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五個方面對興趣在中專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做了初步探討,提出通過加強文化背景知識的導入,營造雙向語言交流環(huán)境,加大課堂教學信息量,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以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英語學習;積極性;興趣;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8424.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09)-10-0193-01
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fā)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一直是我們英語教育工作者探討和關心的問題。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凡是人們感興趣的事物,人們總是愿意接近、探索,并愉快地接受它。在非英語國家學習英語,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是課堂,教師與教材是學習的主要資源。如果教學實踐千篇一律,過于單一而缺乏多樣性、啟發(fā)性和趣味性,課堂活動往往枯燥無味,難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對課堂活動有效地進行指導和調(diào)控,將相關領域的信息,組織應用到具體環(huán)境中,針對學生的信息反饋,積極確定有效的教學方法,努力營造出一種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將課堂語言內(nèi)容與現(xiàn)實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的課堂環(huán)境,使學生在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英語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有以下幾方面的教學體會。
1、加強文化背景知識的導入。
我們都知道,語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民族文化的主要載體,語言反映了這個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審美情趣,宗教信仰等等。如果我們只了解所學語言的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而不了解這種語言的文化的內(nèi)涵及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就無法理解這種語言所表達的真正含義,有時甚至會產(chǎn)生歧義。所以,在每講一篇課文時,對于一些文化內(nèi)涵豐富的語詞,就要有意識地進行文化信息地導入,即講解這些語詞的文化內(nèi)涵及中英對等語詞的文化差異,這也就要求教師要通過各種渠道收集與語篇及語詞相關的歷史背景及作者個人生平等方面的材料,尤其是盡可能找些能體現(xiàn)英美民族文化特點、能反映民族文化內(nèi)涵的文章,來展開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定的語言文化環(huán)境,使語篇中的人物和事件變?yōu)槟苌鷦釉佻F(xiàn)英語國家某個特定歷史時期的一篇文化感極強的畫面。當學生讀到這篇文章時,就會產(chǎn)生一種親臨其境或身為其人的感覺。此外,還應鼓勵學生廣泛閱讀與課文有關的英語讀物,特別是一些以現(xiàn)實生活為題材的小說或劇本,引導他們了解英美國家的風俗習慣,價值觀念與宗教信仰,鼓勵學生與外籍教師交往,開展英語之角,舉辦有關文化習俗方面的講座、英語晚會等。這些活動對提高學生文化敏感能力,無疑是大有裨益的,從而也使學生感受到在單調(diào)枯燥的語言訓練背后有著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
2、增進師生雙向交流,活躍課堂氣氛。
英語教學是語言教學,應有讓學生說的機會,并盡量用英語來說。中專英語內(nèi)容不多,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愛上英語課。為此,我凡是遇到課文內(nèi)容是對話形式的,都讓學生表演,并針對角色的不同,作些安排和調(diào)整;遇到男女有別的或家庭成員的角色,我反其道而行之,讓男扮女,女扮男,這樣學生會覺得很好玩,有意思,也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盡量讓學生有充分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成為課堂的主體,這也符合雙向教學的原則,課堂氣氛很活躍。而且,我還要求表演對話的同學能背出來,不能看書,這樣做同時也加強了同學們的記憶和口語。在舉例說明和教單詞時,利用單詞來制造幽默。如教授單詞boy和girl時,我會問一些性格開朗的男同學:“Are you a girl?”或“You are not a boy. Is that right?”若這位同學答錯了,同學們下課后會打趣他,而在課堂上則笑聲一片,同學們更積極踴躍地發(fā)言,希望能和老師對話,鍛煉聽力和口語。但在操作時,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例如,學生在回答某一問題時鬧了笑話,教師應給予鼓勵,而不該去挖苦、諷刺,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敢于發(fā)言,才能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教師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3、精心創(chuàng)設會話情境,加強聽說訓練
中專英語教學地目的是通過大量地聽、說、讀、寫的訓練,使學生獲得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在英語教學中要重視由聽到說的客觀規(guī)律,鼓勵學生敢開口,多開口、勤思考,不斷增強說的自信心,這就要求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鮮活的語言環(huán)境。課堂上應盡力與學生融為一體,多引導,多贊美,積極地導演出氛圍,同時扮演好老演員的角色。
4、加大課堂教學信息量
心理學認為,人是一種活躍的、不斷加工信息和尋求刺激的有機體。人又是一個效率極高的信息處理系統(tǒng)。如果人所接受的信息是全新的,但與舊信息又有某種聯(lián)系,那么它們的相互作用就會形成一種話語推導的前提和基礎,從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實踐也證明,如果讀者與聽者之間不具備信息溝通條件,即聽者不能獲得自己想要了解的必要信息,那么這種交流就無法進行下去,甚至會產(chǎn)生反感懈怠情緒。所以,教師在課堂上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就必須沖破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大膽想象,精心設計,給學生提供更多更新的信息,不斷地激勵學生,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使課堂活動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努力創(chuàng)造信息溝通條件。要做到這一點,每位教師首先需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和業(yè)務技能,并不斷潛心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將學生感興趣的信息,結合課文內(nèi)容,加以歸納整理,進而確立自己的教學方案。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發(fā)揮教師在信息渠道中的作用。同時,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精力充沛、興趣廣泛、思想活躍等特點,鼓勵學生到書店、圖書館或在因特網(wǎng)上,大量閱讀英語故事、雜志,收聽收看時事新聞,將獲得的最新信息與自己所學到的語言知識進行對照比較,從而達到學有所用的目的。教師還可以利用自身信息來源渠道廣的條件,根據(jù)所教學生的專業(yè)特點,有意識地選取一些學生所學專業(yè)密切相關地的信息,與課文中出現(xiàn)的詞匯、語言現(xiàn)象相結合,通過這種方式使英語與所學專業(yè)這兩種學科的知識相互融合,相得益彰,更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5、善于運用激勵機制,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給學生鼓勵并使其有繼續(xù)努力地學習的動力。如在學生表演對話時,除了稱贊之外,還讓學生們評出誰演得最好、最棒、最像,誰讀得最好聽,誰最……由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更高更持久。
最后,教師要不斷學習,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學生在課后會追著老師問一些他們想知道的單詞、詞語和背景知識,這就向我們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們要不斷充實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識,注重繼續(xù)學習,不落后于時代的步伐,符合時代對老師的要求,這樣教學才更有生命力。
以上這些是筆者個人的體會,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希望能與同行們共同探討更佳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