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巍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4128(2009)09-0036-03
一個國家的文化包羅萬象,其內容十分繁雜,不同的學者對文化的解釋也不盡相同?!拔幕ㄒ磺腥祟惿鐣蚕淼漠a物。它不僅包括城市、組織、學校等物質的東西,而且包括思想、習慣、家庭模式、語言等非物質的東西。簡單地說,文化指的是一個社會的整個生活方式?!?鄧炎昌、劉潤清,1995)。也就是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和民族在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和精神文明的總和。而在這其中,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語言是隨著民族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語言是社會民族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歷史、風俗習慣和風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會風俗又都在該民族的語言中表現出來。語言離不開文化,文化依靠語言。因此英語教學是語言教學,也是傳播文化的教育。
1 英語教學的實用價值
說到英語的教學價值,有一些人很實際,他們認為,教英語就是為了幫助人們考試,從中高考到進入大學之后的四六級,然后的研究生考試,甚至是工作以后的職稱考試,無一不需要考英語,而且英語考試也越來越重要,這是現在的中國國情導致的,作為英語教者確實這是我們必須考慮的。
然而,僅僅這樣考慮就過于鼠目寸光?,F代化的進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質產品的流通,將各個民族納入到一個共同的“地球村”中, 跨文化交際成為每個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英語這門學科在如今的21世紀是多么廣泛的運用,這已經毋庸置疑了。英語作為一門國際通用語言,充斥著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君不見,大到國家領導人之間的交流,小到個體戶經營的招牌,從重要文件到食品包裝,無處不見英語的身影。不掌握英語,就無法了解現代化的最新信息,無法成為一個現代化的人。學英語就是為了能夠適應現代社會,能夠走上國際化,能夠與國際接軌。
2 英語教學的文化價值
如果僅僅從英語的實用價值考慮來學英語,那就完全成為了英語的奴隸。學英語也只是作為一種短期行為,最終在丟開書本,完成目的后完全失去了英語作為一門語言的意義。英語教學真正的價值在于其文化價值。然而,文化差異是跨文化交際的障礙,克服文化差異造成的交際障礙已經成為整個世界共同面臨的問題。一個企業(yè)若想讓自己的產品暢銷國際市場,不僅需要高超的經濟和技術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對象國的文化,使該產品在包裝設計和實用性方面符合對象國民眾的心理需求。如,在中國,“龍(dragon)”是我們的精神圖騰,是吉祥和權力的象征,中國人也以作為龍的傳人而倍感自豪,然而在西方人眼里,對“龍”就沒有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將“龍”理解為一種張牙舞爪的可怕的怪物。 如果某一企業(yè)家對此不甚了解,將印有“龍”圖案的產品推向國際市場,這種產品也許就不能刺激西方人的購買欲,就未必能給企業(yè)創(chuàng)造高效益。 因此通過教英語,可以讓更多的人通過語言這樣一個中間媒介,來了解別國的思想、習慣、家庭模式、風土人情等非物質的東西,來了解西方文化。
僅僅是為了了解西方文化,那還是不夠的。一所全臺灣英文教學最好的學校校長演講時說,他們有一個留美班,他們一定是要留美的。但是他們所學的教材第一頁上都印著這位校長的話:“中國人學英文是我們的國恥行為,學英文是中國最可悲的行為,但我們不能不學,因為別人超過了我們,‘敵人槍炮、科學壓過了我們。今天我們必須學習他們的科學,然后才能打倒他們!超過他們!我們要以夷制夷!非把英文學好不可,所以要咬牙切齒學英文!我們學英文目的并不是為了去美國洗盤子刷馬桶,去伺侯外國人,去做丟盡祖宗八輩人的事!”所以,他的學生英文學得都非常好. 如果一個英文老師一上課就說:“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英文了。英文是世界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一個不會英文的民族是一個低等民族,英文太美了!太棒了!”這個英語老師就完全違背了教學的宗旨。教英語是要好好教我們的學生,而不是替外國人宣傳!要告訴學生雪恥圖強,打敗列強,這才是中國人的希望!傳道者不只是傳英文之道、授英文之業(yè),而要授英文之業(yè),傳愛國之道。
