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英漢“上—下”時間概念的空間隱喻的認知對比

2009-12-31 00:00:00王春霞陳振龍
青年文學家 2009年10期

摘要:隱喻尤其空間隱喻在抽象的時間和具體的空間概念中扮演著橋梁的作用。本文從認知角度分析英漢“上-下”時間概念的空間隱喻的異同,闡述其產(chǎn)生的語言結(jié)構(gòu)、文化根源等原因。

關鍵詞:隱喻空間隱喻認知角度語言結(jié)構(gòu)

[中圖分類號]I0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09)-10-0031-01

一、引言

隱喻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它不僅是語言現(xiàn)象和修飾手段,也是認知領域的一種現(xiàn)象。

空間隱喻是最普遍最重要的隱喻之一,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最初方式,用來表達人類對客觀世界抽象物體的認知。它與我們的生理構(gòu)造特點、觀察事物的方式、文化觀念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臻g隱喻用“上下、內(nèi)外、前后、開關、深淺、中心-邊緣”等空間概念來組織另外一種概念系統(tǒng)。它以具體的空間概念為源域向抽象的目標域映射,在熟悉的源域認知基礎上,獲得引申和抽象意義的認知。由此,抽象概念變得具體、熟知,不相容的事物間也建立一種相互的關聯(lián),促進抽象與具體概念間的轉(zhuǎn)化。

二、英漢“上-下”表時間概念的空間隱喻的概念對比

在《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2002)中,英語“up”表“從下往上地,向上地;在上面較高處、在上邊”;“down”表“向下方、朝下;由高向低處,在下面”。漢語 “上”表示“位置在高處,物體的上端或表面,從低到高,登、升”,用“下”表示“低處、底部、地表之下、從高到低、降落”。

“上-下”概念在最初形成階段都是純空間概念,這一點可以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上”字和“下”字中得到證明。經(jīng)過幾千年的使用和發(fā)展,漢語的“上”概念和“下”概念都從原有的空間意義中拓展出豐富的隱喻義。現(xiàn)已廣泛應用于

時間概念的表達。英語中的UP-DOWN也具類似功能。較早的時間用“上”或UP、較晚時間 “下”或DOWN表達。

“人類語言的一個普遍特性,甚至說,人類思維的一個普遍特性,是系統(tǒng)地使用空間概念和詞匯來喻指時間概念”??臻g概念詞匯喻指時間概念最普遍體現(xiàn)在垂直概念的“上、下”方位詞:是人類所掌握最基本的方位范疇之一,是理解和組織眾多概念的基礎,是應用相當普遍的時間概念。

“上-下”參照其垂直上下空間變化移動,映射到時間的位移變化,從而構(gòu)成各種表時間概念的空間隱喻?!吧稀敝饕磉^去的時間,偶爾指向現(xiàn)在;而“下”主要表將來,偶爾指現(xiàn)在的時間概念。如:

1.對稱式:上/下午,上/下周,上/下旬,上/下月,上/下半夜,上/下半年,上/下學期,上/下輩子,上/下一代;上下五千年,會上/下,課上/下等。

2.非對稱:晚上,早上,來年春上,上祖,上世,上古;時下,眼下,下半晌,他18歲上參了軍等。

3.重疊式:上上星期,下下月。

漢語“上-下”表時間概念搭配靈活自由,幾乎能與涵蓋所有時間名詞搭配形成新的時間短語。有時“上-下”也指現(xiàn)在,但“上”主要指過去的、已經(jīng)發(fā)生的時間概念;“下”主要指將來的、將要發(fā)生的時間概念。所映射的時間概念即包括現(xiàn)在也指向過去和未來,是一個完整的時間范圍。在朗文字典中,UP含23條詞目,DOWN含25條詞目,但各只有1條詞目表時間概念。在“up to/down to” 的短語中,表“直到…(過去的,現(xiàn)在的和未來的)”。但它們的用法卻與“上-下”相似,通過與時間名詞或表時間的副詞和少數(shù)的動詞搭配構(gòu)成新的時間概念。如:Up to date/this time/Christmas等。雖然“UP-DOWN”也用來喻指時間概念,但應用沒有“上-下”那么頻繁。

