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一雙舒服的鞋子,它會帶你去美好的地方?!?/p>
這話用在漫步青島上,再合適不過。
春天,這座掩映在紅瓦綠樹、碧海藍天中的美麗城市,有著萬種風情。大海的清純與遼闊。歐陸建筑的優(yōu)雅與嫵媚,山巒翠柏的挺拔與路旁櫻花的繽紛……這樣的青島,用一幕幕風景惹人無限遐想,猶如暢游在美妙的童話世界。
春暖花開,面朝大?!€等什么呢,讓我們踩上舒適的鞋子,開始輕松快樂的旅行。
生活在別處——強力推薦的新療養(yǎng)度假
養(yǎng)生游,一種以放松心情、調節(jié)身心健康、預防疾病、康復療養(yǎng)為目的新興旅游項目,它以旅游者最根本的需求——獲得身心健康為立足點,圍繞著旅游者修身健身的健康需要開展一系列的養(yǎng)生活動,以達到修養(yǎng)身心、陶冶情操的旅游目的。“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情溢于?!薄谷饲橹臼鏁常臅缟疋酿B(yǎng)生旅行,才是絕好的休閑度假。養(yǎng)生游讓旅游者擁有不一樣的精彩旅行。
青島在海內外游客的心目中一直是可以放下疲憊、放松身心、療養(yǎng)心情的“海濱度假勝地”。因為大自然賦予了這里美麗的海濱自然風貌和宜人的氣候,那份舒心、愜意的感覺在住下來的那一刻由心而生。放慢旅行的腳步,慢慢品味青島的點點滴滴,幾乎每個游客都有“住下來,愛上這座城市”的念頭。
在旅游過程中,花費最大的莫過于交通和住宿,相比必須的交通費用,許多游客都希望能夠節(jié)省住酒店的開支。在青島,真的有衛(wèi)生、舒適、安全、交通便利、環(huán)境優(yōu)美、價格又實惠的住處么?答案是:當然,有的!
比酒店更實惠的是療養(yǎng)院,作為著名的度假療養(yǎng)勝地,青島擁有眾多療養(yǎng)院,這些原本只接待本系統(tǒng)人員的療養(yǎng)機構,有相當一部分已面向社會開放。這些療養(yǎng)機構能夠提供干凈衛(wèi)生、舒適安全的居住條件,而且收費合理。把療養(yǎng)院當成度假酒店的游客都在這種新“療養(yǎng)”生活中體會旅行的幸福。
首家面向社會推出“養(yǎng)生游”的青島二療,將養(yǎng)生與旅游結合在一起。位于風光秀麗的太平角的青島二療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yōu)勢,除了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便利的交通,青島二療還推出了許多諸如“養(yǎng)生旅游”、“快樂周和諧旅游”、“商務旅游”等套餐項目,住在衛(wèi)生、舒適、幽靜的青島二療,還有機會體驗許多特色保健療養(yǎng)項目,如健康體檢、養(yǎng)生指導、針灸、推拿等傳統(tǒng)中醫(yī)保健和sPA水療等。這里不僅擁有設施完備的標準間、大套間,還有大酒店無法比擬的居住條件一獨棟別墅小樓,住在這里不僅有更廣闊的出行自由和活動空間,還可以通過獨立廚房來料理膳食招待朋友,讓旅游者的青島之旅更像是在家里一樣自由自在。
第一次走進青島療養(yǎng)院,就被這里深深吸引。位于青島八大關的青島療養(yǎng)院環(huán)境靜謐優(yōu)雅、空氣清新宜人,配套設施、服務功能和綜合接待能力達到四星級標準。進入錦繡園,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住進了八大關風景區(qū)1房間的窗戶像個巨大相框,框住了一幅幅美麗的山海風景:踱步陽臺,便是沐浴在陽光中的沙灘、海浪,一墻之隔的花石樓飄來陣陣花香,枕著海浪入眠的夜晚、被海鷗叫醒的清晨,連早餐都有新鮮的海草味道
絕美的八大關,就在門外,隨時隨刻便可身處其中——還有什么會比這更睡意更浪漫?
