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譜。家譜除了本身的文物價值以外,它所記載的滄海桑田,朝代更迭,更是收藏者們的興趣所在。
這天,湖南的柳哲先生和3位同姓老人來到湖南省圖書館家譜中心,他們查閱了3個小時,看了5套柳氏家譜,結(jié)果有點失望,“柳宗元和我們的關(guān)系還是沒搞清楚”。也正因這個收藏中心藏有4萬多冊家譜,包含300多個姓氏,很多人如柳哲一樣慕名前去查閱自己的家族歷史。這里館藏的家譜很多收購時價格只有十幾元,而現(xiàn)在已經(jīng)翻了1萬倍,市場價已經(jīng)達(dá)到十幾萬元。
國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譜。長期以來,作為宗族的神圣符號,家譜一直深藏民間,秘不示人。隨著時代變遷,家譜的史料價值、收藏價值越來越受到各路藏家的追捧,許多塵封已久的家譜走進(jìn)收藏機(jī)構(gòu)和公眾的視野。家譜又稱譜牒、族譜、宗譜、家乘、世譜等,是同宗共祖的血親團(tuán)體記載本族世系和相關(guān)事跡、反映本家族繁衍發(fā)展過程的歷史圖籍,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已有家譜雛形的記載。
在家譜收藏中,佼佼者自然是皇室家譜的收藏?;适壹易V又稱玉牒。在最近的“尋根稽譜:上海圖書館館藏家譜精品展”上,一件罕見的玉牒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宋代皇室家譜《仙源類譜》。該譜記錄了宋太祖、太宗和魏王之下六世以后的皇親世系,是今天能夠見到的最早玉牒。這部玉牒成譜年代約為南宋初年,雖然僅存殘譜一頁,但由于存世宋代玉牒極少而彌足珍貴,身價也在百萬元以上。相比之下,清代玉牒記載的內(nèi)容較為翔實,裝幀華麗?,F(xiàn)存的千余冊清代玉牒,是我國唯一保存完整、幸存至今的皇族家譜。從清代玉牒中,后人可以看到200多年間皇權(quán)更替、宮廷斗爭、皇族爵位的繼承等皇族紛爭。此外,該玉牒還是中國最為完整的清代皇族人口統(tǒng)計資料。所以,清代玉牒可以算是檔案珍品,為后人研究宮廷歷史及皇族戶籍等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jù)。不久前,日本原版家譜《大藏朝臣原田家歷傳》亮相上海圖書館展廳,這部日本家譜記錄了“大藏朝臣原田家”1000多年的歷史,通過家譜追溯,其祖先竟是漢代開國皇帝劉邦的后裔。收藏皇室家譜的藏家,除了在意它的文物價值,更多是相中它的歷史記載和民族文化傳承能力。
上世紀(jì)70年代,湖南省圖書館收集到了18本劉少奇這支族人的家譜,這些家譜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除了黃氏家譜之外最重要的“鎮(zhèn)館之寶”。所以,除了皇室家譜之外,名人效應(yīng)在家譜收藏中也有很大的影響。說到“名人譜”,首推的自然是“天下第一譜”《孔子世家譜》。在有關(guān)孔子的譜系中,由孔子77代嫡孫孔德成等于1937纂修的鉛印本《孔子世家譜》最為完整。由這本家譜,我們可以了解到,孔子裔孫多次出現(xiàn)單傳情況,自孔子而下就連續(xù)七世子孫單出,自九世起孔氏人口方逐漸增多,譜內(nèi)還收錄了散處全國的孔氏裔孫共182支。曾任京師圖書館館長的梁啟超收藏過該譜,在第一卷開頭右下角,赫然印有梁啟超陰文方印。由此可見,名人家譜的收藏從幾十年前就已經(jīng)受到有識之士的眷顧,很多文化大家在研究人物歷史時對家譜相當(dāng)看重,把它視為較精確的歷史依據(jù)。而普通的收藏者在投資家譜時追蹤名人家譜也是可以理解的,很多人還希望能從自己收藏的同姓家譜中尋到自己和歷史名人的族系關(guān)系。其實對他們來說,這已經(jīng)躍出了研究歷史文化的范疇,而是一種樂趣所在。
在百家姓中,王氏是大姓,自古就是名門望族。王季烈所修的蘇州《莫厘王氏家譜》,共記錄族內(nèi)男性近5000人,女性近3000人,可謂一部人物詞典,多數(shù)有名字、排行、別號、生卒和婚配記載,家譜中的許多人物是進(jìn)士出身,要么政治地位顯赫,要么社會影響顯著。如此翔實的家譜讓許多本家族的收藏者對這本家譜趨之若鶩。現(xiàn)在,有相當(dāng)大的一部分收藏者對收藏本族的家譜族譜感興趣。普通人的家譜同樣記載著家族的興衰史、繁衍史,人生在世,當(dāng)知來處根源,也許本族家譜和皇族家譜、名人家譜相比身價會有相當(dāng)?shù)牟罹?,但能看看記述老祖宗的書,尋到自己的“根”,就是他們的最大心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