三、英漢“上-下”時間概念空間隱喻的結(jié)構(gòu)和文化差異

1、構(gòu)詞方式和詞性結(jié)構(gòu)的異同

“UP-DOWN、上-下”最初都是僅表空間概念的方位詞,并不表時間概念。當表時間概念時,其功能類似于粘著語素,必須依附其它詞,構(gòu)成表達時間概念的復合詞或短語。

雖然它們都可以以空間隱喻形式表達時間概念,但二者的詞性卻不大相同:“上-下”通常是形容詞和副詞,結(jié)構(gòu)主要是“形容詞+名詞”(如上/下午, 上/下月, 上/下一代等)和少量的“名詞+副詞”(如晚上, 眼下, 課上/下等);“UP-DOWN”則以介詞短語“up to/down to”來表達時間概念,結(jié)構(gòu)是“up/down to +名詞、副詞或代詞”(如Up to date, Up to now, down to recent times等)。

空間是哲學上的重要概念。漢語中的方位關系完整的表達形式是介詞+名詞+方位詞,如“在地下”,省略形式是不帶介詞的結(jié)構(gòu),如“地上/下”。英語的空間介詞相當于漢語的“介詞+方位詞”的結(jié)構(gòu),包含了漢語的方位詞意義。從這點可以看出,漢語表達方所關系的形式屬于“分析式”,而英語的方所表達式則屬于“融合式”。這也許跟英漢屬于不同的語言類別有著很大的關系,因為英語是意合語言,漢語是形合語言。

2、文化根源的異同

漢語之所以多用“上下”來喻指時間,可能源于古代勞動人民根據(jù)太陽在早上升起,午后落下的自然現(xiàn)象來判定時間的先例,說明了空間隱喻是人們直接的生活經(jīng)驗的反映。清晨,當太陽緩緩升起,在正午時升至天空的至高點(參照點),之前的時間就稱為“上午”;之后,太陽下山緩緩落下,就稱之為“下午”。

此外,自古以來,漢族人在其時空意識里一直認為時間像水一樣在空間里流動且有方向性。時間像一條河,事件在河流中從過去移向?qū)?,或者說從早移到晚。這就是“自我在動的隱喻系統(tǒng)”?!吧舷隆庇髦笗r間的早晚與人們以河水流向的角度取象有關。河流有上下游之分,時間有早晚之分,水流一定從上游流向下游,時間肯定是先早后晚。兩者在方向上是一致的,并具有相似性。即“上下”源域的垂直性與時間早晚的流線性通過流動的河水將兩者聯(lián)系起來,異曲同工。

四、小結(jié)

英漢“上-下”空間隱喻映射目標域及其廣泛,除了時間概念,還投射至狀態(tài)、范圍、數(shù)量、程度、社會地位等領域。應該認識到人類的不同語言雖然存在某些語言、文化上的個性差異,但由于相似的認知基礎和空間概念,它們之間存在著這許多的共性。

參考文獻:

[1]藍純. “從認知角度看漢語的空間隱喻”[J]. 外語教學與研究, 1999(4):7-15

[2]史厚敏, 何蕓, 陸彥. “英漢‘上下’空間隱喻的認知對比研究”[J]. 湛江師范學院學報, 2007.28(4): 114-118

[3]束定芳. “論隱喻的認知功能” [J].《外語研究》,2001(2): 28-31

[4]吳靜,王瑞東. “空間隱喻的英漢對比研究”[J]. 山東外語教學, 2001(3):8-12

作者簡介:

王春霞(1980-),女,福建農(nóng)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助教,現(xiàn)就讀于廈門大學外文學院08級翻譯碩士(筆譯)專業(yè),從事英漢翻譯、英漢語言對比、英語教學方面研究。

摘要:隱喻尤其空間隱喻在抽象的時間和具體的空間概念中扮演著橋梁的作用。本文從認知角度分析英漢“上-下”時間概念的空間隱喻的異同,闡述其產(chǎn)生的語言結(jié)構(gòu)、文化根源等原因。