旅行的目的,是為了開闊眼界、增長知識,但更為重要的是修養(yǎng)身心、陶)臺情操,讓疲憊的身心得到深層次的放松,來一場養(yǎng)生旅游吧憑海臨風,靜心于欣賞青島的山、海、城中,讓自己過一段前所未有的療養(yǎng)生活。
帶著翅膀去旅行
辛 迪
喜歡春天,是因為青島。
這座美麗脫俗的城市,在溫柔中藏著獨有的驚艷,等著人們去發(fā)現(xiàn)。漫步青島的心情,不曾張牙舞爪,卻時刻想要一對會飛的翅膀,它能帶你去欣賞最美的風景,體會最純粹的浪漫,感受最質樸的熱情。
清晨的陽光灑向無際的大海,變幻著夢一樣的波光,輕輕嗅著夾雜在新鮮空氣里的海藻味道,讓人沉寂在海味里。海岸上,細軟的海沙烙印著幾串長長的腳印,彎腰撿拾起的貝殼,小巧美麗,這是大海賜予的最好禮物。靜靜地享受陽光的沐浴,海風的輕撫和浪花的捉弄,讓人不禁動情。翠玉一樣的浪花拍碎在礁石上濺起的薄薄水霧在陽光下仿若美人魚幻化的泡沫,反射著五色的光;淺水灣里的??崎e地伸著觸角,等待著與小魚擦肩而過;海鷗叫醒了石縫里的小螃蟹,忙碌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潮起潮落、朝暉夕時,憑海臨風的日子,永遠也不會嫌多。有誰能拒絕被浪花叫醒的清晨,又有誰會拒絕伴著濤聲入眠的黑夜。
城中有山,山邊有海的青島美在渾然天成。在市南老城區(qū),無論走在哪里,順坡而下,就會到達海濱,趁勢而上,就會攀上山頂。一座座翠綠的山是鑲在城中的綠寶石,點綴在老城區(qū),只有站在山頂,你才能體會海的深邃、天的遼闊,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盡在眼前,這里每條路都相通,走在那些被歲月磨光了的馬牙石路上,會感覺青島的百年歷史就在這腳下,那彎彎曲曲的路像是有著靈魂,向路人講述它前世今生的故事。那靈性而宜人的路,會有一株株只有在春天才會怒放的櫻花樹陪伴,雪白繽紛的櫻花隨著清風,妙曼地飄落著,細碎的花瓣雨惹來的小小情調令人駐足,沒有什么比這樣的景色更讓人留戀。
那些美妙絕倫的歐陸建筑,像是跳動的音符,譜寫著只屬于青島的交響樂。哥特式的天主教堂,文藝復興時期建筑風格的火車站,德國青年風格派的亨利王子飯店,歐洲公共建筑藝術風格的迎賓館…他們像一顆顆寶石,散落在市南老城區(qū)的各個角落。八大關則是一座擁有萬國建筑的龐大博物館,這里的每一幢建筑都曾經(jīng)有一段歷史,演繹過一個故事。往往讓人產生穿越時空身臨古老歐洲的錯覺。無論是普通街區(qū)小巷,還是薈萃經(jīng)典的八大關,青島的歐式建筑往往遮掩在庭院綠蔭后、圍墻花香中。一扇扇別致的鐵門鎖不住老樓的故事和老院的春天,院內的小花簇擁著探出來,隨風而散的花瓣飄落在光滑的馬路上,畫家們常常會對著這些精致的老樓畫個不停,于是這座城市的百年在這樣的下午凝結在畫家的筆下,艷麗的油墨水彩,或是淡雅的素描,或是線條明朗的鋼筆畫……躍然紙上的,是青島的春天。
青島是一個讓你相信天長地久、海誓山盟的地方。在這里,心動似乎來得更容易些,一處風景、_幢建筑、一片碧?;蛞黄G蔭,都讓情感的翅膀呼之欲出,欲罷不能。因為這是青島,春天的萌芽,無處不在。這里有看不盡的美,尋不完的愛,城市的風情散落在春天的每個角落,需要你帶上翅膀去尋找。
讀海的日子
段樂蒙
