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興東,張連翔,李秋月
(1.木蘭縣白楊木灌區(qū)灌溉管理站,黑龍江木蘭 151943;2.佳木斯水文局,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2; 3.哈爾濱水文局,哈爾濱 150010)
有森林地區(qū),在降雨時所有雨量不能直接到達地面,樹木的枝葉對降雨量有一定的攔截,被攔截的雨量耗于蒸發(fā)。雨水使枝葉飽和后才落到地面。由于森林攔截降雨作用,使到達地面的降雨量減少,對降水和徑流都是一種損失。森林枝葉越茂盛,雨量損失量越大。
根據(jù)某林區(qū)降雨實驗數(shù)據(jù),最大日降雨量為96.3mm。其中>50 m m的降雨日為 6次;>20mm的雨日為 14次;>10 m m的雨日為 29次;其余為 <10 m m的降雨次數(shù)。林內(nèi)日雨量絕大部分比林外日雨量偏少。為了消除雨量觀測中的偶然誤差現(xiàn)象,以林外和林內(nèi)日雨量資料點繪相關圖,通過點群重心定取相關線,進行分析。如圖 1:
為了簡化,取相關線為直線,得相關式為:
式中:P為降雨量。
用式(1)、(2)以不同日雨量計算森林枝葉截留量和相對截留量。其中
表1 日降雨截留量表 m m
從表 1可知,森林枝葉截留量隨降雨量增大而增大。根據(jù)實測資料統(tǒng)計,日截留量最大可達11mm。隨著日雨量的減小,截留量也減小。當日雨量為10 m m時,日截留量為2 m m。但若以相對截留量計,相對截留量與日雨量成反比。大雨時相對截留量較小。雨量96.3mm時為 11%。而 5~10 m m時,可達 20%~30%,1 m m左右的小雨,絕大部份達不到地面,基本全被枝葉截留。
森林枝葉對月降雨量的截留是在對日雨量截留的資料基礎上統(tǒng)計得出的。見表 2。
以林外月降雨量和月截留量及相對截留量建立的相關圖如圖 2、圖 3。
表2 月降雨量及截留量表
圖2表明,在現(xiàn)有觀測資料范圍內(nèi),隨月降雨量的增大,林冠月截留量也增大。月降雨量在300 m m時,月截留量可達50mm以上。月降雨量在200mm時,月截留量可達35 m m。截留量約占月降雨量的 16%左右。而降雨量多的月份是一年內(nèi)最大月徑流、最大洪水徑流出現(xiàn)的月份,說明林冠截留還有效的削減了月徑流量及洪水徑流總量。
圖3的關系點分布和曲線走向與圖2不同。圖 3曲線表明相對截留和月降雨量有反比關系。當月降水量較大時,如>150 m m以上,相對截留量比較穩(wěn)定,約在 15%左右。當月降雨量較小時,相對截留量反而較大。當月降雨量在20 m m時,相對截留量可達 40%。
當然林冠截留還和雨強有一定關系。如月雨量大,雨量集中,雨強大,林冠截留量會相對較小;如果小雨居多,降雨分散,雨強小,林冠截留會相對增大。圖 2、圖 3點據(jù)有些散亂,分析是未計入雨強因素的原因。但二圖的關系趨勢仍是比較明顯的。
根據(jù)實驗資料,森林枝葉對整個汛期(6~9月)降雨總量的截留見統(tǒng)計表 3。
表3 汛期降雨總量及截留量表
從表 3可以看出,汛期平均截留量為85.7 m m,汛期平均相對截留量為19.3%。
森林不但對降雨量全部到達地面產(chǎn)生影響,還對徑流量有一定的影響。因為在大到暴雨時,產(chǎn)生洪水徑流的降雨將首先被森林枝葉削減了 10%以上,大約有近 6~11 m m的降水不再達到地面,以蒸發(fā)的形式消耗了。這樣就減少了洪水徑流的總量和洪峰流量。
森林枝葉對降雨量的截留主要耗于蒸發(fā),使到達地面的降雨量減少,即削減了洪水,也減少了徑流,同時增大了林區(qū)的蒸發(fā)和空氣濕度。由此可見,森林是調(diào)節(jié)氣候,削減洪水的重要因素。
[1] 鄧先俊.陸地水文學[M].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85.
[2] 黑龍江省賓縣徑流實驗站.徑流實驗研究成果集[R].賓縣:黑龍江省賓縣徑流實驗站,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