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與很多陌生人擦肩而過,可為什么有人讓你感覺親近,有人卻讓你感覺冷漠呢?出現(xiàn)這種看似不合邏輯的微妙反應,極有可能是因為你“聞”出了對方身上的“秘密”。
你有沒有仔細地聞過你的家人?他們是否具有一種你所熟悉的氣味?研究發(fā)現(xiàn),就像擁有獨一無二的指紋一樣,每個人也有專屬自己的體味??茖W家認為,對于具有血緣關系的家庭成員,單靠氣味就能認出彼此。比如,一位被蒙住眼睛的母親可以通過嗅聞很容易地分辨出自己的親生孩子'但對于領養(yǎng)來的孩子'她的出錯率可能就比較高;同樣,小孩子也更容易找出自己的兄弟姊妹。科學家相信,這一發(fā)現(xiàn)將有助于進行更準確的身份認證,而所要做的只是開發(fā)出氣味識別儀器,然后為每個人提供一張“氣味身份證”。
以下介紹有關氣味研究的最新成果。
你能“聞”出恐懼嗎?
這個問題可能讓你語塞。不過,下面的研究應該可以為你提供答案。
研究人員在實驗志愿者的腋下放置薄紗墊,讓他們觀看輕松搞笑或驚悚恐怖的電影,然后收集這些紗墊上的汗液;接著,研究人員讓另外一批志愿者去嗅聞這些汗液樣本,并要求他們選擇“輕松”、“恐怖”或“不清楚”來形容自己聞后的感受。結果,大部分人的選擇都能與這些汗液的主人之前看過的電影類型相對應。為了避免志愿者受到的驚嚇程度還不夠的情形,科學家又招集了40名志愿者,讓他們完成高空跳傘運動(這些志愿者都是首次參加這項運動);回到地面后,研究人員收集他們的汗液樣本,并與之前收集到的他們在平靜狀態(tài)下的汗液樣本混放在一起,隨后讓另一批志愿者嗅聞這些樣本并監(jiān)測他們的大腦活動。監(jiān)測儀顯示:當志愿者嗅到的是跳傘時的汗液時,其腦部控制情緒的區(qū)域活性明顯增高。
這些志愿者真的“聞”到了恐懼嗎?科學家是這樣解釋的:汗液中確實存在那么一些物質——姑且稱之為“信息素”,它們將人的消極或壓抑情緒散播出去,進而影響人的社交活動。
何謂“信息素”?這個術語最早出現(xiàn)在上世紀50年代末,當時科學家發(fā)現(xiàn)昆蟲能釋放一些化學物質,不僅可以讓同類了解自身的情況,而且還會明顯改變同類的行為,這些化學物質被稱為“信息素”。后來,科學家在哺乳動物中也發(fā)現(xiàn)了信息素,其作用比昆蟲更為復雜,除了可以增加對異性的吸引,在遇到危險時,它們甚至都不用移動自己的位置就可以給自己的族群通風報信。
信息素在動物界普遍存在,人類是否也存在信息素呢?1971年,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寄宿現(xiàn)象”:居住在同一寢室的女生生活一段時間后,其月經(jīng)周期趨于同步,由此他們推測人類也可能分泌信息素;1998年,科學家又發(fā)現(xiàn)不同女性腋下的汗液里會周期性地出現(xiàn)某些化學物質,正是這些化學物質影響了同伴的排卵周期??墒?,科學家一直不能回答一個問題:動物是利用其鼻內的—對被叫做犁鼻器的“迷你鼻孔”來進行信息素的交流的,而人類的犁鼻器早已退化,毫無作用,那么人類又是如何進行信息交流的呢?還有一個問題:科學家迄今未能從人體提取到任何信息素的有效成分。
最近,相關研究終于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科學家在小鼠的鼻尖發(fā)現(xiàn)了能感應警報信息索的細胞,它們存在于一般的嗅覺系統(tǒng)中,而不是犁鼻器。其他心理學及行為學的研究結果也讓人類信息素的存在與作用日趨明朗。更有利學家之處:別再為人類是否具有信息素而糾纏不清了,我們脫在應該集中精力研究它是怎么影響人類行為的!
