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西北史地學文獻概述

2010-03-22 15:20李習文孔煒莉寧夏社會科學院圖資中心銀川750021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10年5期
關鍵詞:西域西北新疆

●李習文,孔煒莉(寧夏社會科學院 圖資中心,銀川 750021)

中國歷代王朝出于經(jīng)營西北的需要,曾有各種開發(fā)舉措,歷代學者懷著振興國家的理想,致力于西北的研究,尤其是清朝中葉以后,隨著國勢衰退,西北社會凋敝的突出,外國的西北探險、盜寶活動刺激,中國學者開始關注西北史地的研究,許多西北研究著作相繼問世,“西北史地學”隨之產(chǎn)生,并且涌現(xiàn)出一批大師級的學者及著作,祁韻士、徐松、張穆、何秋濤等是本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此后在老一輩學者的啟發(fā)和帶領下,有越來越多的青年學者加入到該研究領域,而且進行了可喜的學術(shù)嘗試。本文試圖通過對西北史地學各時期的主要文獻的介紹,厘清西北史地學各時期的研究成果,為西北史地學研究者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1 西北史地學興起前的文獻

西北地區(qū)地域偏遠,自然、人文環(huán)境十分復雜,對西北邊疆進行研究有諸多困難,自古以來就是史地研究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我國現(xiàn)有最早記載和研究有關于西北歷史地理的文獻是漢代司馬遷著的《史記·大宛列傳》和班固的《漢書·西域傳》,此后我國歷代正史中多有關于西北史地的記載。同時,歷代私家學者也有一些關于西北歷史地理的著述問世,有代表性的如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記》,該書共12卷,成書于唐貞觀二十年(646年),為玄奘游歷印度、西域旅途19年間之游歷見聞錄,記述了所經(jīng)各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都城、疆域、地理、歷史、語言、文化、生產(chǎn)生活、物產(chǎn)風俗、宗教信仰等,記載真實生動,是一部研究西域歷史地理的重要文獻。元耶律楚材的《西游錄》、元李志常的《長春真人西游記》,記載長春真人丘處機西行經(jīng)過,記錄途中見聞、山川道里、關塞亭障、生活習俗等,對13世紀初成吉思汗西征以及中亞一帶情況有具體記述,是研究13世紀漠北、西域史地的重要資料。還有元劉郁的《西使記》、明代陳誠和李暹的《西域行程記》《西域番國志》等,都記錄了大量有關西域的地理情況。

清王朝對西北地區(qū)的統(tǒng)一后,西北邊疆地區(qū)和內(nèi)地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聯(lián)系進一步加強,為了有效配合軍事行動,清政府也組織編纂了一批志書,具有代表性的是《西域圖志》《西域同文志》《大清一統(tǒng)志》等邊疆史地著作?!段饔驁D志》是清朝官修的第一部完整、系統(tǒng)的新疆地方志,內(nèi)容豐富,包括疆域、山川、官制、兵防、貢賦、錢法、風俗、音樂,均考古證今,成為新疆史地要著,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段饔蛲闹尽酚涊d除新疆地區(qū)外,還包括青海和西藏等地,主要對上述地區(qū)的地名、山水名及準噶爾部、回部等各部上層人物進行記述,是研究新疆、西藏等地區(qū)的地理沿革及各民族語言文字的重要參考著作?!洞笄逡唤y(tǒng)志》(西北部分)詳盡地敘述了中國西北邊疆的沿革、人文、物產(chǎn)以及包括西北在內(nèi)的各民族版圖,對于了解18世紀西北邊疆的史地具有重要的學術(shù)價值?!缎陆夭恐尽肥切陆喜扛鞯氐耐ㄖ荆浭隽诵陆喜扛鞒堑乩須夂?、山川城池、官制爵祿、戶口賦役、耕織貿(mào)易、錢法、郵驛等情況,而且還記述了維吾爾族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服飾衣冠等習俗。該書在清代新疆方志中成書較早,是研究清朝前期新疆地方史和民族史的重要邊疆史地著作。與此同時,西北邊疆史地也引起清朝個別學者的關注,影響較大的是梁汾的《西陲今略》、和七十一的《西域聞見錄》等。梁汾曾三次游歷西北,實地考察了西北邊城分布和地域風貌,而且他精于數(shù)學測算,凡經(jīng)過的山川皆繪制成圖,《西陲今略》真實地記錄了其考察過程,并提出了地理學發(fā)展的重要方向,對西北史地研究有重要參考價值。《西域見聞錄》成書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記錄了作者耳聞目睹之事,描述了新疆各地歷史沿革、官制兵額、軍臺驛站、交通道里、物產(chǎn)風俗等情況,還考述了新疆各少數(shù)民族先世淵源和分布情況,是研究新疆地方史、民族史和中亞史的重要參考著作。這些文獻雖然內(nèi)容零碎龐雜,但為系統(tǒng)的西北史地學研究積累了可靠的資料。

