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遠宏 張小薇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中心醫(yī)院眼科 廣東 深圳 518116)
老年性成熟期白內障手術方式目前多采用現(xiàn)代囊外摘除,其晶體囊膜及懸韌帶尚能保持一定的張力和韌性,這是完成白內障現(xiàn)代囊外摘除人工晶體植入(ECCE+IOL)的基本條件。但對于過熟期白內障而言,則欠缺這種條件,其皮質大多液化,囊膜失去原有張力而松弛,晶體懸韌帶脆性增加、易斷,晶體脫位機會多,后囊破裂,晶體核墜入玻璃體腔可能性大。故對于過熟期白內障的手術方式一般采用囊內法(冷凍法),無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體,特別對于單眼白內障患者而言不能達到雙眼單視。近年來,由于患者對生活質量的要求提高,那么過熟期的白內障是否也能采用ECCE+IOL呢,我科對于過熟期的白內障行ECCE+IOL20例24眼,現(xiàn)報道如下。
2002~2004年間住院白內障病人20例24眼,男6例,女14例,年齡最大86歲,最小64歲,平均75歲,既往無眼手術史。4例雙眼白內障過熟期,16例單眼白內障過熟期,其中15例健眼視力尚好、1例另一眼失明。
采用球周麻醉,開瞼器開瞼,角鞏膜緣切口,前房注入黏彈劑(其劑量較一般手術量多,因為需要起壓迫作用,使液化皮質不彌漫前房影響破囊)。破囊方式,可采用開罐式、信封式,或根據(jù)術中具體情況采用非常規(guī)方式。20例中有1例患者右眼失明10年,左眼視力光感,光定位欠佳,角膜透明,前房略深,晶體呈粥樣珍珠白色改變,囊膜有鈣化斑,術中破晶體前囊時,不易刺破,顯微鏡下見晶體前囊凹凸不平,有一定厚度,故前囊不易劃破??紤]即使能刺破小口,因皮質溢出而使破囊失敗,故改作前囊上方橫行切口,將粥樣皮質及直徑約4mm薄而硬的晶體核放出,抽吸囊內皮質,將人工晶體放于囊袋內,用晶體囊膜剪將前囊剪斷、呈U形,撕除。無晶體韌帶斷裂及玻璃體溢出,另有1例雖前房注入較多黏彈劑,液化皮質仍溢入前房,立即在10~1點作橫行劃破,擴大角膜緣切口,放出液化皮質,從前囊的切口注入黏彈劑,剪除前囊膜后,娩出晶體核,沖洗晶體皮質后植入人工晶體。本文大多采用上述兩種方式,但需根據(jù)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破囊方法。2例患者因作前囊上方橫行切口時,懸韌帶斷裂,晶狀體脫位,玻璃體溢出,用晶狀體勺娩出晶狀體,注入黏彈劑維持前房,囊膜剪剪除溢入前房的玻璃體,收縮瞳孔,BSS液沖洗前房,10-0線縫合角鞏膜緣切口。常規(guī)結膜下注射慶大霉素及地塞米松、眼膏包眼。
術中全部破囊成功,無晶體懸韌帶斷裂,無后囊破裂,無玻璃體溢出。
22例植入人工晶體,術后視力有1例0.1(已失明10年,患眼外斜,考慮系廢用性外斜視視力差),其余0.5者7眼,0.3者8眼,0.2者4眼,0.1者2眼。全部達到雙眼單視目的。未植人工晶體的2眼中戴鏡矯正視力均達0.3者。
本文中2例因術中懸韌帶斷裂,晶狀體脫位,未能一期植入人工晶體,后行二期人工晶體懸吊術。
過熟期白內障系成熟期后多年,晶狀體縮小,晶體皮質變性液化呈乳糜狀,晶體核下沉變硬。有的晶體囊膜失去原有張力而松弛,有的則出現(xiàn)囊膜皺縮變厚或鈣化。晶體懸韌帶松弛,脆性大,晶體易脫位。
由于以上改變,晶體懸韌帶脆性大,易斷,致晶體脫位;囊膜破一小孔,液化皮質即彌漫前房,影響破囊或破囊失敗;晶體囊膜菲薄,后囊易破裂,核沉入玻璃體內,玻璃體脫出,而致一系列并發(fā)癥發(fā)生。
由于過熟期白內障的特殊及操作上的困難,故術中操作方法及程序均與常規(guī)ECCE大不相同,各個過熟期白內障情況亦不盡相同,術中需根據(jù)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方式處理,手術成功的關鍵仍然是破囊及保持后囊完整。術前充分散瞳了解晶體情況,做好準備,術中操作仔細,力爭盡量避免或減少并發(fā)癥。
[1]毛文書,孫信孚.眼科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5:92~93.
[2]宋旭東,施玉英.成熟或過熟期白內障的超聲乳化摘除術[J].中華眼科雜,1998,5:336~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