關鍵詞:隱喻空間隱喻認知角度語言結(jié)構(gòu)

[中圖分類號]I0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09)-10-0031-01

一、引言

隱喻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它不僅是語言現(xiàn)象和修飾手段,也是認知領域的一種現(xiàn)象。

空間隱喻是最普遍最重要的隱喻之一,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最初方式,用來表達人類對客觀世界抽象物體的認知。它與我們的生理構(gòu)造特點、觀察事物的方式、文化觀念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臻g隱喻用“上下、內(nèi)外、前后、開關、深淺、中心-邊緣”等空間概念來組織另外一種概念系統(tǒng)。它以具體的空間概念為源域向抽象的目標域映射,在熟悉的源域認知基礎上,獲得引申和抽象意義的認知。由此,抽象概念變得具體、熟知,不相容的事物間也建立一種相互的關聯(lián),促進抽象與具體概念間的轉(zhuǎn)化。

二、英漢“上-下”表時間概念的空間隱喻的概念對比

在《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2002)中,英語“up”表“從下往上地,向上地;在上面較高處、在上邊”;“down”表“向下方、朝下;由高向低處,在下面”。漢語 “上”表示“位置在高處,物體的上端或表面,從低到高,登、升”,用“下”表示“低處、底部、地表之下、從高到低、降落”。

“上-下”概念在最初形成階段都是純空間概念,這一點可以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上”字和“下”字中得到證明。經(jīng)過幾千年的使用和發(fā)展,漢語的“上”概念和“下”概念都從原有的空間意義中拓展出豐富的隱喻義?,F(xiàn)已廣泛應用于

時間概念的表達。英語中的UP-DOWN也具類似功能。較早的時間用“上”或UP、較晚時間 “下”或DOWN表達。

“人類語言的一個普遍特性,甚至說,人類思維的一個普遍特性,是系統(tǒng)地使用空間概念和詞匯來喻指時間概念”。空間概念詞匯喻指時間概念最普遍體現(xiàn)在垂直概念的“上、下”方位詞:是人類所掌握最基本的方位范疇之一,是理解和組織眾多概念的基礎,是應用相當普遍的時間概念。

“上-下”參照其垂直上下空間變化移動,映射到時間的位移變化,從而構(gòu)成各種表時間概念的空間隱喻。“上”主要表過去的時間,偶爾指向現(xiàn)在;而“下”主要表將來,偶爾指現(xiàn)在的時間概念。如:

1.對稱式:上/下午,上/下周,上/下旬,上/下月,上/下半夜,上/下半年,上/下學期,上/下輩子,上/下一代;上下五千年,會上/下,課上/下等。

2.非對稱:晚上,早上,來年春上,上祖,上世,上古;時下,眼下,下半晌,他18歲上參了軍等。

3.重疊式:上上星期,下下月。

漢語“上-下”表時間概念搭配靈活自由,幾乎能與涵蓋所有時間名詞搭配形成新的時間短語。有時“上-下”也指現(xiàn)在,但“上”主要指過去的、已經(jīng)發(fā)生的時間概念;“下”主要指將來的、將要發(fā)生的時間概念。所映射的時間概念即包括現(xiàn)在也指向過去和未來,是一個完整的時間范圍。在朗文字典中,UP含23條詞目,DOWN含25條詞目,但各只有1條詞目表時間概念。在“up to/down to” 的短語中,表“直到…(過去的,現(xiàn)在的和未來的)”。但它們的用法卻與“上-下”相似,通過與時間名詞或表時間的副詞和少數(shù)的動詞搭配構(gòu)成新的時間概念。如:Up to date/this time/Christmas等。雖然“UP-DOWN”也用來喻指時間概念,但應用沒有“上-下”那么頻繁。

三、英漢“上-下”時間概念空間隱喻的結(jié)構(gòu)和文化差異

1、構(gòu)詞方式和詞性結(jié)構(gòu)的異同

“UP-DOWN、上-下”最初都是僅表空間概念的方位詞,并不表時間概念。當表時間概念時,其功能類似于粘著語素,必須依附其它詞,構(gòu)成表達時間概念的復合詞或短語。

