓦爾斯基進行了他的第四次中亞考察。當他從羅布泊走向克里雅途中時,碰到了一支告訴他且末有古跡和文物的商隊,并得到了且末有穿著講究完整的男女干尸的消息。由于普爾熱瓦爾斯基來中國考察的特定背景、所受教育及軍人身份,他沒有對上述發(fā)現(xiàn)進行有效調(diào)查,而更多的關注了且末的自然地理與動植物區(qū)系狀況。在館中可以看到普爾熱瓦爾斯基途經(jīng)且末的考察線路圖、在野外考察時的普爾熱瓦爾斯基像,他在且末等地帶走的動物標本,以及為且末婦女兒童所拍攝的珍貴老照片。

博物館展覽依照時間順序展出了英國探險家斯坦因與且末密切相關的一些珍貴史料,這里有斯坦因在去車爾臣沙漠路上所拍攝的當?shù)厝伺e行宗教儀式和且末以西安迪爾城堡廢墟的老照片;有他在尼雅遺址發(fā)現(xiàn)的“且末夫人”木簡圖。

神奇的且末大地所吸引的重量級探險家不能不提年輕的貝格曼。作為考古學家,瑞典人貝格曼于1928年來到且末,對且末的河道、綠洲、古城、古墓、干尸、古物、民俗等均有考察,并在后來出版的《新疆考古記》和《考古探險手記》中詳細記錄了這些發(fā)現(xiàn)。博物館展覽通過斗方之境將考古與探險的魅力、發(fā)現(xiàn)與創(chuàng)造的快樂展現(xiàn)無遺。展墻上面帶微笑躊躇滿志的貝格曼像曾激發(fā)著多少新生代探險家與之對話的熱情和欲望;他所發(fā)現(xiàn)的居延漢簡、小河墓地和大量的且木珍貴文物曾經(jīng)被吸引來多少古代探險者驚羨的目光;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由當年貝格曼親自手繪的且末營地、且末民俗活動和車爾臣河上游臺地圖畫,已將考古科學與繪畫藝術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

瀚海遺珍

在且末東起江尕勒薩依,西至奧依亞依拉克牧場,南自昆侖山、阿爾金山北麓,北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邊緣地帶,分布著數(shù)量眾多的古代文物,有古城遺址、古代墓葬群、古烽燧、古巖畫,以及伊斯蘭文化遺物等,這些豐富的歷史文化古跡和文物,是古代且末人文明發(fā)展的有力證據(jù)和勤勞、智慧的結晶。

扎滾魯克古墓群出土和蘊藏著且末古代文明的半壁江山,博物館為此分占了極大的空間給予重度表現(xiàn)。扎滾魯克古墓群位于且末縣西南扎滾魯克村西的戈壁上,面積3.5萬平方米,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以來曾有計劃地發(fā)掘過四次。扎滾魯克古墓出土文物中最具特色的

為毛織品,反映了當時紡織業(yè)的較高發(fā)展水平。玻璃器皿的出土是東西文化薈萃的見證。博物館展覽分別以生產(chǎn)工具、生活用品、衣飾織物等為主題展示了扎滾魯克墓地先民創(chuàng)造的極富生產(chǎn)生活氣息的地域特色文化。

博物館展卅的三件展品在科學與藝術領域堪稱世界級。第一件名為狼紋木雕盒的展品,具有2500多年的歷史。木盒呈長方體,有子母口。引人注目之處,是盒身浮雕的狼紋。在狼的腹部,雕刻出一只羚羊頭。狼是北方游牧民族經(jīng)常表現(xiàn)的藝術主題,由此可知,當時且末地區(qū)與游牧民族存在較深的文化聯(lián)系。第二件展品即為世界上最為古老的撥弦樂器——且末箜篌。1996年在且末扎滾魯克墓地出土的木豎箜篌,共有三件,其中兩件為胡楊木制作的音箱和頸部,檉柳木制作的弦桿,都保存較好。箜篌在公元前2000年以前出現(xiàn)于亞述、埃及一帶,西漢時已傳人中原,但一直未出土過實物。從扎滾魯克箜篌木料看,為本地居民自己制作,應是中國目前發(fā)現(xiàn)時代最早的箜篌實物。第三件展品就是引起人們廣泛猜測與爭論的神秘類人形彩繪羊胛骨。1996年,新疆博物館考古部在且末扎滾魯克2號墓中發(fā)現(xiàn)一獨特的彩繪類人形紋羊肩胛骨,時代為戰(zhàn)國至漢代。該類人形圖案從整體看自頭部至身體似乎被什么東西束縛著且包裹嚴密,只露出眼睛,如果不是因勢就形,或是想象所為,那么該圖所參照的原形應是頭腦較發(fā)達、下肢較弱的一種人。顯然,這不是古代且末人的特征,那么它究竟是參照什么人種所畫的呢?