2 西北史地學創(chuàng)立時期的主要文獻

清代至嘉慶年間,是西北史地學創(chuàng)立時期。經(jīng)過順、康、雍、乾朝百年的發(fā)展,社會基本穩(wěn)定,經(jīng)濟呈現(xiàn)出封建社會繁榮景象,這為學術(shù)研究和西北史地學的創(chuàng)立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根據(jù)學術(shù)和政治的現(xiàn)實需要,一些學者把目光投向西北地區(qū)。他們本著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或是埋首書本,孜孜考求;或是跨馬壯游,親身考察,在前代學人的學術(shù)積累基礎上,對西北邊疆地區(qū)的歷史沿革進行了全面的清理和總結(jié)。在他們的帶動下,興起了專門研究西北史地的西北邊疆史地學,涌現(xiàn)出了諸如祁韻士、徐松等西北邊疆史地研究大家,為西北邊疆史地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

最早對西北史地進行系統(tǒng)深入研究的是祁韻士和徐松。祁韻士于嘉慶十年(1805年)發(fā)遣新疆伊犁期間,受伊犁將軍松筠之命編輯《西陲總統(tǒng)事略》(12卷)。該書主要敘述了新疆統(tǒng)一的經(jīng)過,記載了新疆的疆域、山川、城郭、治兵、邊防、屯田、水利、礦產(chǎn)、民族等各方面的情況,涉及新疆自然地理、政治制度、經(jīng)濟、軍事部署、民族、風俗物產(chǎn)等方面,是晚清西北史地學創(chuàng)立的標志性著作。此外,祁韻士以纂修《西陲總統(tǒng)事略》為契機,據(jù)其西北實際考察所得資料,完成《西陲要略》《西域釋地》?!段髭镆浴肥歉鶕?jù)親身經(jīng)歷遍考歷代關于新疆的疆域、山川、河流及地名沿革后,主要對記述新疆的主要城市、駐兵、屯田、山脈、河流、風俗等進行詳細的描述?!段饔蜥尩亍穭t是對西域具體地名的考釋,還記述了一些歷史遺跡及有關傳聞,客觀地向人們顯示了清乾隆嘉慶年間新疆史地的實際情況,是一部專門記述疆域山川、沿革考辨的著作。另外,祁韻士還著有《萬里行程記》,這是一部以記敘為主,兼有少量考證的旅行見聞錄,詳述作者跋涉10700多里的所見所聞,不僅介紹了清代中葉從山西至伊犁的交通概況,而且描繪了沿途的地理概貌、氣候特點、風土人情及經(jīng)濟生活。祁韻士參與編輯的《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傳》,詳細記載了清入關以來蒙古各部王公歸附清朝的經(jīng)過、封襲建制之原委和在清統(tǒng)一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研究清代西北邊疆民族人物和邊疆政策的重要資料。正如梁啟超所言:“中國學者對蒙古事情為系統(tǒng)的研究,自此始也?!保?]

繼祁韻士之后,徐松同受松筠之命增纂修訂《西陲總統(tǒng)事略》,通過實地調(diào)查考證將其擴充至25萬字,呈道光帝賜名《新疆識略》12卷,同時徐松利用實地考察所積累的資料完成了《西域水道記》《新疆賦》及《漢書西域傳補注》,3部著作體裁各異,對象相同,內(nèi)容有機相連?!段饔蛩烙洝肥且徊坑浭鲂陆赖那宕陆乩韺?,記載西域各條河流發(fā)源、流域、所入湖泊等詳細地理資料,書中所記重點在于新疆主要山脈的位置與走勢、11個湖泊河流的源流與分支,以及沿途物產(chǎn)與居民風俗,并與清代方志相互參照,記錄了清人在西北的活動蹤跡。該書是我國古代輿地著作中對新疆水道湖泊研究最為詳實完備的一部。與《西域水道記》同時,徐松進行了《漢書西域傳補注》的撰述,考訂古代地名沿革,以今證古,與《西域水道記》注重當代地理互有分工,二書在相關內(nèi)容下往往注有“互見”字樣,可見作者匠心。《新疆賦》屬于文學創(chuàng)作,記敘乾隆以來平定西域,開疆辟土的功績,也對新疆南北二路的山川地理作了提綱挈領的描述。

