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子,榛科榛屬灌木樹種,在中國分布很廣,主要分布于遼寧、吉林、黑龍江、內(nèi)蒙古東部以及河北的北部山區(qū)。榛屬植物全世界約有20種,中國有12種,河北分布有平榛和毛榛。據(jù)分析,榛子種仁含脂肪51.4%~66.4%,含蛋質(zhì)17.32%~25.92%,含碳水化合物4.9%~9.8%,水分含量只有2.8%~5.8%,還含有8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維生素C、E、B及多種礦物質(zhì),特別是富含硒和紫杉醇,具有防癌抗癌的獨特作用。
榛子栽培可以對野生的榛子進行改造,也可以人工栽植建園。
(1)清除非目的樹種。對榛子中其他的非目的灌木和喬木進行清理,使其不與榛子爭肥奪水,改善榛子的光照條件,促使榛子健壯生長,提高成花結(jié)果量,便于管理和采收。
(2)控制密度及時更新。榛子為喜光樹種,而且是1a生旺枝成花結(jié)果好,因此對野生榛子的密度進行調(diào)整。冬季每間隔3~4m平茬1m寬,以后每年向左或向右依次平茬1m寬,3~4a為1個平茬周期。這樣可以保持1a生旺枝的比例,從而保證連年豐產(chǎn)。榛子的密度以每平方米保留15~20株為宜,對局部密度大的地塊,在封凍前將過密植株移植到過稀地塊,并馬上平茬,以提高成活率。
(3)施肥。在萌芽后至開花前進行施肥。每公頃撒施尿素150~225kg,以利于開花坐果。有條件的施用復合肥或農(nóng)家肥更好。
(4)病蟲害防治。榛子的主要害蟲為榛實象甲,其成蟲、幼蟲均可造成危害。成蟲取食榛樹嫩芽、嫩葉,使嫩葉成針孔狀,嫩芽殘缺不全,嫩枝折斷;幼蟲為害果仁,在果殼上鉆孔,造成蟲眼,嚴重影響商品性和經(jīng)濟效益。防治方法,于5月下旬至7月中旬,用1.8%阿維菌素5000倍液或2.5%敵殺死1500倍液噴霧防治,每間隔15d防治1次。榛子的主要病害是榛葉白粉病,5月上旬至6月上旬,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7~8月如果雨量偏大可再防治1次,即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5)適時采收。當果苞基部有1圈變成黃褐色時,即為成熟,可以采收。平榛可手工采摘,雜交榛子可以等榛子成熟自然脫落,再人工揀拾。
(1)育苗。平榛苗既可在苗圃進行播種繁殖,也可用分株和根蘗進行繁殖。
(2)栽植。栽植形式有單行、帶狀、叢狀植苗,或者直播造林。平榛株行距采用1.0m×(2.0~2.5)m,每公頃栽植4005~4995株,雜交榛是大灌木,株行距可采用(2~3)m×(3~4)m,每公頃栽植825~1665株,雜交榛栽植時需按6~8∶l的比例配置授粉樹或幾個品種混栽。栽植時期一般在春季土壤剛剛解凍后頂凌造林。
(3)整形修剪。①定干。一般剪掉苗木高度的1/3左右;根系好、苗木成熟度好的可適當定高些,反之應適當矮些。②短截。根據(jù)榛子的生長特性靠壯枝、壯芽結(jié)果,修剪方法主要是短截,以往的平茬,實際上就是短截。幼樹為了擴大樹冠,短截數(shù)量適當大些;結(jié)果樹短截數(shù)量適當小些。結(jié)果樹一般短截數(shù)量在總枝量的30%左右,要短截徒長枝、強旺枝、超長枝。芽飽滿、長短適中的健壯枝留作結(jié)果母枝。③疏枝。對于過密的徒長枝、細弱枝要根據(jù)情況適當疏除。枝條過密影響通風透光,但疏除過多又容易造成冒條。因此,要注意疏枝量,正常情況下,疏枝量不超過總枝量的20%(整個修剪量應控制在30%左右)。④除萌蘗。用作繁苗的除外,無論哪種栽培形式,基部萌發(fā)的萌蘗都要及時除掉。
肥水、病蟲害防治以及適時采收與野生的榛子管理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