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前進
1840年6月,英國侵略者向我國發(fā)動了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欽差大臣林則徐、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水師提督關(guān)天培堅決禁煙。堅決抗戰(zhàn)。10月3日。虛驕昏憒的道光皇帝。將林則徐、鄧廷楨革職,繼任欽差大臣的是投降派琦善,到達廣州后。撤除防務(wù),遣散水勇鄉(xiāng)勇。并于1841年1月20日,擅自與英國駐華總監(jiān)義律簽訂了賠款六百萬元和割讓香港的《穿鼻條約》,干盡了喪權(quán)辱國的勾當,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強烈不滿。道光帝也感到“天朝”的尊嚴受到了很大損傷,便于1月30日下詔對英宣戰(zhàn),改命他侄兒、御前侍衛(wèi)內(nèi)大臣奕山為靖逆將軍,戶部尚書隆文和湖南提督楊芳為參贊大臣,調(diào)集各省軍隊一萬七千人,開赴廣州抗英。
楊芳接圣旨后,道光皇帝命他先行去廣州主持抗英戰(zhàn)事(3月5日到穗,8月中旬離穗回湖南繼任提督)。他在廣州不到半年時間里的表現(xiàn)如何?到底是站在抵抗派一邊呢,還是站在投降派一邊?到底是在積極籌劃抗英戰(zhàn)事呢,還是貪生怕死的“一個十分愚蠢的家伙”?(摘自1979年5月由中華書局出版的《中國近代史》第19頁),近半個世紀來,我國史學(xué)界一直褒貶不一,有的則貶責過甚,把他作為一個“十足的投降派”(摘自197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鴉片戰(zhàn)爭》一書的第33頁)來進行批判和抨擊。對此,筆者不敢茍同。特從所搜集到的有關(guān)史料來予以考評,愿與有志研究這段史實的同仁們共同探討。
(一)
1841年2月12日,楊芳在赴京覲見途中,接到擔任參贊大臣的圣旨,便從安徽省城折往廣東。時已71歲高齡的楊芳,發(fā)鬢花白,左膝右臂有舊傷,但仍以國事為重,“兼程馳進”。行至廣東清遠,楊芳得知虎門炮臺失守,水師提督關(guān)天培和數(shù)百名守軍壯烈犧牲?;㈤T各關(guān)隘三百多門大炮都已落入英軍手中。英艦已開進廣州內(nèi)河,而欽差大臣琦善不但不調(diào)兵抵抗。反而撤走二沙尾要隘守軍,致使廣州形勢十分危急。楊芳心急如焚,“當即換坐小船,日夜迎風加纖”,于3月5日趕到了廣州。
英軍在2月27日攻入廣州內(nèi)河,3月3日,琦善曾令廣州知府余保純前去向英軍求和,竟同意義律提出的較《穿鼻條約》更苛刻的《戢兵條款》,條款中規(guī)定賠償英國軍費和商人損失一千二百萬元,加割沙尖嘴等地,并約定在3月5日午時,由琦善和義律當面在條款上簽蓋公印。由于楊芳火速馳至反對賠款割地、喪權(quán)辱國的罪惡勾當,不同意在《戢兵條款》上簽蓋公印,這使琦善的賣國投降陰謀未能得逞,也使英國侵略者大為惱火。
楊芳一到廣州,就與廣州將軍阿精阿、代總督怡良及已被革職的林則徐、鄧廷楨等人多次會晤,他還一度移住林則徐寓所,“競?cè)兆h事”,磋商終日或至深更半夜,這不僅使他了解和掌握了戰(zhàn)情,還密切了與林則徐等愛國官員的關(guān)系,并且,他們還一同出去巡視防務(wù)、察看地勢。楊芳立即作出了抗英御敵的軍事部署:督令廣州知府余保純等籌建炮位,趕堆沙袋,張掛牛皮,以擋炮彈,并趕扎筏木排,攔截水道,御敵艦船;令安義鎮(zhèn)總兵段永福率1000貴州兵扼守東南十余里的陸路咽喉東勝寺:令南贛鎮(zhèn)總兵長春帶1000江西兵扼守大黃窯后五里的鳳凰崗。
