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勝濤
心臟是人體血液循環(huán)的“動力泵”,它工作的節(jié)律、力量直接決定血液與營養(yǎng)的輸送,而且心臟自身也需要營養(yǎng),那么對隱藏在胸腔內的心臟,是否只有打開胸腔才能了解它呢?
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一門以心導管技術為基礎,以治療心臟血管為內容的學科——介入性心臟病學,已成為一門新興的學科,這是一種不需要打開胸腔就可以了解心臟的技術。只要從外周體表將特制的不銹X線的塑料管送至心臟各部位,就可以檢查心臟各部血液流動和血氧含量,并通過造影的方法發(fā)現(xiàn)心臟的畸形和病理改變,近年來此項技術飛速發(fā)展,它不但可用于診斷,同時還對部分心臟病可以過到治療的目的,這就是“介入性心臟病學”。那我們在介入治療前、后需要做些什么呢?
患者對疾病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優(yōu)慮和恐懼心理,擔心疾病是否會進一步發(fā)展或加重。如果需要行介入手術,他們也會產生一系列思想顧慮,患者及家屬應從各方面慎重考慮,做好介入治療的心理準備。
1.1 詳細了解介入手術的各方面信息,患者及家屬在考慮接受介入治療前做到有充分的思想、心理和物質上的準備。
1.2 正確看待手術的治療效果,抓緊治療時機,介入手術的成功率高并不是說沒有失敗的可能,作為患者應該正確理解這一點。
1.3 足夠的家庭支持,做好體質準備,手術治療必須建立在患者自愿,家屬支持及醫(yī)師同意的基礎上,三者缺一不可,作為患者家屬,除了在精神上安慰、鼓勵患者外,在生活上對患者也要有一定的準備,因此,術前對一般營養(yǎng)情況欠佳或體質差者,在采取改善心血管功能狀況的同時,需要加強營養(yǎng)、改善體質,以增強耐受手術的能力和減少術后的并發(fā)癥?;颊叩娘嬍骋砸子谙?、富含維生素和含適量蛋白質、低脂肪飲食為宜。魚、豆制品,新鮮蔬菜和水果比較適合心臟病患者,適量補充牛奶、雞蛋、瘦肉也是必要的。
對患者來說,應該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一旦決定手術,醫(yī)護人員會為患者做好相應的術前準備,包括很多方面內容具體如下:
2.1 實驗診斷學檢查 手術前患者要配合醫(yī)師完成血常規(guī)、出凝血時間、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狀況及感染指標,心電圖、心臟超聲等術前檢查。
2.2 各種藥物的過敏試驗 必要的過敏試驗有青霉素皮試,碘過敏試驗。前者是為了術后感染而使用,后者是術中要使用的碘造影劑。
2.3 皮膚準備 做好手術部位的清潔備皮工作,行冠脈造影術,PTCA術的患者需要將雙側腹股溝大腿內側,會陰部的毛發(fā)刮凈。
2.4 藥物準備 手術前6小時禁食、禁水,但行冠脈造影術,PTCA術的患者術前要保證口服常規(guī)治療的抗凝藥物。
2.5 保證良好的睡眠 手術前一晚可適當口服鎮(zhèn)靜安眠藥,以免精神緊張影響休息。
2.6 練習術中需配合的動作 主要是呼吸和咳嗽,冠脈造影時,需要患者先呼吸一口氣,然后憋住,這個動作可使造影圖像更加清晰,每次造影結束后,醫(yī)生會讓患者咳嗽,以便使造影劑盡快從冠狀動脈內排出,為了增加安全性。還要練習大小便,因為介入手術后患者需要臥床6~24小時,所以,在術前要練習床上使用便器,以免術后臥床導致大小便困難。
2.7 術前患者最好去衛(wèi)生間排盡大小便,可減少術中或術后的不便。
常握了解醫(yī)務人員對患者術后的處理,可減輕患者及家屬的顧慮和恐懼;內容如下:
3.1 心電監(jiān)測 心臟介入手術的患者回到病房后要進行心電監(jiān)護,醫(yī)生和護士要嚴密觀察患者的心率、心律及心電圖變化,如有異常及時處理。
3.2 監(jiān)測血壓 術后還要進行血壓監(jiān)測,尤其在拔出鞘管時,各種因素都會刺激大腦的神經中樞,發(fā)生迷走反射,迷走反射發(fā)生時會引起血壓下降、心率減慢,需要密切監(jiān)控血壓情況。
3.3 傷口處理 介入手術的穿刺點須用彈性膠布或繃帶進行加壓包扎并用沙袋壓迫?;颊弑仨毰P床6~24小時,穿刺側應平臥肢體,保持伸直狀態(tài)。