3 西北史地學繁榮時期的主要文獻

清代道咸年間是西北邊疆史地學發(fā)展繁榮時期。關于清代西北邊疆史地學研究的興盛狀況,梁啟超先生早在1920年就指出:“自乾隆后邊徼多事,嘉道間學者漸留意西北邊新疆、青海、西藏、蒙古諸地理”。[2]這一時期的文獻是以統(tǒng)治者治理西北邊疆的需要出發(fā),帶有明顯的經(jīng)世致用目的,著述立足實地調(diào)查,真實可信,具有較強的系統(tǒng)性和學術(shù)性。

龔自珍的《西域置行省議》是廣泛鉆研前人西北邊疆史地著述后完成的力作,從加強中央對邊疆的統(tǒng)轄為出發(fā)點,第一個明確提出在新疆建省問題?!澳軌蝽槕獨v史發(fā)展的潮流,大膽地提出‘奪伯克之權(quán)’,在新疆全境推行郡縣制,龔自珍確是第一人”。[3]他還對新疆的經(jīng)濟、邊防以及府州縣的行政劃分提出了具體的建議,這不僅有利于中央加強對新疆的管理,而且有利于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道光年間,龔自珍又作《上鎮(zhèn)守吐魯番領隊大臣寶公文》《御試安邊綏遠疏》,就如何穩(wěn)定新疆的統(tǒng)治和撫馭回民之道向新任吐魯番領隊大臣寶公(姓覺羅氏,名寶興)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認為民族團結(jié)和睦是穩(wěn)定邊疆的保證。1884年,新疆實現(xiàn)建省,龔自珍的建省主張和在新疆南北兩路的駐兵規(guī)劃得以實現(xiàn)。

沈垚的《新疆私議》作于道光八年(1828年),是研究西北邊疆問題的精心之作,在維護邊疆統(tǒng)一問題上闡述了鞏固邊疆的切實措施。沈垚建議當?shù)毓賳T要加強邊政建設,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他極力主張在新疆屯田,并認為屯田必講水利,并對新疆水道作了頗為精確的考據(jù)。沈垚的著作還有《西域小記》《元史西北地蠡測》《地道記》《六鎮(zhèn)釋》《西游記金山以東釋》,這些著作不僅對金山(阿爾泰山) 以東的交通要道、山川道里、成吉思汗分封在東方的諸王封地、和林的具體地點等作了考釋,而且糾正了前人記載的若干誤記。

鴉片戰(zhàn)爭前后,姚瑩寫出了一系列邊疆史地著作。其中道光十三年(1833年) 完稿的《識小錄》,概述了蒙古、新疆、西藏的歷史、地理、民族分布和宗教信仰,并對中俄邊界沿革和走向,邊防哨卡的設置和駐軍作了記述。姚瑩撰寫的《康輶紀行》對西藏的歷史、地理、政治、宗教以及風俗習慣等作了比較全面的考察,對與西藏毗鄰的一些國家以及英國、法國、俄羅斯、印度等國的歷史地理知識都作了介紹,他提出要警惕英國對西藏的侵略,加強沿海及邊疆的防務。

鴉片戰(zhàn)爭后,受林則徐囑托,魏源編撰《海國圖志》,于1843年正式出版,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的一部由國人自己編寫的有關世界各國情況介紹的巨著。魏源立足于現(xiàn)實,積極探索安邊固防之策。魏源在《圣武記》中記載清軍平定新疆大小和卓木之亂,綏服哈薩克、布魯特、敖罕、巴達克山等地區(qū),鎮(zhèn)壓烏什、昌吉人民起事,平定張格爾之亂,抗擊浩罕安集延人入侵,鎮(zhèn)壓甘肅米喇印、丁國棟起義及蘇四十三起義、石峰堡田五起義等一系列歷史事件,涉及新疆、甘肅等地伊斯蘭教歷史、教派及習俗等內(nèi)容,具有一定史料價值。[4]此外,有影響的西北史地專論還有《答人問西北邊域書》(賀長齡皇朝經(jīng)世文編·卷80)。

張穆是晚清著名的西北史地學者之一。他的《蒙古游牧記》(16卷)是研究蒙古歷史、地理的重要參考書,受到國內(nèi)外學者的重視,從19世紀末葉起曾被譯為俄文、日文。對內(nèi)外蒙、青海、新疆等地的蒙古各部落歷史、王公系譜事跡、游牧所在、盟旗沿革,清朝對蒙古王公的籠絡、利用以及蒙古各部落所在地區(qū)的山川城堡,詳加記述,它對研究蒙古各種部落盟旗的歷史,滿蒙統(tǒng)治者的政治關系史,以及內(nèi)外蒙、青海、新疆等地區(qū)的歷史地理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睹晒庞文劣洝芳瓤梢暈榍宕鷿h學家考證史地的杰作,也是道光中期以后西北史地學轉(zhuǎn)向經(jīng)世致用的一個重要標志。張穆對晚清西北史地學發(fā)展所作的另一大貢獻是??薄⒖泻蛡鞑ノ鞅笔返貙W的重要古籍,如對祁韻士著作的???,對《長春真人西游記》的??钡?。

