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鵬
腰如彎弓,皓發(fā)似雪,面若核桃……今年95歲的劉合蘭,喜滋滋地瞇縫著一雙眼睛,嘴唇一癟一癟地正在數(shù)叨著方才賣完二斤黃金桃的進價和賣價之間的差價錢。在其長子陳連啟的引見下,劉合蘭停下了她那獨特的口算方式,笑盈盈地對記者說:“咱新中國都過了六十年大慶了,今兒個就把我60年來做買賣的事跟你叨咕叨咕?!?/p>
劉合蘭1915年11月21日生,是河南永城縣人。婚后1950年,劉合蘭隨丈夫陳景元到撫順投奔在礦務(wù)局工作的大伯哥。陳景元被安排到撫礦運輸部工會做宣傳員工作,月薪150分(約20多元)。為了分擔家庭生活,劉合蘭向鄰居家借了一個薄鐵大茶壺和4個白瓷大花碗,到夜市擺上一個小炕桌,開始了賣大碗水的生意。劉合蘭當時的吆喝就是:“喝大碗水吧,1分錢1碗?!币惶煜聛砟苜u四五十碗,掙個四五角錢,把劉合蘭樂得夠嗆。
到了1956年“公私合營”,劉合蘭帶著積攢下來的一紙盒箱煙卷、100元基礎(chǔ)金,還有她心愛的那輛帶車子等家底,加入合作商店(隨后又稱合作社)。干了兩年,她不愿意吃“大鍋飯”,覺得還是自主經(jīng)營自由,于是寫申請退社,拴了一輛毛驢車,從屬于市運輸聯(lián)社,干起了運送煙酒、水果、糖茶等商品的買賣……改革開放后的劉合蘭,成了出入省城諸多鮮果市場里的“撫順名人”。
如果說,過去年富力強的劉合蘭到沈陽上貨并不顯眼,而今只要她在沈陽水果批發(fā)市場上一出現(xiàn),那一頭白發(fā),一臉皺紋,一搖三晃,即刻成為市場內(nèi)的一個“知名品牌”,尤其是老主道,見到她更是精神振奮地喊:“老祖宗來了!”東西隨她挑,價錢由她給,就是賒賬拿貨,貨主都不吐半個不字。還夸贊:“她是誰呀?撫順來的,老太太不等不靠,自食其力,幾十年做買賣比誰的資格都老!”貨主們?nèi)绱司粗厮?覺得賣給她貨就連自己都能跟著增壽。劉合蘭雖然不認識幾個字,可她現(xiàn)在手里攢了一摞沈陽水果商人的名片,全是別人主動送給她的,攤在桌上便是進貨的一張“聯(lián)絡(luò)圖”。僅此一點,就讓撫順的“買賣人”對老人家在省城的影響力佩服不已。
眼下,劉合蘭除去掉了幾顆牙,耳不聾、眼不花,拎起五六斤秤的貨,不但秤桿上的斤、兩瞧得準,手一點兒不抖。劉合蘭的老伴早已過世,家里現(xiàn)有兩兒一女,最小的也往六十上奔了,五代同堂,啥也不缺。兒孫們早就勸她在家享清福,可她就是不肯“歇秤”,理由是“咱有兩只手,不能吃閑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