其實就語言而論,中國的漢語是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語言,其優(yōu)秀程度是其他語言根本沒法比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這樣既有氣概又有意境的絕句,翻譯成英語后就成了大白話“Dont you see the water of yellow river from the sky”。漢語的偉大不只是體現在語言上,更體現在用漢語所寫出的壯麗輝煌的中華民族文明史和數不清的中華文化經典文獻上,英國人看300年前的作品就看不懂了,而中國人只要在中學里學點古文就可以津津有味地看懂上下五千年人們留下來的《詩經》、《論語》、《三國演義》、《西游記》、《紅樓夢》等精妙絕倫的古典名篇,就可以津津有味地分享兩千年前孔子、孟子、墨子、莊子、老子、旬子、韓非子,孫子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思想家、軍事家給我們總結出來的人生智慧。就文字本身而言,漢字絕對是人類語言文字的精品,每個漢字都是一幅比畢加索的抽象畫還要絕妙的抽象畫,如果說畢加索的抽象畫是鎖在展覽館里的價值連城文物,那么漢字則是流傳在老百姓當中的更加值錢的大量文物,漢字的內容是中國人幾千年來智慧的結晶,漢字的形狀蘊藏著博大精深的韻律和美學,學習這樣的文字,對人的思想和智慧成長都大有好處。如果說熱愛語言,中國人應該從心里熱愛咱們的漢語,不研究英語不知道,一研究英語,和英語一對比,你就會發(fā)現漢語的確太偉大了,天生會講漢語真的是一種祖宗給你修來的福份。而目前中國人對祖國這么優(yōu)秀的文字所知太少,甚至喪失殆盡,我建議中國的每所大學里都長年開設免費聽講的漢語文化思想修養(yǎng)課,作為中國人,只有學好我們精粹的國語,真正懂得我們國家文化的偉大,才能增強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既然如此,又為什么要教英語,學英語呢?因為只有學貫中西,才能更深入的懂得中國文化,才能用更深刻的理解去翻譯國學,去將中國文化的精華更準確地傳達給西方國家,讓他們來了解和學習我們偉大的文化。因此作為教者,我們可以學習狂儒辜鴻銘。20世紀初,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鴻銘。辜鴻銘何許人也?他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亞等9種語言,獲13個博士學位,倒讀英文報紙嘲笑英國人,說美國人沒有文化,第一個將中國的《論語》、《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譯到西方。憑三寸不爛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講孔學,與文學大師列夫?托爾斯泰書信來往,討論世界文化和政壇局勢,被印度圣雄甘地稱為“最尊貴的中國人”。 辜鴻銘是東方文化的捍衛(wèi)者。辜鴻銘在北京大學講課時對學生們公開說:“我們?yōu)槭裁匆獙W英文詩呢?那是因為要你們學好英文后,把我們中國人做人的道理,溫柔敦厚的詩教,去曉喻那些四夷之邦?!弊?883年在英文報紙《華北日報》上發(fā)表題為“中國學”的文章開始,他昂首走上宣揚中國文化、嘲諷西學的寫作之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幾年里,他還將《論語》、《中庸》譯成英文,相繼在海外刊載和印行。后來又翻譯了《大學》。他的工作是創(chuàng)造性的,古老的東方理論中還加入了歌德、席勒、羅斯金及朱貝爾的有啟發(fā)性的妙語。在他之前,中國的古經典從來沒有好的譯本。
作為一個教者,辜鴻銘十幾年在西方大學求學,回國后又用二十年潛心研學國學,只為了做一個北大的教師,來把自己畢生所學教給學生,來把中國文化加以傳揚,其知識之淵博,人格之高尚, 性情之偉大是無人能及的。
3 英語教學的情感價值
無論哪個學科都可以融入個人的情感價值。英語這個學科更是如此。通過英語教學,我個人最大的體會就是,知識面要廣博,無論是物理、化學、地理、歷史、科技等各個學科的知識都要涉獵,對東、西方各國的文化都要充分了解。這對于我們教者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zhàn)。英語就是一個萬花筒,在廣泛涉獵各科知識的同時,也用自己的廣泛知識去征服學生,讓學生在英語學科的學習中感受到五花八門的世界的美妙,從而愛上這門學科。我的學生就是這樣,他們喜歡上英語課,不僅僅是為了考試去學英語,那樣太累,更多的他們是把英語課當成調料,來調節(jié)崩緊的神經。面對學生這樣的一番熱情,我當然也更多的融入了個人的情感,利用多種渠道、多種手段,讓學生去吸收和體驗異國文化。收集一些英語國家的物品和圖片,讓學生了解外國藝術、歷史和風土人情;運用英語電影、電視、幻燈、錄像等資料給學生直觀的感受,使學生對英語的實際使用耳濡目染。向學生推薦閱讀體現外國文化的簡易讀本, 以增加對英語文化的了解;邀請中外“英語通”作中外文化差異方面的專題報告;組織英語角,英語晚會等,創(chuàng)設形式多樣的語言環(huán)境,加深對文化知識的實際運用。
把個人對語言的熱愛,對文化的了解,毫無保留地傳遞給學生,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們的道德情操、審美情趣、愛國熱情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漲。
所以,學科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情感的升華。作為一名中學的普通教師,我在我的英語教學中找到了自我,我愛這份職業(y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我把我的青春給他們鋪陳光輝燦爛的將來,我把我的青絲為他們編織蔚藍的天空!雖然不是所有的人能理解,我愛這份職業(yè),雖然它只能讓我溫飽,我愛這份職業(yè),雖然它是那樣的平庸。我會在這里充實,我會在這里升華,我會在這里蒹葭蒼蒼,我會在這里站成永遠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