何秋濤的《朔方備乘》是中國近代第一部研究西北邊疆史與俄國史地的代表巨著。何秋濤在《北徼匯編》6卷基礎上進行詳加擴充、考訂、增補,增至80卷。于咸豐八年(1858年) 上奏朝廷,咸豐帝以其“于制度沿革,川形勢,考據(jù)詳明”(何秋濤:朔方備乘·卷首·上諭,中國西北文獻叢書本),特賜名《朔方備乘》。內(nèi)容包括邊疆民族、山川、險隘、鎮(zhèn)戍、地理沿革、習俗和物產(chǎn)等概況以及中俄關系、中俄界址、俄國及邊疆史地文獻諸方面,是研究清代治邊政策的重要資料。所研究范圍,亦不僅僅局限于蒙古及西北史地,而是圍繞著中國北疆和俄羅斯,并敘及東北邊疆直至哈薩克等中亞之地及東歐。在時間、空間上遠超于前人,堪稱是邊疆史地研究中的成功之作。[5]

張澍作為西北本土研究西北史地的領軍人物,沿著乾嘉考據(jù)學的研究路徑,以“五涼”文化為中心,先后完成了記載河西歷史的《五涼舊聞》40卷,又搜集各種資料輯成《二酉堂叢》,收錄了有關西北文獻36種及《西夏姓氏錄》等,對推動清代西北學術(shù)文化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

溫達奉赦纂輯的《親征平定朔漠方略》,記載了康熙十六年(1677年)六月至三十七年(1698年)十月有關清王朝與準噶爾丹以及衛(wèi)拉特蒙古各部交往的上諭,系統(tǒng)講述了康熙三次出兵征討噶爾丹的經(jīng)過。傅恒等奉敕撰的《平定準噶爾方略》172卷,成書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收集清初至中葉西、北兩路將軍和大臣的奏疏,以及康、雍、乾三朝有關準噶爾的敕諭,是清政府治理西北邊疆,以及與衛(wèi)拉特蒙古準噶爾部和戰(zhàn)關系的全面記錄。全書內(nèi)容豐富,對西北地域民族多有考證,可作為清史、地方志、民族史研究的參考資料。曹振鏞撰的《平定回疆剿平逆裔方略》80卷,成書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所記時間起自道光六年(1826)六月,迄于道光七年(1827年)三月,是書收集了在平定回部張格爾叛亂過程中皇帝的諭旨、奏疏、公牘等原稿,按照平定張格爾叛亂的時間順序編輯成書。

俞正燮主要著有《駐扎大臣原始》《書西域見聞錄后》《俄羅斯事輯》《俄羅斯長篇稿跋》等?!恶v扎大臣原始》是俞正燮研究邊疆民族關系的代表作,該文敘述了清代前期與中葉邊疆民族關系中的各種重大事件,并介紹了嘉慶十一年(1806年)各地駐扎大臣的分布情況。他在《書西域見聞錄后》中,又詳細考訂了土爾扈特人的世系?!抖砹_斯事輯》著重考訂、記述了俄羅斯的疆域、歷史,及清政府自衛(wèi)反擊,兩國劃定疆界的情況。《俄羅斯長篇稿跋》寫于嘉慶十一年(1806年)八月,俞氏生前未刻,后由其好友張穆從其遺著中檢出,刻入《癸巳叢稿》中,對與俄羅斯有關的事件和事實,考證精詳,材料豐富。

由新疆通志局修纂的《新疆圖志》是清末一部較完備的官修通志,也是清代新疆最后一部地方志。該書始修于宣統(tǒng)元年(1909年)三月,成于宣統(tǒng)三年(1911年)十二月,全書共116卷,卷首1卷,共117冊。該書記載了新疆地區(qū)的建置沿革、城鎮(zhèn)興廢、山川水道、道里四至、土壤、氣候等地理情況,闡述了清代新疆地區(qū)的中俄關系,對新疆歷史地理也進行了廣泛的考訂,質(zhì)疑辨誤,力求記載的準確,全面總結(jié)和吸收了前代西北邊疆史地研究的成果。書內(nèi)保存了大量的原始文獻,具有很強的資料性,因而成為清代西北邊疆史地學的總結(jié)性成果標志,具有重要的史學價值。