“青島的人怎能忘下海呢,不過,說也奇怪,五月的海就仿佛特別的綠,特別的可愛,也許是因為人們心里痛快吧?看一眼路旁的綠葉,再看一眼海,真的,這才明白了什么叫做”春深似:海。綠,鮮綠,淺綠,深綠,黃綠,灰綠,各種的綠色,聯(lián)接著,交錯著,變化著,波動著,一直綠到天邊,綠到山腳,綠到漁帆的外邊去。
——老舍《五月的青島》
海讓城市有了岸。綿延悠遠的黃金海岸線分割水與陸,讓青島擁有了最獨特的景致。在這一半陸地一半海洋的景色中游走,感受著海與岸的完美結合,是那樣令人心生眷戀。沿著曲曲折折的海岸前行,邁著最愜意的步伐,通向一個又一個海灣。海岸線延伸到哪里,沿海而造的風景就跟隨到哪里,一步一景,一景一情。
來過青島,一定會對如玉臂般伸向海中的棧橋印象深刻。壯麗的虹橋由海岸延伸入海,橋南端的防浪堤上,是端莊艷麗的回瀾閣。置身棧橋,東望小青島、西臨海水浴場、北依棧橋公園,近處的海、遠處的山……不知不覺中,發(fā)現(xiàn)自己融進了青島第一景中。終于明白,這劈波斬浪、像一條長龍橫臥在碧海銀波上的棧橋,為何被稱作“青島的象征”和“青島人的驕傲”。
沿著海岸線幽幽東行,一座沒有圍墻的公園里,紅瓦綠樹,交相輝映;花木扶疏,相映成趣,這便是魯迅公園。一處不大的景色,卻是最富有青島特色的臨海公園,記不清孩童時的我多少次在這里撿拾貝殼,久久不愿離去,而秀麗的魯迅公園卻還是記憶里的模樣,因為山的懷抱、海的擁偎,以她四季常在的青春,婀娜多姿的容顏接納著五湖四海的游人和每一個青島兒女。
沿著木棧道的方向,第一海水浴場就出現(xiàn)在身邊。這里曾被命名為“維多利亞海水浴場”,因坐落于風景旖旎的匯泉灣畔,亦稱作匯泉海水浴場。每年夏季,絡繹不絕的游人聚集于此,享受與大海最親密的擁抱,陽光、沙灘、海浪……還有什么比這海邊生活更愜意更浪漫的呢?
隨著木棧道的延伸方向,信步走入八大關,迎面而來的是律動的建筑之美,體會著《中國國家地理》評選的“中國最美的地方”的風韻。八大關的建筑造型獨特,匯聚了眾多各國風格的建筑,融庭院與公園于一體,碧桃紅楓,紫薇雪松,綠樹常蔭,四季花開,有“萬國建筑博覽會”和“花街”之稱,那些隱沒在綠樹中的紅房頂?shù)男⊙髽?,帶著歐洲的嚴謹與優(yōu)雅,又與本土中國文化的儒雅實用結合,它們親歷滄桑,目睹了這個城市的復蘇與輝煌。徜徉于此,綠樹叢中的小樓顯得格外幽靜典雅,在小路的轉彎處,不經(jīng)意間,幢幢精美的建筑就會跳入你的視線。正因為這里,青島的海派文化也有了更完美的詮釋。
古香古色,綿綿長長的木棧道無疑是青島最美的道路,她貫穿著青島的過去與今日,古典與現(xiàn)代。在八大關里踱步,穿過歲月的浪漫,眼前便是代表今日青島風貌的五四廣場。放風箏的孩子、玩滑板的少年、垂釣的老人、拍照留念的游人……廣場上歡聲笑語,生機蓬勃,“五月的風”在大面積風景林的襯托下更加生機勃勃,充滿現(xiàn)代氣息。
山銜接著海,海依偎著山,山海相連是對這座城市形象的描繪。一路忘情游走,臨聽海浪拍打礁石的活潑,落在木棧道上腳步的羞澀,綠樹叢中婆娑的溫柔;觀看黃金海岸線點綴“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山光水色;體味青島這美麗海濱城市的激情脈絡,這就是青島,來過就會永遠懷戀的青島。
拜謁故居
段樂蒙
“我在青島的時候,青島的海邊、山上,我經(jīng)常各處走走,留下極好印象,大約因為先天性的供血不足,一到海邊就覺得身心舒適,每天只睡三個小時,精神特別旺盛?!?/p>
——沈從文《小憶青島》