3月16日,義律親自指揮英軍,駕大船一只、火輪一只、舢舨船十數(shù)只長驅(qū)闖進省河,猛攻鳳凰崗。楊芳親自督戰(zhàn),“因防守嚴密,英軍被我?guī)煷虺留矁芍?,并擊斷大船中桅,致斃夷匪多名,始行畏懼退走”,這是清政府策劃廣州戰(zhàn)役以來,清軍取得的首次勝利。過了一天,英軍集中了更多的兵船再攻鳳凰崗,“我軍不能支。初楊侯芳預(yù)伏地雷于營壁,度逆夷得勝必登岸毀拆營帳。至是我軍徐退。逆兵躍武登岸入營,地雷一發(fā),轟毀逆兵二百余人”。由此可見,由于楊芳火速趕到廣州。積極組織防御和他的軍事謀略,連連取得了鳳凰崗之戰(zhàn)的兩次勝利,也使英軍的侵略氣焰受到了應(yīng)有的打擊。
(二)
由于雙方交戰(zhàn)。當時有兩萬噸英國商船不能進口,又有三千萬磅茶葉不能運出。僅茶葉一項,英政府就可得三百萬英磅的稅收,英國國民又亟需茶葉。義律見廣州守御森嚴,兩次傾力進攻鳳凰崗都未成功。只怕戰(zhàn)事無期,英艦開支又大,故迫切要求通商以解決軍餉及茶葉之需。3月18日,他主動拜請美國領(lǐng)事和行商伍紹榮出面調(diào)解,親自寫信給楊芳要求“停戰(zhàn)通商”,信中寫到:“不討別情,惟求通商,私貨(即鴉片)查出,甘愿入官”;放棄了原向琦善提出的賠款割地等無理要求。楊芳要英軍退出虎門后才允許通商,義律回信說:“接到通商的消息。兵船馬上就退。”楊芳與林則徐、怡良等反復(fù)商議,認為琦善開門揖盜,自撤防御工事,現(xiàn)在兵未到齊,武器彈藥不足,當前只有采用退敵緩兵的權(quán)宜之計,乘休戰(zhàn)通商之時,修復(fù)工事,鞏固城防,速調(diào)兵械,以期再戰(zhàn)。因此,在義律作出“惟求即準照常貿(mào)易,如帶違禁之貨,即將船、貨人官”的書面保證后,21日英艦又陸續(xù)退出了廣州,楊芳才同意暫時停戰(zhàn)通商,并派廣州知府余保純赴英船給回文。楊芳在寫給義律的信中強調(diào)指出:“要煙價,求香港,顯然割地求和,豈有堂堂天朝割地求和之理!……我為汝舍一身功名性命,替汝懇恩,所仗不要煙價,不要香港,只求通商,”并義正辭嚴地宣告:“汝若徒持船堅炮大以驕傲,我中國必重絕了通商之路,兵連禍結(jié),我主爾客,我直爾屈,倘若打仗,亦不奈我何”。這種堅持具結(jié),允許通商,保護正當貿(mào)易的做法,也正是林則徐與外國資本主義進行外交斗爭時所一貫堅持的原則。當時林則徐也贊成暫時通商,重開貿(mào)易。這次恢復(fù)通商,以禁止鴉片輸入和英艦退出廣州為前提。不附帶其它任何不平等條件,這決不是妥協(xié)投降,實為一種退敵緩兵的良策。
3月21日至5月20日,廣州出現(xiàn)了停戰(zhàn)通商局面。楊芳利用休戰(zhàn)之機,全面加強了防務(wù)和備戰(zhàn),“鑄大炮、制軍械、備猴糧、堆沙土、辦草船、扎木排、招壯丁、練水勇、封拖船、操快蟹,兩月以來,軍機縝密,督辦森嚴”,楊芳還準備了一百多只火船,待時機成熟后,用于進攻英船之用。有關(guān)楊芳備戰(zhàn)的情況,英人著述中還多有記載,如英方“獲悉了中國人在臨珠江口的許多房子后面正在修筑炮臺,把在佛山所鑄的大口徑大炮運了過來,架立在炮臺上,漁船已經(jīng)都集中在澳門內(nèi)港”。從這些史料可以看出,在休戰(zhàn)通商期間,楊芳是在千方百計加強備戰(zhàn)的。為籌集備戰(zhàn)資金,他還大大提高茶葉的出口商稅,為爭取反侵略戰(zhàn)爭的勝利作好全面準備。