這一時期的文獻以加強西北邊防,維護國家統(tǒng)一為主張,將考據(jù)學與“經(jīng)世致用”結(jié)合起來,文獻內(nèi)容豐富,數(shù)量眾多,學術(shù)價值高,研究范圍廣,涌現(xiàn)了一大批著名學者?!八麄冎g,不僅有著共同的學術(shù)志趣,而且在相互探討、取長補短的過程中,形成了共同的治學風格。這特別表現(xiàn)在二方面:首先,他們的史地研究都寓有強烈的經(jīng)世精神?!浯?,他們不僅都精于樸學,善于運用乾嘉以來考據(jù)學的有關成果,以及考證、??薄⒂栐b等方法從文獻上考證史地,還十分注重實地勘察”,“力求以前人和同時學者親歷所得的原始資料為依據(jù)進行研究,由此形成了嚴謹?shù)闹螌W方法”。[6]

4 西北史地學沉寂時期的主要文獻

清代同治至光緒時期是西北史地學研究的沉寂時期,這一時期的西北史地著作銳減,成果不多,且影響較小,代表著作有:

李光廷的《漢西域圖考》書成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該書詳考漢時西域各國的位置及其沿革。楊守敬《歷代輿地圖》是用地圖表示歷史地名方位考證成果的杰出的代表之作,分為兩大部分,前一部分為《歷代輿地沿革險要圖》,共71幅,系楊守敬先于同治二年(1863年)與鄧承修、后于光緒五年(1879年)與饒敦秩合作繪成,主要是歷代疆域形勢圖、四裔圖等,性質(zhì)相當于總圖。后一部分為歷代《地理志》圖,始繪年代已不可考,最終完成于宣統(tǒng)三年(1911年)。

丁謙最重要的著作是被稱為“天下之奇作”的《蓬萊軒地理學叢書》,主要涉及中國自周朝及兩漢以訖明清之邊疆地區(qū)及外國地理,是一部在學術(shù)界有一定影響的考證我國歷代邊疆地理和西域地理的著作,民國四年(1915年)由浙江圖書館刊刻出版。他關于西北地理的著作還有《大唐西域記地理考證》《元秘史地理考證》《元經(jīng)世大典圖地理考證》等。

許景澄深研西北邊疆史地,西北史地著述主要有《帕米爾圖說》和《西北邊界地名譯漢考證》?!杜撩谞枅D說》成書于光緒十八年(1892年),書中廣泛吸取了西方人有關帕米爾之記載與研究成果,對諸圖加以詳細的考訂。《西北邊界地名譯漢考證》成書于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主要講述對西北地區(qū)地名漢譯的考證,其中所用地圖很多都是中西方最新的考察成果。兩書中許景澄不僅將英、俄等西方國家與新疆有關的最新地圖介紹給了國人,而且對俄國等西方國家在新疆的擴張行為也進行了較多的論述,意在警示國人,保衛(wèi)邊疆。

5 西北史地學繼承延續(xù)時期的主要文獻

清代西北邊疆史地學所取得學術(shù)成就對后世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開發(fā)西北的背景下,形成了近現(xiàn)代邊疆史研究熱潮。我國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對西北地理和蒙古地區(qū)古代各游牧民族的歷史進行廣泛的研究,他??薄⒆⑨?、考證的《蒙韃備錄箋證》《黑韃事略箋證》《圣武親征錄校注》《長春真人西游記校注》《劉祁北使記注》《劉郁西使記校注》等,對諸書所載人物、地理、史事、年代、制度、風俗等都有精辟的考釋。如他寫的《流沙墜簡序》,便是利用魏晉木簡考證西域著名古城樓蘭的位置及其興廢的論文。他寫的《高昌寧朔將軍曲斌造寺碑跋》《九姓回鶻可汗碑跋》《書虞道園高昌王世勛碑后》《唐賢力芯伽公主墓志跋》等文章,從碑文、墓志銘文考證蒙古地區(qū)古代游牧部族突厥、回鶻族的歷史。

