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長煥,鄭春龍,翁麗青
(1.浙江省余姚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浙江余姚 315400;2.余姚市河姆渡鎮(zhèn)農技站,浙江余姚 315400)
余姚市地處浙東沿海、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內,年平均氣溫14.7℃、雨量 1 625 mm、日照 1 792 h、無霜期 213 d、相對濕度78%。氣候特點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陽光充足,雨量豐沛。區(qū)域總面積1 526.86 km2,現(xiàn)有耕地 3.9萬 hm2。南部低山丘陵,中部水網平原,北部濱海平原。中部水網平原,河道交錯,湖泊眾多,水資源豐富,土壤肥沃,耕作層深厚。近 10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確立與種植業(yè)結構調整,余姚市中部姚江兩岸的河姆渡、三七市、陸埠 3個鎮(zhèn),茭白種植面積發(fā)展迅猛,并逐步形成了區(qū)域化、特色化、專業(yè)化的獨特產業(yè),成為中國茭白之鄉(xiāng)。至 2008年,余姚市茭白復種面積達到3 333 hm2,殼茭產量 7.5萬 t,產值 1.5億元。茭白產品遠銷國內 34個農產品批發(fā)市場,輻射至長三角、津京唐與渤海灣等地區(qū),并少量出口日本、意大利。與茭白種植面積的迅速擴大、長期同一區(qū)域栽培伴隨而來的是:茭白品種退化、病蟲害嚴重,地力逐年衰退,茭白草殘體污染,缺乏輪作而使茭白品質下降等問題,并逐步成為制約茭白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瓶頸。
茭白是植株留種的作物,茭白肉質莖是茭白植株與黑粉菌相互作用的結果,任何一方的改變都會造成茭白種性的改變,因此茭白必須年年選留種,才能保持茭白的優(yōu)良種性。在余姚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的種苗基地,浙大茭白自然變異率為 5.07%,其中雄茭率 1.01%、灰茭率 0.34%、變異株3.72%;余茭 4號自然變異率為 4.6%,其中雄茭率0.4%、灰茭率2.3%、變異株1.9%?,F(xiàn)在有不少的茭農種苗選育不規(guī)范,仍采用比較原始的種植和選留種方法,即春季或夏季無論好苗還是壞苗,一律掘去一部分作為種苗,這樣年復一年,茭白的種性退化嚴重。
茭白較易感染病蟲害,常年發(fā)生的主要病蟲害有二化螟、大螟、長綠飛虱和銹病、胡麻斑病、紋枯病等。其中,二化螟、大螟和茭白銹病等病蟲害在茭白上發(fā)生十分嚴重。如二化螟與大螟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可達 50%以上;茭白銹病流行年份的葉發(fā)病率在 90%以上,導致茭白產量與品質下降甚至絕收。由于茭白生長季節(jié)都在淹水條件下,極有利于外來入侵生物福壽螺的生長和繁殖。據(jù)余姚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調查結果:余姚市茭白田的福壽螺發(fā)生面積已由 1998年的 0.1 hm2擴大到 2008年底的3 000 hm2,嚴重受害面積超過 400 hm2。
土壤有機質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標,它能提供作物生長所必須的各種營養(yǎng)元素,對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及調節(jié)土壤水、肥、氣、溫具有重要作用?,F(xiàn)在農民只注重化肥的使用,茭白田使用有機肥的越來越少,大量的茭白草、稻草等農業(yè)廢棄物,以燃燒為主,全市冬季綠肥播種面積幾乎為0,致使茭白田土壤肥力呈逐年衰退趨勢。據(jù)作者2004年測查結果,余姚中部平原茭區(qū)土壤有機質含量為 38.9 g·kg-1,比 1984年土壤普查時減少14.7%。同時長期過量使用化肥,也會因肥料流失嚴重而造成江河水體富營養(yǎng)化。
一季茭白常年產出的生物產量約40.5 t·hm-2,其中茭白草產量約占 35%;雙季茭白常年產生的鮮茭白草約 27 t·hm-2左右。由于單位面積茭白草的生物量巨大,同時因茭白草的特殊結構,在農田中的分解速度較慢,常規(guī)的茭白草還田根本無法解決其出路問題。茭白銷售季節(jié),大量的茭白草堆積在路邊、溝渠與河道附近等,影響村鎮(zhèn)的道路交通與美觀整潔,茭白草堆腐過程產生的惡臭對環(huán)境造成嚴重污染,腐解后產生的有機質、氮、磷等隨雨水流入河湖,造成了嚴重的“視覺污染”和水質污染,同時也成了一些病蟲害孳生和傳播的場所。