男性聞起來是什么味兒?
香蕉聞起來是香蕉味,臭鼬聞起來足臭鼬味,那么男性聞起來是什么味兒?這就有點不好回答了。還是讓科學家來告訴你吧:男性是好聞,或者難聞,還是根本就聞不出味兒,這得看是誰去聞了,由聞的那個人的基因所決定。
科學家讓400名健康志愿者嗅聞雄烯酮(一種男性激素,是男性汗液中常見的成分),得出的評價可謂眾說紛紜,有人覺僻反胃甚至作嘔,有人覺得還能忍受,還有人竟然聞不出來??茖W家在對志愿者的血樣進行DNA分析后發(fā)脫,雄烯酮主要激活一種特異性的受體蛋白質,具有這種蛋白質基因的人才能聞出雄烯酮,難怪即使把雄烯酮的濃度稀釋很多倍,對于有些人來說仍然會感到難以忍受。
體味帶給嗅覺的差異在性別上表觀僻特別明顯??茖W家收集了24個男性志愿者以及25個女性志愿者腋下的汗液,他們在此之前接受過桑拿浴或在健身房鍛煉過十幾分鐘。經(jīng)分析后發(fā)現(xiàn),汗味差異主要和性別有關,而與運動狀態(tài)關系不大。女性的汗味比較接近柚子樹味或洋蔥味,而男性的汗味偏向于奶酪味一女忡汗液的硫含量較高,每毫升汗液中含有5毫克,而男性只含有0.5毫克。在與一種腋窩常見細菌混合后,原本無味的硫元素會被轉換成一種具有特殊氣味的硫醇,它也是腋窩散發(fā)出來的汗味的主要成分,類似于洋蔥味、而男性汗液中的無味脂肪酸含量比較高,在與同種細菌作用后,轉化產物的氣味類似于奶酪。
科學家發(fā)現(xiàn),要想在女性的鼻子面前掩飾腋下的臭味很難,而同樣的事情要想瞞過男性卻容易得多。在一項研究中,男女志愿者分別進入一個混合有汗味與香味的房間,井被要求對其中的汗味強度進行獨立評價,在提供的32種香水中,只有2種戰(zhàn)勝了女性挑剔的鼻子,卻有19種成功地干擾了男性的鼻子。此外,科學家還發(fā)現(xiàn),男性的汗味比女性更難掩蓋住。在這項研究中,有超過50%的香水輕易地蓋件了女性的腋下氣味,而在男性,這一比例只有19%。
對大腦活性的監(jiān)測還發(fā)現(xiàn),女性在聞到男性汗液時,其大腦某些區(qū)域的活力明顯增強,而男性在聞到女性汗液時,這種變化通常不拿么明硅。但在某些時候,女性的體味對于男性卻比較有吸引力。有趣的是,在氣味的強烈程度與其效果之間沒有明顯的關聯(lián),也就是說,有些氣味很可能在你毫無知覺的情況下已經(jīng)影響你了。如此看來,人類的汗液的確可以傳遞某些信息,而且女性更在意這些信息
氣味讓你想起了什么?