隨著愛國救亡運動的開展,以及在世界大潮中近代中國社會的演進,西北史地研究呈現(xiàn)高潮,1909年由張相文等發(fā)起在天津成立的中國地學會和創(chuàng)辦的《地學雜志》至1937年止,共發(fā)行181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量發(fā)表有關中國邊疆史地研究論著文章的學術(shù)性期刊。以著名歷史地理學家顧頡剛和譚其驤、馮家升先生于1934年編輯出版《禹貢》半月刊為代表,主要刊發(fā)中國歷史地理、邊疆史地和民族研究方面的文章,以研究中國歷史地理沿革和邊疆史地為主旨,開創(chuàng)了我國歷史地理和民族研究的新風氣,有力地推動了我國歷史地理、邊疆史地和民族史的研究。同期著作有林兢的《西北叢編》,是作者考察祖國大西北的日記,內(nèi)容涉及當時西北各地的居民村落、山川河流、土地人口、交通運輸、歷史沿革、人口變遷等,內(nèi)容十分豐富,是我們了解那個時代的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現(xiàn)在,這部日記不但成了西部地區(qū)經(jīng)濟建設、民族風情、旅游開發(fā)的史料,而且還是歷史考證的第一手資料,珍貴而詳實(上海神洲國光社1931年)。此外,這一時期西北史地方面的著作還有謝彬的《新疆游記》(中華書局1923年)、翁文灝的《錐指集》(地質(zhì)圖書館1930年)、王金紱的《西北地理》(北平立達書局1932年)、張其昀等的《西北問題》(科學書店印行)、華企云的《中國邊疆》(新亞細亞學會1933年)、洪滌塵的《新疆史地大綱》(正中書局印行,1935年)、汪昭聲的《西北建設論》(青年出版社印行)、李述禮譯的《亞洲腹地旅行記》(開明書店印行)、(日)藤田豐八的《西北古地研究》(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年)、王金俊的《西北之地文與人文》(商務印書館印行,1935年)、汪公亮的《西北地理》(正中書局出版,1936年)、張印堂的《西北經(jīng)濟地理》(商務印書館印行,1933年)、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編的《寧夏省人文地理圖志》(1936年印本)等。

抗戰(zhàn)時期及后,探討西北史地的主要有:陳正祥的《開發(fā)西北與抗戰(zhàn)前途》《開發(fā)西北與抗戰(zhàn)建國》《西北區(qū)域地理》(北京商務印書館1945年),(日)羽田享的《西域文明史概論》(上海商務印書館1942年),賀岳僧的《西北史綱》(文信書局出版,1943年),汪昭聲的《西北建設論》(青年出版社印行,1943年),陳紀瀅的《新疆鳥瞰》(商務印書館印行,1943年),鄔翰芳的《西北經(jīng)濟地理》(編者自刊,1944年)等著述,都從不同的角度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這一時期的西北史地學研究,與傳統(tǒng)的西北史地學不同,特別是隨著開發(fā)西北和建設西北的呼聲日益高漲,政府和團體紛紛派遣考察團前往西北實地調(diào)查,有關西北史地的文章和著作大量出版,但內(nèi)容大多偏重于自然科學方面,尤以地型和氣候為主。