(三)
4月14日,奕山,隆文及新任總督祁土貢一同到達廣州?!稗壬絾栍嬘跅罘?、林則徐二人,皆言寇勢已深,而新城卑薄,無險可守,宜遣人計誘洋船退出獵德、大黃窖之外。連夜下樁沉船,
岸上迅壘沙城,守以重兵大炮,為省城外障,俾西人不能制我之命,而后調(diào)集船炮兵勇,以守為戰(zhàn)。俟風潮皆順,葦筏齊備,再議乘勢火攻,庶出萬全”,“是時,英人方據(jù)省河咽喉,我兵實無勝算,且攻具未齊,所募福建水勇千人未至,近募香山、東莞水勇三千亦未集。楊芳不欲浪戰(zhàn),奕山初至,亦然之”??墒遣痪茫@個既不懂軍事、又無才勇的奕山,經(jīng)不住道光帝的再三催戰(zhàn)和隨員的慫恿。“以不戰(zhàn)則軍餉無可開銷,功賞無由保奏,急欲僥幸一試,遂不謀于楊芳”,在五月二十一日夜半,貿(mào)然出擊,突襲英艦。直至兵已出城,奕山才到楊芳住所,把這一決定告訴他。楊芳“乍聞不覺大訝,拔劍奮呼,謂事且敗而局難收,頓足至再”,至此,奕山才有所悔悟,“亟思挽回,然令已行,人自為備,兵眾地散,已莫及矣”,這次夜襲,只打壞敵人兩只大船,五只舢舨,相反,誤燒了不少中國民船。黎明時,英兵趁順風漲潮反擊,大敗清軍,占據(jù)了城外險要地點,泥城港內(nèi),楊芳備下作反攻用的數(shù)百木筏材料和三十多只油船及柴草船,也被英軍炮擊和漢奸放火燒盡。
過了三天,義律指揮英軍大舉進犯,天字炮臺、泥城炮臺和四方炮臺。在一天之內(nèi)全部失守。天字炮臺有尊新鑄造的八千斤大炮,未放一炮,就落到英軍手中。四方炮臺。英兵也垂手而得,稍加改造后,用以晝夜轟城。廣州城外險要已全被英兵控制,清兵一萬多人退進廣州城。全城軍民如坐井中,奕山嚇得發(fā)抖說:“這全仗楊果勇侯出力保全?!睏罘技甭受娛康浅枪淌?,“楊芳坐城樓督戰(zhàn),每遇炮火最密處,輒往以身當之”,在堅守中,楊芳還主張相機出擊,以脫困境,他視準時機,“欲以兵二千分兩翼,下城擊之”,楊芳在城樓上,“火箭巨彈,自上下者,肅肅過耳畔,芳談笑自若,罵曰:…‘丑虜要擊死老子耶?左右成股栗,勸稍避之,不顧”。在廣州城十分危急的情況下,楊芳仍挺身而出,堅持在城樓指揮戰(zhàn)斗,充分表現(xiàn)了他鮮明的民族氣節(jié)和不顧個人安危的大無畏精神。
(四)
綜上所述,楊芳在廣州戰(zhàn)役中的積極表現(xiàn),足以證實他是站在抵抗派一邊,努力籌措軍務(wù)。致力于禁煙抗英重任的,與投降派琦善、奕山之流是完全相反、背道而馳的。盡管他的正確主張多次受到清廷的壓制和打擊,但他作為一介武夫。是盡到了軍人的職責的,不愧為一位忠心為國、通曉軍務(wù)、胸有韜略、作戰(zhàn)勇敢的抗英將領(lǐng)。主要表現(xiàn)幾個方面:
一是楊芳能以國為重,服從調(diào)遣,急赴抗英戰(zhàn)場。
二是楊芳能主動與愛國官員共商抗英良策。
三是楊芳能從實際出發(fā),承認敵強我弱,主張以守為戰(zhàn),反對冒險進攻,以減少不必要的傷亡和損失。
四是楊芳“籌辦軍務(wù)。實心實力,晝夜勞瘁”,實為“官亦群倚為長城”的將略之才。
五是楊芳在保衛(wèi)廣州的戰(zhàn)斗中,是英勇頑強的。
注:編輯本文時,刪除引證注釋。
責任編輯:李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