3.4 術后輸液 術后還要輸液,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及其他藥物,一般術后需常規(guī)使用抗生素3天。
3.5 醫(yī)護觀察 術后需定時觀察穿刺處有無滲血、血腫、足背動脈搏動情況以及術肢末梢循環(huán)狀況,(如皮膚的溫度、顏色、感覺及腳趾的活動情況)。如出現(xiàn)凝血或血腫需立即通知醫(yī)生重新加壓包扎,如果出現(xiàn)末梢循環(huán)差、足背動脈搏動弱時應及時通知醫(yī)生減輕局部壓力。
3.6 患者應多飲水 行冠脈造影及PTCA術后,患者應盡快排出造影劑,因為造影劑是通過腎臟排出。所以術后患者應該適當?shù)亩囡嬎?,一般術后4小時內應排尿800ml,第一次小便需留取尿標本送驗。
3.7 術后飲食 患者返回病房后可飲水,再進食少量流食。如果患者食欲欠佳,可以喝一些平時喜歡的不產氣的飲料,不要強迫進食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果手術時間短,患者術后食欲好,可以根據(jù)病人喜歡選擇食物。但注意禁食牛奶,豆制品及產氣的飲料,防止出現(xiàn)腹脹。
3.8 術后制動的“運動” 介入手術后身體制動的病人仍需進行適當運動,以利于病情恢復及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具體方法有:
3.8.1 手術側肢體制動時,非手術側肢體可以自由活動。
3.8.2 手術側下肢可以稍微外展彎曲。
3.8.3 手術側下肢去除沙袋壓迫后可以進行活動,以防止血栓形成,方法為:向腳尖部繃緊肌肉運動和向腳背勾緊肌肉運動各做數(shù)次;轉動腳踝部運動數(shù)次;膝關節(jié)做彎曲與伸展運動。
上述運動可以由病人自己完成,也可以由醫(yī)護人員或家屬幫助完成。但是,對于有下肢靜脈曲張或靜脈炎的患者,一定不要用力擠壓、擠捏下肢。
3.9 術后病人的不適:
3.9.1 腹脹 術中受涼,臥床后胃腸蠕動減慢引起的。可以采用腹部保暖,熱敷或按摩等方法,注意防止燙傷。嚴重腹脹時可用藥物或肛管排氣法。
3.9.2 腰痛 一是由于臥床時間長引起的;二是由于患者年齡大;多數(shù)合并骨質增生和腰椎病變引起的,可以在腰部墊一些柔軟、舒適的棉織品,定時做腰部按摩,嚴重者可使用止痛劑、鎮(zhèn)靜劑。
3.9.3 排尿困難 術后要求患者絕對臥床,部分病人會出現(xiàn)排尿、排便困難,尿潴留??刹捎脽岱螅茨Π螂撞⑦m當加壓、聽流水聲或用溫水沖洗會陰部等方法誘導排尿。嚴重者可行導尿術。
3.9.4 失眼 由于患者精神緊張,臥床時間長,身體感到不舒服可能會造成睡眠障礙,引起心率增快、血壓升高,可采用解除心理上緊張和恐懼、保持環(huán)境安靜,按摩局部肢體的方法,必要時應用鎮(zhèn)靜劑。
成功的進行了心臟的介入治療并不等于治療了冠心病,出院后仍需遵醫(yī)囑繼續(xù)治療,若不注意或自己停藥、減少藥物劑量,很快會出現(xiàn)血管的再狹窄和形成新的狹窄。因此:出院后應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4.1 一定要按時按醫(yī)囑服藥,堅持應用抗凝藥、降脂藥如阿司匹林等藥物。并定期檢測血常規(guī),出凝血時間,以及時發(fā)現(xiàn)藥物引起的白細胞減少和出血傾向。
4.2 堅持定期門診隨防,有條件者最好半年后再次進行冠狀動脈造影術,以及早發(fā)現(xiàn)有無再狹窄情況,以便及時治療。
4.3 改變不良好的生活習慣,控制引起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控制動物脂肪的攝入,不吃肥肉和動物內臟,增加植物蛋白,少吃甜食,多吃蔬菜水果,適當增加有益的無機鹽和微量元素,維持體重在理想的范圍內,控制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戒煙、戒酒、不喝濃茶、濃咖啡,多進行散步、體操一類的活動。
4.4 患者要做好心理調整,做到正視疾病,認真對待積極配合醫(yī)師治療,要建立與疾病做好斗爭的信心。克服治療和自我保健上的種種困難,以求逐步取得療效,鞏固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