有人說,建筑是盛滿了歷史的容器,歷史的沉淀讓建筑有了生命,變得鮮活。自1930年國立青島大學成立以來,“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的青島就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化名人,康有為、梁實秋、聞一多、老舍、王統(tǒng)照、沈從文……他們在此或居住,或著書,或講學,城市里處處留下文化的印記。
這些學者名人的足跡和他們所居住的寓所,大多集中在小魚山一帶,除部分修復向游人開放外,其他大都還被居民使用。即便如此,仍有不少慕名而來的游客在不打擾主人的情況下,去近近地品味這些老房子斑駁的墻面、老舊的門楣、暗紅的瓦檐和那尖尖的屋頂。在深深的小巷和老建翁的旁邊,腳下踩著的可能就是康有為曾走過的青石板路,耳畔聽到的小販叫賣聲也許就曾那樣熟悉地飄過老舍的窗前,蕩在聞一多的耳邊。
“碧海青天,不寒不暑;綠樹紅瓦,可舟可車?!边@是康有為曾在家書中對于青島的盛贊。康有為故居便坐落在這“綠樹紅瓦,碧海藍天”之中,磚木結構,紅瓦黃墻,是青島最早的德式建筑。站在小樓上環(huán)望,右側幾丈之遙即是一派蔥蘢的小魚山,仿佛是一席床榻之上高高的枕頭,正前方是蔚藍色彎月形的匯泉灣,恰如一面能夠照徹心底的銅鏡。當年康有為來到這里時,已經(jīng)是65歲的老人,面對旖旎的山海風光,發(fā)出了“青山綠樹、碧海藍天,中國第一”的贊嘆。還曾寫下“截海為塘山作堤,茂林峻嶺樹如薺。莊嚴舊日節(jié)樓在,今落吾家可隱棲”的詩句。1923至1927年,康有為在此度過了生命中最美好也是最后的時光。如今,駐足小樓,仔細打量著康有為曾經(jīng)使用過的書架、床鋪和桌椅,這些溥偉在搬離青島時所贈的家具精巧、考究。很多都是按照康有為生前的模樣擺放。腳踏在木地板上吱吱作響,八十多年前,那響聲曾經(jīng)因他而起,這一座并不顯眼的小樓,因為康有為的居住而被賦予了獨特的性格、內涵與靈魂。
沿著八關山北坡拐進黃縣路一條僻靜的小巷,門牌為12號的一棟德式兩層樓房,這里是老舍先生的故居,也是60年前,誕生了中國及世界文庫的珍品——《駱駝祥子》的地方。1936年夏天,老舍辭去了國立山東大學的教職,搬入了這里的小樓,開始了向職業(yè)作家的邁進。青島,是老舍寫作生涯最閃光的轉折點,在而后遠離青島的許多歲月,他不止一次地陷入對青島時光的沉溺,他在自傳中,喃喃自語道:“安靜,所以適于寫作,這就是我舍不得離開此地的原因。”
每座故居都有著一段歷史,一個故事,洪深故居的氣派、沈從文故居的清麗、聞一多故居“一多樓”的美名、王統(tǒng)照故居的中西合壁、梁實秋故居的質樸……老屋曾經(jīng)的主人對這里的一切也是魂牽夢繞情有獨鐘。這些頗具異域風調的老房子和諧統(tǒng)一,又充滿了人文特色,在為城市留下許多溫馨記憶的同時,也在記錄著這座城市發(fā)展的歷史,這就是青島,一個新生而又深沉的現(xiàn)代都市。在這些幽靜浪漫的建筑中,文人們奉獻出了自己的杰出作品,為青島奉獻了一處又一處的人文景觀,拜謁名人的故居,踏著歷史的腳步,丈量青島獨特的魅力。
青島旅游新地標
辛迪
暢游青島,會發(fā)現(xiàn)這里有層出不窮的娛樂體驗,海濱風光令人心馳神往,歐陸建筑讓人目不暇接……青島令人心動的可不只這些,傳承奧運精神的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反映百年青島市井民俗的劈柴院……都是最值得一去的地方。下一站,繽紛更多彩!
