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喬治,聽說你要到亞洲來啦。
要是你在飛機上碰到一個黑頭發(fā)黃皮膚、深棕眼珠和塌鼻梁的人,你友善地走過去:“嗨,你是日本人嗎?”
哼,不一定,這人可能是中國人或韓國人。要是他更黑更瘦些,又可能是馬來人。要是他把雙手當胸合攏,像是祈禱,那么你是遇見泰國人啦。
要把東方人搞清楚,可沒這么簡單。
不過呢。還是讓我先說個簡單的人種判別法吧。
據(jù)說,如果你看到三個東方人。那么其中有錢的那個是日本人,漂亮的那個是韓國人,聰明的那個呢,就是咱們中國人啦。
我的一個朋友,身高180厘米,體重100公斤,到伊利諾去念書,碰到個美國老太太。老太太對他左瞧右瞧,說:“怎么你不像中國人啊?”
我的朋友靈機一動,說:“哎,是啊。我剛剛剪掉了辮子?!?br/> 老太太滿意地笑了。他并沒有騙她,不過,這“剛剛”兩字的意思是70年前。
中國人的第一個嗜好是工作,世界上再沒有比中國人喜歡工作的了。中國字里,男人的“男”,是“田”和“力”,也就是“在田里的那種勞動力”;婦女的“婦”是“女”和“帚”,意思是指拿著掃把的女人;中國的“家”字是“屋頂下養(yǎng)著一窩豬”的意思??傊?,你要叫一個中國人不做事,那簡直是要他的命。
中國人最喜歡的東西就是土地。中國人拼命工作之后,如果賺了錢,他就會立刻買一塊地。中國人無論在全世界哪里,他都習慣性地要往土里種點什么,他會傻頭傻腦地跑到沙漠里去種白菜。而奇怪的是,當土地搞清楚他們是中國人之后,果真很聽話,種什么就長什么,一點也不反抗。
中國人愛土地愛得發(fā)狂,“搬家”這件事是不大發(fā)生的。要是村上有一家是200年前搬來的人,人家還說他是“生客”。照這標準看,美國人幾乎全都是客人。
中國人如果發(fā)了財,他絕對想不通怎么花錢。他把錢全留給兒子,而這兒子,同樣也不知道錢該怎么花,他又把錢留給孫子。你覺得他們很傻嗎?你錯啦,這里面樂趣無窮。
中國人因為愛土地愛得太厲害,大家都決定老住一個地方,住到后來,前街后巷全是親戚。中國小孩從剛會說話就能弄清楚各式各樣的親屬稱呼,你佩服不佩服?
中國人多半性情溫和,因為他從小就知道他不單是他自己,他還是“爸媽的兒子”、“祖父母的孫子”。曾經(jīng)有一個皇帝,去請教一家五代同堂的大家族的家長,問他們那么多人住在一起,怎能那么和諧?那位家長一言不發(fā),只拿起毛筆來,在紙上一個連一個地寫了100個“忍”字。
中國人沒有一個不了解“忍”,因為他們愛他們的土地,愛他們的生活。而他們知道,如果要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下去,非接納別人、容忍別人不可。
中國人注重名分。全世界,你大概再也找不到一個民族,像中國人一樣。把名分看得比事實更重要。中國人即使為此吃了大虧,也在所不惜。
傳統(tǒng)的中國人又非常謙虛,他們叫自己的文章為“拙作”,他們建議你把他的畫拿去“補壁”,把他的書拿去“覆瓿”。他說自己的兒子是“犬子”,自己的太太是“拙荊”,他的房子是“寒舍”,他自己是“鄙人”,連中國的皇帝都要稱自己作“寡人”或“孤”。你聽一個中國人說:“我一無所長,希望跟閣下多學習。”千萬不要以為他是一個沒自信心的家伙,他其實是要你知道,他的談吐多么有教養(yǎng)。如果你聽見他和他太太合力保證,他家的菜準備得又少又難吃,你可以大膽地赴宴,他們弄的東西絕不比國宴差。
當然,中國人并不是不自豪,正確的做法是“謙虛”由他負責,贊美的“反駁”由你負責。
有一位中國古代的哲學家,在臨終之際把他的學生叫來,說:“你看我的牙齒呢?”
“沒有了,都掉光了?!?br/> “我的舌頭呢?”
那學生忽然明白:柔韌的東西永遠比堅硬的東西更強、更適合于生存。所有的中國人都了解柔弱勝剛強的道理。
傳統(tǒng)的中國人是不允許你有隱私的,他理直氣壯地問一位小姐的年齡。他甚至追根究底地盤問你,為什么要跟長得不錯的小姐分手。傳統(tǒng)的中國社會至少有個好處,不需要心理醫(yī)生,反正誰都可以打聽別人的隱私。對中國人而言,一個人如果有“不可告人之事”,他一定不是好人。
不過,剛才只是嚇唬你的,那種中國人現(xiàn)在快找不到了。中國人漸漸試著了解外國人,并且尊重外國人的生活習慣。
中國人雖然愛看人,卻不至于大驚小怪。中國人看到電子計算機,說:“我們早就有算盤了。”中國人看到電訊,說:“哎呀,《封神榜》那本小說不是早就說過順風耳了嗎?”阿姆斯特朗辛辛苦苦跨上月亮,中國人毫不佩服。說:“咱們嫦娥早就在那兒定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