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
摘要:作為浪漫主義偉大詩人之一的濟(jì)慈,他在其詩歌中運用了大量的意象表達(dá)其詩歌的蘊涵。本文通過對濟(jì)慈幾首詩歌部分章節(jié)的詮釋來領(lǐng)略意象在其詩歌中的應(yīng)用。
關(guān)鍵詞:自然意象 社會意象 情感意象
英國印象派詩人龐德(Ezra Pound)曾說過:“意象是在一瞬間呈現(xiàn)出理智和感情的復(fù)合物”。“詩人需要意象猶如人身之需要血液”(20世紀(jì)20年代詩人李金發(fā))。客觀事物雖然是客觀存在的物體,但能引起詩人創(chuàng)作的欲望或寄托詩人的情思,所以,這種客觀存在的事物稱為“意象”。理解詩歌中的意象對領(lǐng)悟詩歌的意義,提高欣賞詩歌的水平起著重要的作用。
作為浪漫主義的偉大詩人之一,濟(jì)慈在短短的六年(1814—1820)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寫出許多屬于英國文學(xué)史上最輝煌的詩篇。在他的詩歌中,詩人運用了大量的“意象”。現(xiàn)在就結(jié)合浪漫主義詩歌的特點來談一談濟(jì)慈詩歌中的意象的運用。
描繪大自然(nature)是浪漫主義詩歌表現(xiàn)的特點之一。在濟(jì)慈的每一首詩歌中,都有對大自然的描繪。由于他長期生長在骯臟的倫敦鬧市區(qū),因此他也就特別喜愛難得一見的大自然,向往大自然中的種種奇妙。詩人在《秋頌》(To Autumn)中,第一節(jié)和第三節(jié)全部用以描繪大自然的美妙及芬芳,特別是第三節(jié):
And full-grown lambs loud bleat from hilly bourn;
Hedge-crickets sing; and now with treble soft
The red-breast whistles from a garden-croft;
And gathering swallows twitter in the skies.
羊羔、蟋蟀、知更鳥、燕子,這些大自然中常見的給人帶來歡樂的動物和鳥兒們,給讀者營造了一個秋日傍晚的意境。經(jīng)過早晨的喜悅和中午的迷醉,更顯出一天最后一段時間里的閑適心情。景物也從葡萄架之類轉(zhuǎn)移到夕照下的田、河流、河邊的樹、樹后高高的云天。境界擴(kuò)大了,人在自然界中也得到了豐足。
沉醉(effects of opium)是濟(jì)慈詩歌的另一個特點。在麻醉品的作用下,詩人腦海里涌現(xiàn)了豐富多彩的想象。在濟(jì)慈的《夜鶯頌》(Ode to a Nightingale)中,詩人就運用了這種夢幻般的感覺:
My heart aches,and a drowsy numbness pains
My sense, as though of hemlock I had drunk,
Or emptied some dull pirate to the drains
One minute past, and Lethe-wards had sunk
詩人用hemlock,opiate等意象,寫出了夜鶯的歌聲引起的感覺:仿佛飲了毒藥或吞服了大量的鴉片,使全身麻醉,頃刻間給人帶來了無限的快樂:
Tis not through envy of thy happy lot
But being too happy in thine happiness
詩人連用了三個"happy"來形容他此刻歡樂的心情。
夜鶯的歌聲盡管使詩人沉醉,想隨夜鶯隱沒而去。然而,越想隱沒,越無法忘卻身邊的苦難世界。這正如詩人曾談及到的對人生的獨特的看法,他把人生比做一所屋里的幾間屋,人從幼年的“無思之室”進(jìn)到壯年的“初覺之室”,又由黑暗的通道進(jìn)到別的房間,每進(jìn)一步都有不同的感受。在“處覺之室”里,先是陶醉,接著就因“心靈和本性的敏感”而看到“世界上充滿了悲慘、傷心、痛苦、疾病和壓迫”。由此,描寫“社會”(society)這一浪漫主義特點在濟(jì)慈的詩歌中得到了體現(xiàn)。詩人在《夜鶯頌》的第三節(jié)中寫到:
The weariness the fever, and the fret