“等待復活——神秘的且末干尸”是博物館的第七展區(qū),有人說它是世人參觀且末博物館的最大理由。1985年以來,考古人員在且末扎滾魯克發(fā)現(xiàn)多具保存十分完好的干尸,他們身著的毛織服飾色彩艷麗,工藝精美,深具地域特色。

博物館展板上展出了1號墓地出土的男女干尸圖及栩栩如生的復原像。扎滾魯克2號墓男女干尸經(jīng)科學測定為歐羅巴人種和蒙古人種的混合后裔。令人驚異的是兩具古尸臉部圍繞鼻、眼、額、顴及顳區(qū),均有用雄黃、雌黃、鉛黃及赤鐵礦繪成的花紋紋面,使人看去頗具神秘色彩,這究竟是一種葬俗,還是原始宗教的象征呢?古代且末、若羌一帶系羌族活動地區(qū)。羌人以羊為圖騰。從古尸臉部花紋為羊角圖案看,是否反映了古代扎滾魯克人是崇拜羊的呢?

特別惹人關注的是墓地中出土的嬰兒干尸。扎滾魯克嬰兒干尸約為公元前800年,身長51厘米,年齡約8個月至1歲。嬰兒干尸仰身屈肢躺在白氈上,宛若剛剛入睡,他頭戴內(nèi)紅外藍色羊毛帽,身裹紅色毛布,并用紅、藍兩色毛線合捻的毛繩捆扎實;頭枕白色毛布枕巾,雙眼各置一塊長寬約2厘米的石片,鼻孔塞紅色毛線繩,面部經(jīng)過繪飾;身邊隨葬品有一個牛角杯和用羊乳房皮縫制的喂奶器。令人費解的還是嬰兒干尸的雙眼為何蓋有石片,這是一種原始宗教的殘跡,還是為了遮擋風沙?抑或是保護靈魂免遭散逸?

玉石故鄉(xiāng)

博物館第八展區(qū)的“玉王故鄉(xiāng)”可以用冰清玉潔,令人賞心悅目來形容。玉器是我國古代人民珍視的裝飾用具,以新疆和田昆侖玉器最為珍貴。遠在六千多年前,就有一條和田玉石運往中原地區(qū)的“玉石之路”,起點為和田,向東一支經(jīng)民豐、且末、若羌、羅布泊、敦煌;另一支經(jīng)喀什、庫車、吐魯番,在今玉門關、酒泉一帶與第一支匯合,再繼續(xù)向東延伸。同時這條貿(mào)易古道也向西推進,經(jīng)喀布爾、伊斯法格、巴格達至地中海。

圍繞史料,館中呈現(xiàn)了途經(jīng)且末的“玉石之路”示意圖、古撈玉琢玉圖,以及大批出土于“玉石之路”的昆侖玉玉器精美燈箱片,其中有商代婦好墓出土的和田玉、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的和田玉玉衣、西漢皇后之璽圖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館獨家梳理了西域各地所發(fā)現(xiàn)的昆侖玉玉器,其中有古墓溝出土玉飾,小河墓地出土玉飾、玉手鏈、玉珠,羅布淖爾出土白玉斧、青玉斧,尼雅出土權杖玉頭飾件,中亞帖木兒大帝墨玉石棺和瑞典博物館藏唐西域吹笛樂人玉件等等。其中有一件名為且末玉璧,具有四千多年的歷史。

博物館在這一展區(qū)分別以“山篇——玉山昆侖”、“河篇一悠悠玉河”、“玉篇——且玉為上”、“人篇——艱辛玉人”為題,分別展現(xiàn)了與且末玉有關的四大系統(tǒng)玉文化。其中有且末古代采玉琢玉場景復原蠟像、清代的最大昆侖玉礦且末密爾岱山和玉料出產(chǎn)于此的故宮大禹治水玉山圖、且末產(chǎn)歷史上最大兩塊白玉、最大的和田玉一且末玉王、用且末玉制作的各種精美玉器。

別樣風情

“別樣風情——且末民族民俗”是博物館最后一大展區(qū)。這里通過古往今來生活于此的維吾爾族留下的各種實物,將且末古老的民族生活特色表現(xiàn)得細致入微。而陳列于展墻上的托格拉克勒克地主莊園則把整整一個世紀前的且末上層社會風情表現(xiàn)無遺。它們的展示體現(xiàn)了且末對多元文化的保護與尊重,無聲地道出了各民族共建和諧家園才是民族文化與精神得以傳承之根本。

猜你喜歡
博物館
博物館
自然博物館大闖關
博物館奇妙頁
世界博物館日
航海博物館
露天博物館
影像·博物館
博物館
博物館基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