由于茭區(qū)的茭白成片種植,茭農很少對茭白進行輪作。在同一塊田中連續(xù)種植茭白會導致病源菌的種類和數(shù)量的累積,加重病害的發(fā)生和危害。據(jù)2007年秋茭胡麻斑病發(fā)生情況調查,連作茭白胡麻斑病的葉發(fā)率達到 87%,而新種茭白田塊很少有胡麻斑病的發(fā)生。同時一直連作的茭白,由于長期淹水導致土壤理化性質變差,也可能造成茭白某些營養(yǎng)元素的缺乏,一般連作田的茭白生長勢較差,分蘗減弱,葉色變淡,單果重有下降趨勢。
茭白是無性繁殖作物,現(xiàn)在全國還沒有一家茭白育種單位,新品種的選育主要依靠自然突變選種或遠地引種馴化育種。余姚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已建成占地5 670 m2的茭白種質資源庫,可以保存茭白新品種 175個;建立茭白原種繁育基地 6.7 hm2。目前已從全國各地引進試驗茭白新品種 38個。經過連續(xù)多年的單季茭與雙季茭新品種選育與品種比較和區(qū)試,已選育成功的余茭 3號與余茭 4號 2個新品種,具有產量高、品質好、高抗茭白銹病與中抗胡麻斑病等優(yōu)點。但新選育的余茭 3、余茭 4號新品種,也必須按照科學程序年年選留,才能保持茭白的優(yōu)良種性。為達到茭白種植農戶種苗 2季 1更新目標,每年需提供 667 hm2以上的茭白一級種苗,因此在全市需要建立 67 hm2的一級茭白種苗繁育基地,培育 100戶茭白種苗繁育專業(yè)戶。種苗繁育專業(yè)戶繁育茭白一級種苗,原種種苗由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茭白原種繁育基地繁育供給,所需經費由上級財政專項補助。
病蟲草害的生物與物理防治技術在 4個方面取得了成功,可以在全市茭白產區(qū)推廣與應用。
茭白田套養(yǎng)中華鱉防治福壽螺技術。福壽螺是較難防治的外來入侵物種,余姚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利用本地生物中華鱉套養(yǎng)在茭白田中吃食福壽螺,能有效控制茭白田中福壽螺對茭白的危害。從 3月底至 10月下旬,在茭白田中套養(yǎng)中華鱉 525只·hm-2,利用中華鱉吃食福壽螺不影響茭白的生長,不但有效遏制了套養(yǎng)田塊發(fā)生的福壽螺,還能增收 3萬元·hm-2,達到一舉多得。而且 1 hm2套養(yǎng)田可以消化周邊 20 hm2種植田塊的福壽螺。
茭鴨共育技術。茭白田養(yǎng)鴨可明顯降低肥料和農藥使用量,利用鴨子取食雜草和害蟲,茭白田為鴨子提供食料,并為鴨子遮蔭;鴨子的排泄物為茭白田增施了有機肥;鴨子活動能增加土壤土表通透性,促進茭白新根生長。一般鴨子放養(yǎng)密度為 150~180羽·hm-2,茭白苗數(shù)在 30萬·hm-2時就可放入,一年可放養(yǎng)鴨子 2季,每季可減少化肥(國產復合肥)使用量 50 kg·hm-2。由于鴨子喜食茭白田中的二化螟、大螟及長綠飛虱的若蟲,減輕其對茭白的危害,在茭鴨共育的 3個月時間里,試驗田比常規(guī)田防蟲減少 1次。鴨子放養(yǎng)后茭白田中雜草明顯減少,雜草抑制率可達 99%,減少人工耘田除草 2次。
性誘劑防治茭白田二化螟技術。利用性誘劑防治農作物害蟲是近年來興起的新一代害蟲防治方法,既減輕害蟲對茭白的危害,又減少農藥的使用量,也節(jié)省了生產成本。2008年據(jù)余姚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試驗示范,在 5-8月二化螟發(fā)生危害季節(jié),1 hm2插放 1只性誘捕器,平均每只性誘劑誘捕器累計誘到二化螟雄成蟲 92只,基本控制了二化螟對茭白的危害,減少農藥防治 5次,節(jié)約防治工本 345元·hm-2,并且無毒、無害、無污染,專一性強,無任何副作用。
生物農藥 “綠浪”防治螟蟲效果。生物農藥“綠浪”是美國哥倫泰克公司生產經浙江省農科院推薦的植物源殺蟲劑,經余姚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試驗,對茭白主要害蟲二化螟和大螟防治效果十分顯著,防治二化螟、大螟效果分別達到 95.6%與93.0%,防治二化螟效果接近銳勁特,防治大螟的效果明顯高于其它化學農藥。并具有分解快,對環(huán)境無污染,對農產品無殘留,可以在茭白田中大面積推廣應用。