地標一: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
帆船,把百年的青島和奧運結合在了一起。進入新世紀,對這座海洋城市影響最大的事件,莫過于奧帆賽的舉行。那個激情似火的八月,熱火朝天的帆船比賽給這片海、這座城烙下深深的印記,一段有關奧運的歷史,銘刻在這里。如今,四方的來客匯聚到這里,尋訪那場偉大賽事留下的“遺跡”,回味著奧運的故事。
賽后的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寧靜安詳。沒有了賽事期間的各種設施、船只和工作人員忙碌的身影,眼睛望去的方向少了障礙,剩下的只有一個個威嚴、現(xiàn)代的單體建筑。走在偌大又空曠的奧帆中心,感覺人都被縮小了。
巨大的“祥云”矗立著的地方便是奧運紀念墻碼頭。這支巨大的火炬曾經(jīng)熊熊燃燒著中國人的奧運激情。當李麗珊駕著空中的“帆船”點燃它的那個晚上那個瞬間,青島也被點燃了。如今站在它的面前,那晚的煙花焰火、歡歌笑語依然在耳邊游奧帆中心,最好的方法是步行。漫步走著,身邊的那些小細節(jié)處處流露著奧運情節(jié)。海浪輕托著頒獎平臺,這里曾經(jīng)見證了中國第一枚帆板項目的奧運金牌的誕生。站在殷劍領獎時的臺子上,感受到的是歷史被改寫那一刻的波瀾壯闊。流連于長長筆直的主防波堤,純白的燈塔矗立在藍天碧海中,像撥人心弦的少女。坐在堤壩上,任由耀眼的陽光灑在臉上、身上,讓不經(jīng)意路過的海風吹干那些細密汗珠,這是一個心身皆爽的下午。眼前閃過的點點帆影,會聯(lián)想起奧帆賽的精彩瞬間,那些劈波斬浪、揚帆逐風的精彩。
地標二:百年老巷劈柴院
在青島人眼里,劈柴院是一個地名,更是一個符號,就如同老天橋于北京,夫子廟于南京,大觀園于濟南那樣,劈柴院承載著青島百年的市文化,要想了解老青島生活,來這里再合適不過。
走進古色古香,韻味十足的劈柴院,腳下是復原的青石板,眼前盡是老字號,與兩側古樸的門窗和灰色的清水磚墻形成視覺的走廊:探身一窺,院里是木質的樓梯和回廊;側耳傾聽,傳來婉轉悠長的戲曲和戲迷們的聲聲叫好細細欣賞眼前“修舊如舊”的劈柴院,會發(fā)現(xiàn),它的靈魂仍在。有形的,無形的,劈柴院的傳統(tǒng)特色仍然活現(xiàn)在各個角落里
小吃,是劈柴院重要的精髓,貴在原汁原味。復業(yè)后的劈柴院,其傳統(tǒng)特色小吃也得到了很大程度地還原和豐富,再現(xiàn)當年劈柴院小吃云集、吃飯排隊的火熱場面壇子肉美味誘人、豆腐腦鮮咸適口、姑嫂合餅韌勁十足、豬仔包不忍動口、新鮮鲅魚做餡的手工餃子個大味美、鱔魚和鯽魚煨湯的魚湯面……咬一口剛出爐的鍋貼,鮮美的湯汁便迫不及待地涌進嘴里,秘制的燒烤、鹵味讓人一嘗便再也停不了口——劈柴院里經(jīng)營餐飲鋪面近50家,原本從這里發(fā)跡的18家餐飲老字號也紛紛回到復業(yè)后的劈柴院,吸引來無數(shù)的品鮮食客和懷舊的青島人。
劈柴院發(fā)源子原江寧路10號院——如今的江寧會館,置身其中仿佛回到解放前的老青島,京劇、戲曲、相聲、評書在這里輪番上臺,就如同當年馬三立、葛兆洪、高元鈞、劉泰清登臺時一樣,掌聲、叫好聲響徹全場,無論坐在露天大廳,還是茶館雅間,那份看戲的心境,已經(jīng)回到了以前——與不期而遇的票友比肩而坐,為著一個“包袱”笑上半天,嗑不完的瓜子、續(xù)不完的清茶,就這樣,打發(fā)著一個閑散的下午,就像老青島,人那樣舒坦、悠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