雖然它們都可以以空間隱喻形式表達時間概念,但二者的詞性卻不大相同:“上-下”通常是形容詞和副詞,結(jié)構(gòu)主要是“形容詞+名詞”(如上/下午, 上/下月, 上/下一代等)和少量的“名詞+副詞”(如晚上, 眼下, 課上/下等);“UP-DOWN”則以介詞短語“up to/down to”來表達時間概念,結(jié)構(gòu)是“up/down to +名詞、副詞或代詞”(如Up to date, Up to now, down to recent times等)。

空間是哲學上的重要概念。漢語中的方位關系完整的表達形式是介詞+名詞+方位詞,如“在地下”,省略形式是不帶介詞的結(jié)構(gòu),如“地上/下”。英語的空間介詞相當于漢語的“介詞+方位詞”的結(jié)構(gòu),包含了漢語的方位詞意義。從這點可以看出,漢語表達方所關系的形式屬于“分析式”,而英語的方所表達式則屬于“融合式”。這也許跟英漢屬于不同的語言類別有著很大的關系,因為英語是意合語言,漢語是形合語言。

2、文化根源的異同

漢語之所以多用“上下”來喻指時間,可能源于古代勞動人民根據(jù)太陽在早上升起,午后落下的自然現(xiàn)象來判定時間的先例,說明了空間隱喻是人們直接的生活經(jīng)驗的反映。清晨,當太陽緩緩升起,在正午時升至天空的至高點(參照點),之前的時間就稱為“上午”;之后,太陽下山緩緩落下,就稱之為“下午”。

此外,自古以來,漢族人在其時空意識里一直認為時間像水一樣在空間里流動且有方向性。時間像一條河,事件在河流中從過去移向?qū)?,或者說從早移到晚。這就是“自我在動的隱喻系統(tǒng)”。“上下”喻指時間的早晚與人們以河水流向的角度取象有關。河流有上下游之分,時間有早晚之分,水流一定從上游流向下游,時間肯定是先早后晚。兩者在方向上是一致的,并具有相似性。即“上下”源域的垂直性與時間早晚的流線性通過流動的河水將兩者聯(lián)系起來,異曲同工。

四、小結(jié)

英漢“上-下”空間隱喻映射目標域及其廣泛,除了時間概念,還投射至狀態(tài)、范圍、數(shù)量、程度、社會地位等領域。應該認識到人類的不同語言雖然存在某些語言、文化上的個性差異,但由于相似的認知基礎和空間概念,它們之間存在著這許多的共性。

參考文獻:

[1]藍純. “從認知角度看漢語的空間隱喻”[J]. 外語教學與研究, 1999(4):7-15

[2]史厚敏, 何蕓, 陸彥. “英漢‘上下’空間隱喻的認知對比研究”[J]. 湛江師范學院學報, 2007.28(4): 114-118

[3]束定芳. “論隱喻的認知功能” [J].《外語研究》,2001(2): 28-31

[4]吳靜,王瑞東. “空間隱喻的英漢對比研究”[J]. 山東外語教學, 2001(3):8-12

作者簡介:

王春霞(1980-),女,福建農(nóng)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助教,現(xiàn)就讀于廈門大學外文學院08級翻譯碩士(筆譯)專業(yè),從事英漢翻譯、英漢語言對比、英語教學方面研究。

蕲春县| 寿宁县| 绥芬河市| 盐源县| 澳门| 顺昌县| 汝城县| 绩溪县| 六枝特区| 衡阳市| 山东| 肥东县| 治多县| 徐州市| 萝北县| 郁南县| 石景山区| 崇礼县| 廊坊市| 东城区| 叙永县| 东明县| 横峰县| 临城县| 兴海县| 惠水县| 满洲里市| 巩留县| 宁津县| 综艺| 安乡县| 乌兰浩特市| 洛川县| 鄢陵县| 增城市| 晋州市| 云浮市| 广汉市| 武宣县| 武胜县| 定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