6 當代西北史地學研究

建國以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西北史地學研究迅猛發(fā)展,學術(shù)氛圍活躍,專家學者的研究領域更開闊,理論性更強,西北史地學研究成果層出不窮,現(xiàn)擇要介紹?!渡扯砬致晕覈晒诺貐^(qū)簡史》(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年)在敘述蒙古地區(qū)邊界沿革的基礎上,論述了俄國在蒙古地區(qū)的各種侵略活動及其陰謀手段?!渡扯砬致灾袊鞅边吔贰罚ㄈ嗣癯霭嫔?979年)概述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俄國對我國西北地區(qū)的蠶食,同時追述了這一地區(qū)中俄邊界的沿革,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對于帕米爾問題、巴爾喀什湖問題、伊犁問題等,書中都有詳盡的論述。同類著作還有《中國人民保衛(wèi)海疆斗爭簡史》(北京出版社1979年)、吳澤霖譯《帕米爾及其附近地區(qū)歷史、地理、民族英文參考資料匯編》(油印本,1979年)、趙春晨《沙俄侵略我國西北邊疆簡史》(陜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李冀成《沙俄對中國西藏的侵略》(中華書局1980年)、黃文弼編的《西北史地論叢》(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等。楊建新、馬曼麗的《外國考察家在我國西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集中論述了7個外國探察家在新疆的活動,其中包括斯坦因,并認為這些考察家大致可分為間諜、文物掠奪者和考察家三類。楊建新《斯坦因和我國西北史地的研究》(《西北史地》1983年第1期)分析了斯坦因和我國古代西北史地學研究的關系,作者既肯定了斯坦因在促進西方對我國西北地區(qū)考察、研究上的作用,又抨擊了他大肆掠奪我國文物的侵略行徑,以及對我國文物造成的無法挽回的損失。此外,尹達主編的《中國史學發(fā)展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下卷第一章第二節(jié)以“邊疆歷史地理研究的勃興”為題專門探討了清代邊疆歷史地理研究的興盛局面。楊建新的《古西行記選注》(寧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把分散的、饒有趣味而且極有學術(shù)價值的西行記匯集起來,如《穆天子傳》、賈耽的《四夷路程》、陳誠的《西域蕃國志》等,方便讀者,并引起更多的人對我國西北地區(qū)史、地理的興趣,激發(fā)人們熱愛西北、開發(fā)西北的熱情。吳澤主編的《中國近代史學史》(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一章第五節(jié)以“張穆、何秋濤的邊疆歷史地理研究”為題,重點評述了張穆、何秋濤的邊疆史地研究成就。胡逢祥、張文建《中國近代史學思潮與流派》第一章第二節(jié)以“西北史地學的興起”為題探討了清代西北史地研究興起的狀況和巨大成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年)。魯人勇、吳忠禮、徐莊的《寧夏歷史地理考》(寧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 對各個朝代在寧夏地區(qū)的行政設置及其治所、轄地、歸屬、沿革等情況進行了詳盡的考辨,并附有歷史地圖9幅,是一本研究、了解寧夏歷史地理必備的工具書。李之勤的《西北史地研究》(中國古籍出版社1994年)涉及古都長安為中心重要驛道的走向、線路、遺跡、歷史作用及陜西地方史等方面。高國抗、楊燕起主編的《中國近代史學史概要》在第一章第二節(jié)以“邊疆史地研究的勃興”為題,首先指出了清代邊疆史地研究勃興的根本原因,并對嘉道咸年間的邊疆史地學作了簡要的回顧(高國抗、楊燕起主編:《中國近代史學史概要》,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奧里爾·斯坦因著,劉文鎖等譯《西域考古圖錄》(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是斯坦因新疆考古的代表作,從中可以了解斯坦因新疆考古的活動情況及其所搜掠去的文物。趙儷生的《古代西北屯田開發(fā)史》(甘肅文化出版社1997年),完整地、系統(tǒng)地研究和論述了古代西北屯田的歷史。馬大正等的《西域考察與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講述了世紀之交,在歷史、地理、民族、社會、民族古文字、文化、考古以及自然科學等不同領域回顧和評價西域考察與研究的發(fā)展進程。劉建麗的《宋代西北吐蕃研究》(甘肅文化出版社1998年),從宋代西北吐蕃地域性與區(qū)域性特色揭示其多元文化特征。薛正昌的《固原歷史地理與文化》(甘肅文化出版社1998年),論述了固原歷史地理與文化的豐富內(nèi)涵并對隴東歷史研究中的一些疑難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陳慧生、陳超著的《民國新疆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對于1911至1949年之間新疆漫長歷史情況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疏理和論述,就俄英帝國主義對新疆的侵略較多方面進行了探討。郭雙林的《西潮激蕩下的晚清地理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二章以“從傳統(tǒng)地理學到近代地理學”為題,對祁韻士、徐松、龔自珍等人的西北邊疆史地研究成就作了簡要的評介,同時指出傳統(tǒng)地理學研究在清嘉道之際出現(xiàn)了新的發(fā)展趨勢。馬大正主編的《中國邊疆經(jīng)略史》(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2000年)以中國歷史發(fā)展的時代順序來貫通,以歷代邊疆政策、邊疆開發(fā)和治理、邊疆行政機構(gòu)的設置等為論題,對不同歷史時期、不同邊疆地區(qū)各不相同的邊疆問題展開研究。鄒振環(huán)在《晚清西方地理學在中國——以1815至1911年西方地理學譯著的傳播與影響為中心》中認為“清初以來的考據(jù)學、清中葉興起的西北邊疆地理研究和晚清東傳的西方地理學,是晚清地理學共同體的研究規(guī)范的主要來源”。[7]蘇北海的《西域歷史地理》(新疆大學出版社2000年)重點敘述了我國在西域歷史上的疆域變遷,各民族活動給西域歷史留下的重要遺跡和平原地區(qū)降水少、氣候干旱等自然因素形成的歷史地理特點,以及復雜的民族語言、各種不同宗教信仰對歷史地理各方面的影響。賈建飛的《晚清西北史地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論文2002年)以松筠、祁韻士和徐松等關鍵人物為線索,論述了西北史地學的興起,認為晚清西北史地學的興起是歷史和學術(shù)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是符合社會發(fā)展需要的,進一步闡述了這一時期西北史地學的發(fā)展特征?!锻醣背轿鞅睔v史地理論文集》(學苑出版社2003年)涉及沙漠歷史地理、古代交通、古城研究、黃帝史跡及其他歷史地理問題,是研究西北地區(qū)歷史地理的重要參考書。王希隆的《西北少數(shù)民族史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對一些與西北少數(shù)民族史有一定關聯(lián)的西北地方史和中俄關系史,孫喆的《康雍乾時期輿圖繪制與疆域形成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其獨特之處在于從輿圖的角度考察清代疆域的形成。劉文鵬的《清代驛傳及其與疆域形成關系之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通過對清代驛傳在地域范圍上變化的考察及其管理制度中的物質(zhì)供給、信息傳遞等的分析,揭示清代驛傳具體的實際運行方式,闡述其在國家政治、軍事、疆域形成等方面的作用。寶音朝克圖的《清代北部邊疆卡倫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卡倫”一詞的詞源及涵義、邊疆卡倫的分布、卡倫的職能、卡倫的管理等多個角度考察了清代邊疆特有的卡倫制度。汪一鳴的《寧夏人地關系演化研究》(寧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內(nèi)容覆蓋了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變化、灌區(qū)發(fā)展、首府銀川城市建設和自治區(qū)風物今昔諸多方面,可以說是對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地理環(huán)境和人地關系一個相當全面的動態(tài)介紹,是一項多學科交叉性研究和古為今用的科學含量高,應用價值大的高水平科研成果。侯德仁的《清代西北邊疆史地學》(群言出版社2006年)探討了清代西北邊疆史地學研究的歷史條件、發(fā)展階段以及主要特點,并以清代西北史地學主要代表人物為切入點,進一步討論了清代西北邊疆史地學的巨大成就。 羋一之的《黃河上游地區(qū)歷史與文物》(重慶出版社2006年)對黃河上游地區(qū)縱橫數(shù)千里、上下幾千年的各種歷史,包括政治、經(jīng)濟、地理、文化、宗教、中西交流以及資源開發(fā)諸方面進行了全面論述,對有代表性的文物古跡、山川名勝、世家大族作了考察和描述。吳福環(huán)、郭泰山的《新疆通覽》(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 一書,從生態(tài)地理、人文環(huán)境、歷史演進以及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多個層面向廣大讀者展示了一個現(xiàn)代化的新疆。郭麗萍的《絕域與絕學——清代中葉西北史地學研究》(三聯(lián)書店2007年),側(cè)重于西北史地學者的個人經(jīng)歷與時代背景,由學者個人際遇、學術(shù)交游、師友傳承等方面入手,了解學術(shù)資源的利用,治學方法的傳承,與主流學術(shù)的關系等,使讀者深入學人心靈深處,體味西北史地學者獻身學術(shù)研究的執(zhí)著與艱辛。陳守忠先生所著《河隴史地考述》(蘭州大學出版社2007年)一書將區(qū)域史與民族史相結(jié)合,對河隴各民族的歷史、文化、經(jīng)濟等方面進行概述,并對河隴歷史地理研究進行補空糾謬,又對通渭、定西、會寧、榆中、臨夏五縣地方志撰寫的建置沿革加以考證。

