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芳,彭 蓉,周 綱 (長江大學城市建設學院,湖北荊州434023)
為實現(xiàn) “知識+技能+工作能力”的本科建筑教育人才培養(yǎng)目標,長江大學城建學院在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采用了 “7+4工學交替”教學模式 (即7個學習學期加上4個工作學期)。通過 “7+4”工學交替,以實際工程項目為載體,使學生經受職業(yè)訓練,將所學的知識通過實踐得到鞏固,同時了解與自己今后職業(yè)相關的信息,在實踐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業(yè)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1]?!?+4工學交替”培養(yǎng)模式的成功實施,使許多學生受益匪淺。但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一些問題也凸顯出來,如4個工作學期安排在暑假,學生利用假期自行聯(lián)系單位定崗實習,由于教師教學性指導不到位,加之企業(yè)疏于管理,部分學生的頂崗實踐呈現(xiàn) “放羊式”松散狀態(tài)。針對上述狀況,長江大學城建學院采取一系列措施完善 “7+4工學交替”模式,其中直播建造是一種有效嘗試。直播建造是依托實訓基地、充分利用學校在建項目組織學生全過程參與的一種情景教學方式,該教學方式旨在及時將教學與生產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建設項目的不同生產時期都能夠進行學習,讓其在建筑設計、施工技術、工程管理等方面得到實踐,實現(xiàn)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的無縫對接[2]。
城建學院不同專業(yè)學生參與直播建造,可以實地了解企業(yè)在選擇施工方案、合理確定人工和建筑材料的優(yōu)化配置、合理控制施工費用等建設項目的全過程,也能加強學生對相關專業(yè)的了解,訓練學生從全局看問題的工程優(yōu)化意識和投資控制意識,把控制項目投資觀念滲透到每一項設計和技術措施之中,從建設項目全壽命周期總造價的最小化和總價值的最大化目標出發(fā),綜合考慮項目建設和運營維護成本,增強他們用經濟頭腦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為學生今后在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打下良好基礎。
長江大學藝術學院教學樓工程項目的建設內容包括原有建筑加固改造及新建擴建,建筑面積約為11900m2,主體部分框架4層,音樂廳網架1層。項目經可行性研究后批準建設,總投資約為1500萬元。項目委托長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設計,該項目的工程施工進行公開招標,招標范圍包括土建、水電安裝等,投標報價采用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該項目所涉的各種內容均與長江大學城建學院各個專業(yè)密切相關,因此,依托設計研究院實訓基地,學院將各個專業(yè)學生有機地組合成直播團隊全過程參與,讓學生現(xiàn)場了解建筑設計、施工技術、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實施過程,用攝像機和照相機記錄重要的施工、設計及工程管理過程,用筆記錄其所學和所感,并按階段完成內容展示直播建造情景教學成果。
為了順利完成直播建造過程,配備 “雙師”全程指導?!半p師”指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系統(tǒng)專業(yè)知識的指導教師和具有豐富工程實踐經驗的工程師 (包括注冊建筑師、結構師、設備工程師、監(jiān)理工程師、造價工程師等)。由于有 “雙師”的全過程參與,因而可以有針對性地回答不同專業(yè)的學生提出的相關問題,并在現(xiàn)場給予具體指導。由于學生身臨其境,對 “雙師”的解答和指導印象深刻,從而更好地領悟其所學的基本理論知識。
實施直播建造,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現(xiàn)代教育思想,同時克服了4個工作學期分散實習管理難度大、實習問題不能及時解決的弊端。學生通過全過程參與,對建筑工程的多樣性和技術構成的復雜性有更全面的了解,使學生將所學的跨專業(yè)課程進行有效整合并應用于工程實踐,對培養(yǎng)較高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工程技術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此外,通過組織直播建造團隊,加強了各專業(yè)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訓練了學生的溝通和交流能力,對學生組織能力的培養(yǎng)也大有益處。
[1]馬成松,許成祥,劉昌明.實施“工學交替”探索育人新路[J].江漢石油學院學報,1999,21(1):18~20.
[2]陳解放.基于中國國情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yǎng)模式實施路徑選擇[J].中國高教研究,2007,(7):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