有時候,氣味可以讓人立即想起一段美好或糟糕的記憶,例如某種烘烤味可以讓你聯(lián)想到某種美食,某種香味義讓你聯(lián)想到某種鮮化,而從柴油機里冒出的油味兒可能讓曾經(jīng)遭遇車禍的人出現(xiàn)幻覺這就是說,在人的嗅覺和情感之間存在著非常重要的聯(lián)系。
為此,科學家特意做了一個實驗:讓志愿者反復嗅聞一種獨特的化學氣味,這種氣味與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氣味差異很大,從理論上來講應該是很容易被記住的。隨后,研究人員要求志愿者從裝有不同氣味液體的多個瓶子中選出之前聞到的這種氣味,結果只有30%的人選對了,第二次選擇之前,研究人員在志愿者嗅聞這種氣味的同時給他們輕微的電刺激,結果這一次選對的比率上升到了70%。
將氣味與電刺激在時間上進行關聯(lián),這等于是在告訴大腦:這種氣味是有危險的,因為聞到后會遭受電刺激。其實,這也是人類進化出來的一種生存本能:從眾多氣味里迅速鑒別出最危險的氣味,比如人對火的標志——煙就非常敏感,這出于人類逃離火源的本能。
氣味除了影響人的記憶,還會影響人的情緒。大量實驗表明,人們在聞到自己喜歡的氣味時,心情會變得愉悅,就算工作不分煩悶枯燥,員工也會比平時更具創(chuàng)造力,同時也更樂于幫助他人。而要想讓人變得慵懶,比起昏暗的燈光、可供斜靠的椅子和放松的畫面,氣味的影響更加高效。某種特定的氣味能更快地改變受試者的心率、血壓及呼吸頻率。即使生理指標沒有發(fā)生明顯變化,志愿者也覺得良好的氣味讓他們感覺更舒服。正是因為氣味對改變人們的情緒有很大的作用,所以科學家正嘗試制造能改善人們心情的香味。
氣味還會在無意中影響你的選擇,同想一下,超市專柜里的那些散發(fā)著誘人香味的食品,是否更能引起你的關注?購物者漫步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十分放松,全然沒有意識到自己正掉進購物的陷阱,不僅是通過眼睛和耳朵,也通過鼻子。零售商正是利用了這一點來吸引消費者,比如珠寶商有時會在商品中加入一種混合香味,使得那些原本就已經(jīng)閃閃發(fā)亮的珠寶變得更加引人注目,手機商有時也會利用同樣的計謀。當然,香味作為一種很別致的促銷策略,也不是那么容易把握的,因為選擇什么樣的氣味與不同地區(qū)的人的文化背景有關。研究人員在一個購物中心設置了香味,然后對過往者進行問卷調查,這些被調查的人群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有著明確購買目標的購物者,比較冷靜;另一類是漫無目的的購物者,比較沖動,調查結果是,氣味對那些專心前來購物的人的影響更大,但對那些純粹前來逛逛的人則沒有什么影響。
氣味的影響也有性別差異??茖W家對一家服裝店進行觀察后發(fā)現(xiàn):當服裝店里充滿偏陰柔的香水如香子蘭時,女裝的銷售額就會翻番;而摩洛哥玫瑰香則會相應地增加男裝的銷售額,不淪男性還是女性,在自己喜歡的氣味里都會延長駐足時間,消費比率自然也就增加了。鑒于對香味的反應具有性別差異,因此研究者建議給產品配上合適的香味。
不過,香味并不是萬能油或者迷魂藥,它只是增強了人與人之間的關聯(lián)。就像我們的座椅或者看到的光線,可能會讓我們覺得舒服或者停留的時間更久,但不可能讓我們上癮。國際香料香味協(xié)會透露,商家們正在不斷研究更適宜的香味,我們將有望擁有一個更加芳香的未來,屆時不僅我們穿的衣服芳香撲鼻,甚至我們使用的MP3播放器都會帶著陣陣幽香。
人是怎樣聞到氣味的?