為實現(xiàn)茭白科學施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浙江省農科院環(huán)境資源與土壤肥料研究所在茭白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基礎上,研發(fā)與推廣復混型茭白專用有機肥。茭白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是針對茭白田土壤肥力狀況與保肥供肥能力、茭白需肥規(guī)律提出的施肥方案,余姚市茭區(qū)浙大茭白品種的最佳施肥方案 N︰ P2O5︰ K2O為 1.00︰ 0.48︰0.60,用量分別為 N 375 kg· hm-2,P2O5180 kg·hm-2和 K2O 225 kg·hm-2。復混型茭白專用有機肥是針對茭白需肥要求與土壤營養(yǎng)元素缺乏狀況專門為茭白產區(qū)配制生產的專用肥,一般茭白田使用量為 900 kg·hm-2,作為基肥施入。茭白測土配方施肥后,大區(qū)示范產量比對照增加2 670 kg·hm-2,增產率為 11.5%。施用復混型茭白專用有機肥后,使茭白分蘗增加 12.5%、植株增高 10.5 cm、莖基粗增加 0.26 cm、產量增加 6.9%、茭白 Vc增加 13.2 mg·kg-1、硝酸鹽含量下降 1.8 mg·kg-1。
茭白促早栽培的技術原理是在冬季與早春茭白搭棚復膜保溫增溫,提前滿足茭白生長對溫度的需求,加快茭白生長進程,提早產茭季節(jié)。一般采用2種方式:(1)大棚栽培,其設施與標準蔬菜大棚相同;(2)中小拱棚栽培,其材料采用竹片,搭成拱高 0.8 m、寬 1.5 m、竹片間隔 1 m左右的拱棚,長度可隨田塊調節(jié)。茭白通過中小拱棚促早栽培,可提早茭白上市時間 15~17 d,增產6 375~7 170 kg·hm-2;茭白通過大棚促早栽培,可提早茭白上市時間 40 d,增產2 250~9 780 kg·hm-2。在茭白促早栽培的條件下,錯開了病蟲害的發(fā)生危害期,整個茭白生產季節(jié),不需要用任何農藥防治病蟲害,茭白品質得到了改善與提高,由于茭白提早上市,經濟效益也有很大的提高。由于茭白促早栽培需投入的材料成本較高,一般農戶不能承受該項經濟負擔。余姚市茭白促早栽培面積連續(xù) 3年在 40 hm2徘徊,建議財政安排專項政策資金給予支持。
有 3種方法來科學利用茭白草資源。 (1)茭白草摻混適量氮肥進行堆制發(fā)酵,1個月后進行機械造粒生產茭白專用復混肥。據(jù)余姚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 2005年試驗,以 N、P、K為 8︰4︰8配制的復混肥對茭白增產最為顯著,平均增產2 025 kg·hm-2,增產 7.5%。(2)茭白草殘體曬干熟化后作為食用菌的培養(yǎng)基質直接栽培食用菌,食用菌采后還田。余姚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 2008年采用大棚培養(yǎng)食用菌方法,一年可生產 2季蘑菇,平均每季多產菇 4.5 kg·m-1,采菇后的渣料還田培肥茭白田地力。(3)茭白干草經粉碎作為獺兔青粗飼料,替代需東北調運的苜蓿。全市獺兔存欄量 10萬只,年可消化 467 hm2茭白草殘體,兔糞又是很好的有機肥料。
茭白適宜栽培區(qū)域也宜種水稻,采取一季茭白一季水稻的種植模式,實現(xiàn)茭白、水稻輪作,克服茭白連作障礙,減輕病蟲草的發(fā)生與危害,提高和改善茭白品質?;痉椒ㄓ?3種。 (1)上半年種早稻,7月 25日左右早稻收獲后,7月底前種植浙大茭白或余茭 4號,季節(jié)遲也可以在 8月上旬種植遲熟雙季茭,次年夏茭收獲后種植晚稻。(2)上半年 3月中旬種植河姆渡雙季茭,次年夏茭收獲后種植晚稻。(3)上半年 3月下旬至 4月初種植余茭 3號及其它單季茭,在當年 9月底至 10月中旬收獲 1次,次年種植水稻。由于茭白田施肥多、肥力足,在茭白、水稻輪作時,為防止水稻倒伏,水稻作為后作一般不能施用純氮肥。
[1] 符長煥.茭白草堆肥過程中溫度及營養(yǎng)成分的變化 [J].浙江農業(yè)科學,2009(1):187-189.
[2] 施建苗.河姆渡茭白 [M].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2004.
[3] 嚴忠苗.農業(yè)實用技術叢書 [M].杭州:杭州科技出版社,2009.
[4] 翁麗青,李忠偉;劉寶法.茭白大棚窩泥栽培技術 [J].浙江農業(yè)科學,2005(1):416-17.
[5] 祝利莉,胡為群,鄭可鋒,等.茭白中小拱棚栽培技術[J].浙江農業(yè)科學,2006(3):251-253.
[6] 翁麗青,陳亞雄.茭白田福壽螺生物學特性、危害及防治現(xiàn)狀 [J].浙江農業(yè)科學,2006(1):76-77.
[7] 楊賀軍,俞朝,徐欽輝.性誘劑防治茭白二化螟試驗 [J].浙江農業(yè)科學,2009(1):164-165.
[8] 鄭許松,呂仲賢,陳建明,等.放養(yǎng)中華鱉防治茭白田福壽螺試驗 [J].浙江農業(yè)科學,2005(1):61-63.
[9] 陳軼,剝老葉對茭白主要病蟲害及經濟性狀的影響 [J].浙江農業(yè)科學,2005(6):490-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