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知”存胸好養(yǎng)老
□ 歐陽德祥
一退休,習(xí)慣上叫回家養(yǎng)老了。
心態(tài)決定生活狀態(tài)。要把“老”“養(yǎng)”好,關(guān)鍵要有一個“知足、知趣、知樂”的平和心態(tài)。
知足能知福。幸福不是富有,而是比較出來的一種感覺。因為一個人再富有,也不能囊括世上所有。比較幸福應(yīng)選擇兩種“參照系”:一是“上下比”——如果“比上不足”,就會越比越?jīng)]有幸福感;而“比下有余”,則會永遠與幸福相伴。二是“今昔比”——今天的生活雖然還不盡如人意,但強過往日多少倍,已經(jīng)“身在福中”了。滿足和充分享受目前的所有,你就會每天生活在幸福之中。
知趣心輕松。知趣,就是正確認識自己,擺正位置。退休后,應(yīng)調(diào)整好心態(tài),放下架子當平民,放松心情過日子。以平和之心,做平常之人,過平淡生活。
知樂益身心。樂者壽,這是公認的健康之道。退休后有充裕的時間做自己高興的事,應(yīng)尋找各種樂趣來豐富自己的生活。比如,讀書、寫作、繪畫、歌舞、養(yǎng)花、交友、鍛煉、旅游、收藏、公益、助人等,只要你愿意,各種樂趣都會伴你左右。每天以陽光的心態(tài)在樂趣中生活,你就會樂而忘憂、忘病、忘老。
“老來萬事付無心”,“三知”存胸好養(yǎng)老。
家有代溝又何妨
□ 洪洋
改革開放初期,正值中年的我們工資低,孩子小,生活如牛負重。那時上街,常常是時過中午饑腸轆轆,卻從未花錢在外面瀟灑過。
如今孩子長大自立,我們也有足夠的養(yǎng)老金,逛街再不餓肚子了??墒怯幸淮?我和老伴吃完午飯乘公交車回家時,車上人多無座,站在車里直犯困,我倆便后悔不如不吃飯直接打車回家。晚飯時我問女兒:“是在外面吃完飯乘公交車回家好呢,還是打車回家吃飯好?”意思是,或打車或吃飯只花一份錢。女兒的回答很干脆:“在外面吃完飯打車回家睡一覺!”“好主意!大老板派頭!”我揶揄了一把?!安皇谴罄习逡仓辽俨皇歉F光蛋!清苦一輩子,老了還跟自己過不去,何苦呢?”女兒據(jù)理力爭。
這就是我們與年輕人在消費觀念上的差異。說真的,現(xiàn)在的我們確實已不差錢,差的只是觀念。
在穿著問題上,代溝顯現(xiàn)更為突出。女兒時常囑咐我:“別跟爸爸出去買衣服,買的衣服十年以后穿都不遲!”老伴卻又提醒我:“別跟她們(指兩個女兒)去買衣服,買那玩意兒花里胡哨的,怎么穿?”
不過,爭論歸爭論,新舊觀念在碰撞中也在潛移默化地互相影響,并逐漸默認、融合。就這樣,我和老伴一點點開化,逐漸能夠接受新潮。孩子們也不再那么偏激,能正視時代鑄就的我們這代人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xí)慣。
分歧和矛盾少了,理解和尊重多了,家庭自然更加和睦。如此看來,家有代溝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