Here, where men sit and hear each other groan
Where palsy shakes a few, sad, last gray hairs
Where youth grows pale, and spectre-thin, and dies
Where but to think is to be full of sorrow
And leaden-eyed despairs
詩人用“weariness,fever,fret,grown,sad,gray,pale,thin,sorrow,despairs,die"這些與憂郁、悲傷、死亡有關(guān)的意象詞,使讀者感到一種凄慘、悲涼的意境。濟(jì)慈從小家境貧寒,十五歲便做了外科醫(yī)生的學(xué)徒。在那個令人悲嘆的世界里,人們坐聽彼此的呻吟,癱瘓老人最后幾根悲哀的白發(fā)在晃,年青人變得蒼白,消瘦以至死亡。此時,詩人已不再沉醉于迷幻之中,回到了現(xiàn)實。他的生活經(jīng)歷在此進(jìn)入詩中,轉(zhuǎn)化成了形象和韻律,讓詩人及讀者都無法擺脫由此產(chǎn)生的意境。
表現(xiàn)“孤獨,是濟(jì)慈詩歌中的第四大特點。在浪漫主義詩歌中,讀者常能感到詩中流露的孤獨,憂郁的情緒。在他的詩歌“When I Have Fears That May Cease To Be"中,詩人寫到:
Of unreflecting love—then on the shore
Of the wide world I stand alone,and think
Till love and fame to nothingness do sink
在這里,詩人用"shore"和"wild world'等意象來比喻世界的廣闊,但我卻孤獨地站在生活的邊緣,當(dāng)他感到詩才將盡時,他感到了害怕,孤獨,直到死亡。
對美(beauty)和愛情(love)的追求是濟(jì)慈詩歌中的第五大特點。詩人追求美的精神,在《希臘古甕頌》(Ode on a Grecian Urn)中寫出了古甕的雙重——甕本身造型的美和甕上浮雕畫面的美,探討了幻想與現(xiàn)實的關(guān)系,認(rèn)為只有美才能永存。用“A flowery tale more sweetly than our rhyme”(一個如花的故事,比詩還瑰麗)來贊美這只古甕。愛情總是濟(jì)慈所關(guān)注的。在《希臘古甕頌》中,詩人描寫了一種痛苦的愛情:
Bold lover, never,never canst thou kiss
Though winning near the goal-yet,do not grieve
She cannot fade,though thou hast not thy bliss
For ever wilt thou love,and she be fair
愛情就如古甕一樣,它的美是永恒的。詩人熱戀范妮,卻又可望而不可及,只能陷入深深的思念之中,但詩人并沒有消沉,仍將永遠(yuǎn)愛下去,戀人仍將永遠(yuǎn)美麗。
以上是本人結(jié)合浪漫主義的特點所談?wù)摰臐?jì)慈詩歌中意象的運用。從總體上來看,濟(jì)慈詩歌中的意象可分為三大類:自然意象、社會意象和情感意象。這些意象凝聚著詩人主觀感受和認(rèn)識客觀世界的方式。各種各樣的意象在濟(jì)慈的詩中渾然一體,詩人運用想象力和各種不同的修辭手段,把邏輯上不相容的事物及經(jīng)驗結(jié)合起來,通過意象進(jìn)行想象和擴(kuò)展,給讀者展示了一個多彩多姿的、多層次的生活畫面。
參考文獻(xiàn):
[1]何功杰. 英詩選讀【M】. 安徽:安徽教育出版杜,1998
[2]羅經(jīng)國. 新編英國文學(xué)選讀【M】.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1
[3]隋剛. 英語詩歌意境漫游【M】. 北京:外文出版杜,1998
[4]吳玲英. 從“意象”統(tǒng)計和分析看艾略特詩歌的風(fēng)格特點外語與外語教學(xué)【J】.外語與外語教學(xué),2000年第4期
(王娟,長江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