我們的大腦每天都會對成百上千種氣味進行分析,那么它是怎么做到這一點的?科學家直到最近幾年才認識到,我們之所以能聞到咖啡、葡萄酒或其他氣味,是因為我們的嗅覺細胞捕捉到了這些物質所散發(fā)出來的化學分子。隨著我們吸氣,周圍氣體中的化學分子被吸進鼻孔,然后穿過鼻道上行,復雜的鼻道結構增加了氣體與鼻腔的接觸表面。在接觸過程中,氣味會與位于鼻根部的數(shù)百萬個嗅覺受體神經(jīng)元發(fā)生聯(lián)系,而接收到氣味的這些受體神經(jīng)則經(jīng)過嗅球向大腦中樞發(fā)出相應的信號,于是我們就感受到了不同的氣味。
研究發(fā)現(xiàn),人類的嗅覺功能非常強大,哪怕迎面而來的氣味中只包含0.003納克(1納克等于1.0×1 0-9克)的化學物質,也能捕捉到;雖然人只有400多種嗅覺受體,但可以辨別出至少1000種不同的氣味。每個嗅覺神經(jīng)細胞的生命周期僅為60天,可嗅覺細胞并不會同時死去,而且“后備隊員”很多。當老的嗅覺細胞死去時,新的嗅覺細胞已經(jīng)發(fā)育成熟。“新上任”的嗅覺細胞將氣味的刺激傳送給大腦,大腦把它與已“卸任”嗅覺細胞留下的記憶資料進行比對,從而加以識別。
為了對鼻子構造進行研究,有科學家建了一個人類鼻子的立體模型,大小為實際的兩倍多,利用可見的水流模仿氣流的運行,由于人的鼻道既不是直的,也不是簡單的彎曲,因此從平靜的呼吸到快速吸氣,進入模型的水流情況變得非常復雜,它們會在鼻上方的嗅球附近形成渦流并逗留片刻。如果水流非常細小,要到達嗅球就需要很大的抽吸力。這就是說,如果氣味微弱,我們必須深深吸氣才能使氣流擊中鼻子上方的嗅球。如果把鼻子和噴氣式飛機進行比較,這絕對相當于飛機遭遇了一場颶風。這項發(fā)現(xiàn)有助于外科醫(yī)生在手術中更好地清除鼻道,對研究鼻部藥物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不過,我們的嗅覺也并不總是那么敏銳,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包括我們的鼻黏膜狀態(tài)和飲食習慣。天氣晴好的時候,嗅覺狀態(tài)相對較好;處于饑餓狀態(tài)時,嗅覺最為靈敏;清晨是一天當中嗅覺最遲鈍的時候,之后會逐漸好轉。后天性的嗅覺失靈最常見于頭部損傷及上呼吸道感染,而激素失調,牙科疾患,長期接觸化學殺蟲劑,以及頭頸部腫瘤患者接受放療等,這些都會導致不同程度的嗅覺喪失。我們嘗到的調料大約有80%來自于嗅覺,如果環(huán)境里的氣味種類繁多,也會使嗅覺下降,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在酒足飯飽后會覺得那些原本美味的食物不再那么誘人的原因。
還有一個問題,怎樣才能讓難聞的氣味聞起來沒那么糟糕?答案是:氣味的名稱會先入為主地影響你對它的評價??茖W家做過一個實驗,他們將志愿者置于充滿奶酪氣味的環(huán)境中,然后對一半志愿者照實說那是奶酪味,而告訴另一半志愿者說他們聞到的是人類的汗味。結果,后者明顯對這種氣味失去了好感。如此看來,當你下一次遭遇臭味襲擊時,也許可以試試用語言來安慰自己。
相關鏈接
“氣味地圖”
粉色比藍色更接近紅色,但很難判斷杏仁味是更接近玫瑰味還是香蕉味?在科學家的努力下,我們終于能看到氣味的差異了。最新的“氣味地圖”可以回答這個問題:杏仁味更接近玫瑰味,因為它們在人的大腦中引起的神經(jīng)活力差不多??茖W家正是根據(jù)不同氣味在大腦中引起不同的神經(jīng)活力,描繪出了氣味的相似圖,并用數(shù)字模型解開了對氣味進行比較的復雜問題。
科學家先確定出一些基本氣味的特征,包括它們的分子形態(tài)和分子結構,然后將450種不同的氣味與之進行比較、定位,最終通過計算機轉化成一種三維圖譜。兩種氣味的顏色越接近,表明它們的氣味也越接近。該圖譜還參照了氣味對果蠅、蜜蜂、小鼠等一些動物影響的研究結果,這些研究成果都表明相近的氣味可以引起相似的神經(jīng)活力,這有助于進一步研究動物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