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濟困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經濟越發(fā)展,越要重視解決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社會越進步,越要提倡先富幫后富、實現(xiàn)共同富裕的精神。這既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使然,更是和諧社會的應有內涵。中國的扶貧工作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成效斐然,有目共睹。無論是資金投入的力度還是采取措施的力度,都是空前的;惠民利民的好事自然受到老百姓的歡迎,民間參與的廣度和熱度,也是史無前例的。伴隨著持續(xù)的扶貧開發(fā),數(shù)以億計的貧困人口擺脫了貧困,實現(xiàn)了溫飽,走向了小康和富裕。人民群眾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富庶和滿足。
面對成績我們理應自豪,但更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按照中央新調整的扶貧標準,全國的貧困人口尚有4000多萬;而根據(jù)世界銀行“國際最新貧困線”標準,我國的貧困人口已超過兩億,其中90%分布在農村。因此,扶貧開發(fā)仍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大工程。扶貧扶什么怎樣扶,多年來的實踐證明,在加大政府扶貧工作力度的同時,廣泛引導和動員社會力量投身于扶貧開發(fā)事業(yè),形成一股強勁的民間幫扶力量,既可在經濟上有利于資源互補、財富共贏,又可在社會建設上化解矛盾、和諧共生,可謂是行之有效的“中國式扶貧”。
中國扶貧開發(fā)協(xié)會正是這一方式的有力推動者和組織者。作為國內扶貧的一支重要力量,該協(xié)會在第三任會長胡富國同志的帶領下,懷著對廣大貧困群眾的深厚感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扶貧開發(fā)的實踐當中,幫扶一人是一人,幫扶一村是一村。用黨的政策的光芒,照亮貧困群眾;用自己滿腔的熱情,溫暖貧困群眾。正如中央領導同志對協(xié)會的評價:帶著感情扶貧,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
“帶著感情扶貧,為窮人服務”,是胡富國會長的心言。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他肩任扶貧協(xié)會會長的多年里,可以說是把全部心血和精力用在了貧困群眾的脫貧事業(yè)上,這就是這位農村出身的高級領導干部的“本色”的見證。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的感召是無聲的。扶貧協(xié)會這面旗幟聚集了一批民間扶貧的精英,他們是改革開放政策的受益者,許多人根在農村,起于貧窮,通過無數(shù)鮮為人知的艱辛奮斗,積累了財富,改變了命運,走上了富裕。如今,他們自覺自愿地加入到扶貧開發(fā)的行列中來,投資、投力、投智、投感情,不僅成為窮人的朋友,成為幫助窮困群眾改變命運的依靠,而且,他們在幫扶的過程中,找到了新的產業(yè)機會,壯大了自己的事業(yè),得到了心靈的升華,由受人羨慕的“富人”成為受社會尊敬的“高尚的人”。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扶貧濟困,不僅是制度范圍的要求,更是道德范圍的要求,所以當一個社會形成這種扶貧濟困的道德氛圍后,越來越多的幫扶行動就成為一種全社會的自覺,每個社會成員在這個強大的磁場中甘心情愿付出卻無怨無悔。在對這種氛圍的培育上,中國扶貧開發(fā)協(xié)會功不可沒,可以說,他們一切所為正是基于此的認識和努力。
于是,便有了這次對以丁書苗等73位“中國扶貧開發(fā)典型人物”為代表的宣傳表彰活動。在旌旗如林的扶貧大軍中,他們是耀眼的旗手;在浪花涌現(xiàn)的幫扶故事里,他們是奪目的明珠。他們以真正的“仁者”之愛,感動于那些貧困者的命運,而傾情相助,無私相幫,又創(chuàng)造了一個個新的動人故事,從而演繹出感天動地的人間大愛,中華至情。他們是“帶著感情扶貧”的最優(yōu)秀的實踐者,也是這一觀念的最光榮的收獲者。他們,以及和他們一樣的那些扶貧開發(fā)志愿者們,通過自己的行動,將中國的扶貧事業(yè)推向了一個全新的境界。與此同時,他們也使他們自己的人生進入了一個更加崇高的境界。
在共和國60華誕之際,讓我們把鮮花和掌聲獻給這些高尚的人,讓我們和他們站在一起,繼續(xù)奏響真情的樂曲,譜寫大愛的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