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
我是2003年8月到舟曲的。那時,我打算為寫作積累素材,就在甘南藏族自治州掛了職,任文聯(lián)副主席。一年時間里,我跑了甘南的許多地方。在我的印象中,舟曲真的很美。
“舟曲”是藏語“白龍江”的音譯
不到舟曲,你想不到甘肅還有這么美的地方,難怪有人稱它為“藏鄉(xiāng)江南”。舟曲真有種江南的靈秀呢。
在藏語中,“舟曲”是“白龍江”的音譯。這兒是白龍江中上游,江水如練,扭絞而來,在群山間擰出無窮的靈性。那壁立千仞的山崖,那綠如凝翠的森林,那奇幻萬千的云霧,那時不時便飛過或掠過的珍禽異獸,總讓我有種身處夢境的感覺。
有人用一首詩概括了舟曲的形勝:“南北亙?nèi)?,峰巒入云煙,谷深河川秀,望山不見天?!必灤┤车氖俏髑貛X和岷山。境內(nèi)多珍奇動物,如熊貓、羚羊等等。
舟曲多水,多綠,多鳥。每日清晨,我總是被鳥鳴吵醒。空氣是綠色的,吸一口,五臟六腑便通透了。在舟曲的許多地方,都有著跟別處不一樣的風(fēng)情。這兒有藏人,但卻跟甘南的藏人不一樣。這兒有漢人,但那口音風(fēng)俗,又明顯異于別處。
那時,誰也想不到,一場特大的泥石流會在日后的某一天卷向舟曲,會有上千人死亡,數(shù)百人失蹤。更想不到,它會牽動共和國的神經(jīng),國務(wù)院還定了全國哀悼日。
綠龍與白龍
早在西漢,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就開始了“西部大開發(fā)”,除建立“河西四郡”以抵御匈奴外,也建了“羌道縣”。這是舟曲第一次歸屬中央版圖時的名字,歸隴西郡管理。
此后,隨著朝代更替,舟曲的建制也變來變?nèi)?,像萬花筒一樣熱鬧。
1954年,此地正式命名為“舟曲”,歸甘南藏族自治州管轄。
舟曲是全國扶貧縣,有二十多個鄉(xiāng),多為山區(qū),少有平川,多農(nóng)少牧,山多陡峭。舟曲農(nóng)民耕種的土地,多在山上。為了多得到些能撒種的地方,有些農(nóng)民甚至從山下背土到山上,選個合適之地,用土填了低洼處,再撒些種子。雨若是不大也不小時,就能滋潤莊稼,得些收成,賴以糊口。要是雨稍大些,那辛苦背到山上的土,便會隨雨水沖下,形成泥石流。山上多有被雨沖壞的土地。也因?yàn)檫@兒老是下暴雨,那山間的溝壑總是很深,坡也越加陡了。
千百年來,從背土上山平地,到暴雨沖壞土地,形成了一個循環(huán)。許多人就這樣老了。
甘肅其他地方常見的“旱”,在舟曲卻很稀罕。常見洪水挾了那泥土,翻滾而來,壓房屋,埋莊稼。待那烈日一曬,淤泥也能填平溝壑,造出一塊平地來。現(xiàn)在舟曲縣城的一些建筑,就坐落在白龍江古河道的河灘上,其中好些地方,就是由洪淤沖積而成,北高南低,形似河灣泊船。
舟曲地處安多藏區(qū)的邊緣,藏傳佛教的色彩沒有甘南的其他縣濃。除佛教外,影響舟曲的,還有土著的本教文化。本教是藏人本有的宗教,崇尚自然,認(rèn)為萬物有靈。在這種文化幾千年的熏陶下,舟曲人是很少傷害自然的。于是,舟曲上游的白龍江森林公園里,便有了許多高大的樹木。整個舟曲山林,樹茂林密,宛若迷宮。
從20世紀(jì)50年代起,林木的砍伐就開始了。那戰(zhàn)天斗地的豪情,取代了對自然的敬畏。許多不知長了多少年的木材,走出森林公園,走向西部各地的木材市場。這種砍伐一直延續(xù)到80年代才被制止。
從衛(wèi)星地圖上看去,昔日的綠龍有許多龍鱗不見了,甚至快變成白龍了。舟曲那原本“皆翠”的萬山,已一去不返。20多年來,當(dāng)?shù)卣m加強(qiáng)造林,但那剛剛成活的小樹苗,總是擋不住呼嘯而下的泥流。
筆者曾在文章中描寫過這種景象:“于是,山崩地裂,千百萬野馬般的水頭涌了出來,撲向空中。水頭發(fā)出怪嘯,宛若雷聲。只一下,就將那羊倌沖向石壁……”“大水席卷而下,首先卷沒的,是爭斗的漢子們,然后是村子、駝場、人間的一切?!?/p>
一切,都驚人地相似。
在這個全國哀悼日里,愿我們哀之,更要鑒之,勿使后人復(fù)哀后人矣。
生生不息的舟曲
相較于泥石流,我更愿意談?wù)劜厝说幕槎Y。婚禮是孕育新一代人的第一步。
不過,在這人生大事上,我看到的仍然是生存的沉重陰影。
舟曲的藏人禁忌很多,如要求男方比女方大,都說:“女大一,沒飯吃?!鼻疲麄冏钆碌?,總是“沒飯吃”。
雖然禁忌很多,但舟曲文化里總有許多解決的辦法:或是請喇嘛念經(jīng),或是請咒師作法,或是用祖宗傳下的方法禳解。
筆者參與過一次對男女屬相不合的禳解:將七根繡花針和其他鎮(zhèn)物,在某個特定時辰埋入洞房的地中央。此外,在結(jié)婚那日,待娶親的車到來時,在門口放上水盆和火盆。新娘子下車時,先進(jìn)火,后進(jìn)水,再進(jìn)人。這樣,據(jù)說便“衣食無憂”了。
那兒的農(nóng)民青年也會自由戀愛,只要條件差不多,父母總會成全的。父母認(rèn)可的條件,主要是“能干”,長相倒在其次。老有人說,“丑妻近地家中寶”,“老婆漂亮是別人的妻,房子不漏是自己家”,只要人能干,“上炕能剪幾剪子,下炕能炒幾盤子”,能種田、能釀酒、能織布,就成了。女方挑男方,也多以“能干”為主。
男女訂了婚之后是“送婚”,就是送上女方要求的那些彩禮。女方滿意后,兩家就會請喇嘛擇吉日舉行婚禮。在迎親途中,要是遇到背水或背糧食者,就很吉祥。要是遇見背空筐、抬病人者,迎親者多會回避,更要請喇嘛念經(jīng),以消除災(zāi)禍。新娘到婆家后,那迎接她的下馬墊里,裝的也是青稞、小麥和鹽巴。在這兒,最吉祥的東西總是跟吃食有關(guān)。
婚禮時間,長的達(dá)十多天,短的不少于三天。期間,男方必須準(zhǔn)備大量酒肉飯菜,來款待客人。親朋鄉(xiāng)鄰也會贈送酒、磚茶、臘肉、錢幣等。這幾日,客人們便能大呼小叫,放開肚子吃喝。每一戶人家的婚禮,往往是全村人的節(jié)日。
在那種吉慶的氣氛中,是沒人會想到泥石流的。雖然山雨一大,總會有泥流淌下,但那是心外的事。
好在經(jīng)常有人結(jié)婚,一次次的喜慶,總是能沖去些不快和憂慮。人類的希望,也總是隨著那生生不息的繁衍,傳遞下來。
(馬治云摘自《北京晚報》2010年8月15日,CFP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