當代學術(shù)界對清代西北邊疆史地學的盛況、成因、影響都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和闡析,這些論著的顯著特點是資料翔實,論證嚴密,把西北邊疆作為獨立客體進行研究,因此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為以后的西北史地學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朱維錚校注.梁啟超論清學史二種[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5:464.

[2]梁啟超.清代學術(shù)概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56.

[3]紀大椿.龔自珍和他的《西域置行省議》[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77.

[4]伍成泉.魏源的邊疆史地研究述略[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6(2):116-123.

[5]王民,李永祥.《何秋濤《朔方備乘》的史學價值與影響[J].福建學刊,1996(6):66-69.

[6]胡逢祥,張文建.中國近代史學思潮與流派[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40.

[7]鄒振環(huán).晚清西方地理學在中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猜你喜歡
西域西北新疆
西域門戶——兩關遺址
一座西北小城
西北不惑
班超出使西域
黔西北行吟
西域散章
《西域圖志》纂修略論
西北望
新疆多怪
新疆對外開放山峰
长寿区| 灌南县| 醴陵市| 珠海市| 东山县| 关岭| 眉山市| 北宁市| 中方县| 梁河县| 峡江县| 吴忠市| 基隆市| 右玉县| 锡林郭勒盟| 城口县| 潮州市| 岳阳县| 招远市| 蒙城县| 秦皇岛市| 永吉县| 阜康市| 云安县| 盖州市| 高要市| 夏津县| 高碑店市| 宁南县| 本溪市| 荣昌县| 隆尧县| 德阳市| 绍兴市| 北碚区| 准格尔旗| 璧山县| 巫溪县| 微山县| 灌云县| 河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