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興江 王朋倩
表、里是疾病的相對病位概念,是人體患病之后,癥狀反映于體表、體內(nèi)的概括性總結(jié)?!秱摗穼Ρ砝锿〉闹委熞呀?jīng)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具體有如下3種:先表后里、表里同治,以及太陰里證較急時的急當(dāng)救里、先里后表。
筆者在臨床上反復(fù)體會表里同病的治療原則,發(fā)現(xiàn)既有其原則性,又有其靈活性。如果臨證不能詳細審查、靈活變通,在治療上很有可能就會忽視表、里的任何一方面。因為表證最為常見,也最容易治療,所以表證的問題反而更容易被忽視。筆者在這方面甚有教訓(xùn)。舉例如下。
韋某,女性,54歲。因咳嗽1周來電話求診。患者于1周前因過勞致全身汗出受涼,出現(xiàn)咳嗽癥狀,初起為干咳,伴見惡寒,無發(fā)熱,后惡寒消失,咳嗽逐漸加重??滔驴┩麓罅奎S痰,咳聲緊悶重濁,夜間、晨起尤甚;情緒不高,不欲多言,口干微苦,胃納差;二便正常,余無不適,苔脈未見。考慮本病屬外感之邪入里化熱、痰熱蘊肺,同時合并少陽經(jīng)見證。處方:柴胡10g,黃芩 10g,制半夏 10g,陳皮 10g,茯苓 10g,桔梗 10g,連翹 10g,魚腥草20g,生甘草5g。2劑,水煎服。
二診:患者告知服藥期間又去社區(qū)醫(yī)院作輸液抗感染治療2d。2劑藥后諸癥未見明顯好轉(zhuǎn),反增惡心嘔吐??┩曼S痰,當(dāng)屬痰熱證;口干微苦,情緒不高,不欲多言,胃納差,當(dāng)屬少陽見證。應(yīng)予桔梗甘草湯、連翹、黃芩、魚腥草化痰清熱,小柴胡湯減味和解少陽。但為何毫無寸功?此可能有表寒未透、表里同病。再仔細詢問患者,告知有肩周炎病史,近來肩周疼痛不適又作,但無項強,無全身酸楚不適。遂囑咐患者停止輸液,改用半夏厚樸湯加味:制半夏10g,厚樸10g,茯苓10g,蘇葉10g,羌活10g,黃芩10g,生姜3大片。2劑,水煎服?;颊弋?dāng)晚僅服藥半劑,夜間即未咳。再進余藥,咳嗽即止,肩痛減輕,胃口好轉(zhuǎn)。
回顧總結(jié)本案治療過程,初起用清熱化痰法治療之所以不效,可能原因有二:一是因為抗生素寒遏,二是因為忽視患者有表證肩痛的問題。既然有痰熱見證,但使用化痰清熱藥后不效,往往還提示有其它夾雜因素存在,臨證時一定要反復(fù)詢問,詳細查體才能確診。第二次方中用生姜、蘇葉、羌活透表,半夏、厚樸、茯苓化痰,黃芩清熱。需要注意的是,一般臨床上使用生姜均僅以薄薄3片為佐使,但是筆者體會到,如果僅僅如此,可能會失之輕描淡寫。因為《傷寒論》中,生姜用量都很大,桂枝湯中用3兩,吳茱萸湯中更是用至6兩,所以本案中囑患者切生姜3厚片。
在外感疾病的發(fā)展過程中,很容易想到表里同病的問題,但是如果是在有內(nèi)傷疾病的基礎(chǔ)上新增外邪,則往往容易被醫(yī)生忽略。筆者所治的另一例患者即是此類型。
某男,58歲,2008年1月下旬因頭痛半日前來就診?;颊邿o明顯誘因晨起出現(xiàn)頭痛不適,以全頭脹痛為主,午休后不能緩解,微有頭暈,無惡心嘔吐,無視物不清,飲食睡眠可,二便正常?;颊唧w格壯實,大腹便便,顏面紅赤,肌肉堅緊有力,聲音洪亮,舌質(zhì)偏紅,苔薄白,脈弦有力。測量血壓138/95mmHg?;颊哂懈哐獕翰∈?年,每年冬天血壓升高,目前服卡托普利片控制。以前筆者曾用過鎮(zhèn)肝熄風(fēng)湯加大黃治療該患者冬天加重的頭痛,所以考慮這次頭痛可能也是和血壓升高有關(guān),于是囑咐患者加用吲達帕胺降壓治療。
1d后患者告知療效甚微,頭痛依舊,血壓未降。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抑制劑(ACEI)與利尿劑的聯(lián)合使用是較為經(jīng)典的降壓組合,但為何無效?考慮患者全頭脹痛,持續(xù)不解,很有可能是受寒后的新發(fā)病,而不是由血壓波動引起。遂囑咐患者服用藿香正氣水,1支(10ml)服下即效,頭痛未作。唯當(dāng)時未測量血壓以作前后比較。后仔細詢問病史,患者告知發(fā)病前有深夜外出受涼史。
當(dāng)患者舊有宿疾,復(fù)感新邪時,一定要首先分清刻下出現(xiàn)的癥狀究竟是宿疾還是新病,而不能一概認為癥狀就一定是和宿疾有關(guān)。本案患者雖有高血壓病史多年,但其頭痛是由外感寒邪所致,所以用解表法而效。
在外感疾病的治療過程當(dāng)中,會見到許多遷延不愈的情況。按照六經(jīng)定位、陰陽定性的治療思路,筆者發(fā)現(xiàn)以太陽少陽合病、太陽陽明合病、三陽合病以及表邪挾有里飲的情況最為常見。這就提示我們在治療時一定要重視表里同病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