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梅
對于小學作文就是要求學生“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樣表達,就怎樣表達”,寫“放膽文”。這里的“自由”,從外在形式上看:即學生可以自由選擇作文的題目、材料、表達方式等,從內(nèi)在狀態(tài)來看,是兒童心靈處于無拘無束的狀態(tài)。因此,筆者嘗試以感性化角度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
一、重視生活、豐富生活、積累感受
1.擴充生活源泉,積累生活素材
作文教學強調(diào)“言之有序”,要求學生在文章的結(jié)構(gòu)和詞語上下工夫,而不去注意學生有沒有豐富的生活。所以,往往產(chǎn)生這樣一種局面:學生無話可說,卻要硬寫,硬寫不出。“啟發(fā)”實際上就是給學生“口授”,是“你照著我的意思寫”。所以,學生怕寫作文,很大一個原因是沒有素材。
2.學會感想生活,豐富生活感受
我們的學生如果有了豐富的生活,而不去發(fā)掘生活的情趣,不去體驗生活的啟示和波瀾;面對生活的多彩充耳不聞、視而不見,就不能算是真正走進生活,不算真正有了生活素材。所以,教師要教會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學會對生活有所感想。思想是文章的眼睛和靈魂,一個思想感情貧乏的人,作文就無靈氣。而一個充滿熱情,思想豐富的人,即使不接受任何技巧訓練,只要具有基本的表達能力,也會寫出動人的東西。哪怕是凡俗的事情,只要有了作者獨特的思想和感受就有了新意。
二、重視閱讀——感悟作文方法
1.課堂精讀,以讀促寫
葉老在議論讀與寫的關(guān)系時,曾提出閱讀和寫作是彼此相聯(lián)系的兩回事,指出它們之間存在著共同的“聯(lián)系點”。讀和寫是可以相互遷移的。
而語文閱讀材料都是一些極好的范文,在題材選取、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等方面都是匠心獨具。因此,可以從最根本的閱讀教學入手,引導學生在閱讀課中進行作文練筆,以讀促寫。實踐證明,以讀促寫是受學生歡迎,并能提高學生作文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
2.課外博覽,廣泛吸收
語文課程標準上指出:“提倡少作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道出了教語文、學語文尤其是教作文、學作文的真諦。
教師可以千方百計地解決小學生課外閱讀中出現(xiàn)的不會讀、不肯讀、不能讀等問題,讓“讀書”成為兒童習慣,不但要讀,而且要大量地讀。撐起“課外閱讀”這一片晴朗的天空。
3.教師下水,直接示范
在閱讀文章感悟?qū)懽魃?筆者覺得尤其可以以教師下水文為梯子引路,以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和感悟,對生活的表達和記敘,對生活的理解和思考去啟發(fā)學生。
三、重視體驗——感悟習作過程
通常在作文動筆時,我們是不會去想該注意什么方法、用什么修辭等等。如果過多考慮策略,反倒會影響寫作的思路。所以,在學生寫作過程中,教師不要老是以規(guī)范化的理念,成批地制造同類產(chǎn)品,用太多的框架、范圍去牽引學生的思路,少進行枯燥死板的作文理性指導,而應注重學生的直接經(jīng)驗和感受,放手讓學生獨立構(gòu)思、自由表達。
1.熟悉素材
如寫作《一件親身經(jīng)歷的事》,筆者這樣啟發(fā):讓我們選擇一件記憶最深感受最強烈的事。因為印象深刻的事情,總是記得特別真切,回想起來也是記憶猶新,仿佛就發(fā)生在昨天。那么,同學們能把它請清楚楚的回憶起來嗎?閉上眼睛,靜靜的在腦海里放電影,在這個電影中,你能看到當時人物的行動、神態(tài)(甚至是一個眼神);聽到他們說的話(甚至是一聲嘆息),要感受到自己的心情。要是哪個地方有點模糊呢,讓我們用想象為它上色,讓它鮮艷起來、清晰起來。
2.激情表達
如指導學生寫作《一件親身經(jīng)歷的事》,作前筆者跟同學們談話:為什么要選這件事寫?想起這件事是否給你過強烈的感情刺激、印象特別深刻?如你想寫一件激動過你的事,就一定要選最激動的。也許,它曾讓你熱淚盈眶,快樂得歡呼雀躍,生氣得七竅生煙,憂愁得郁郁寡歡,慚愧得后悔不已,傷心得現(xiàn)在想起來還要落淚,恨不得這件事馬上能重新來過……同學們已經(jīng)是十多歲的孩子了,親身經(jīng)歷過的事有很多很多,那么哪些事那些感情你曾經(jīng)深深體驗過,哪些事曾經(jīng)深深撞擊了我們的心靈,甚至終身難忘呢?從而激發(fā)動筆抒發(fā)的欲望,達到非表達不可的境界。
3.欣賞語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讓學生寫好文章,時常感受到作文的成功,提高其語言的表達效果很有必要,可是也不能專門為語言的優(yōu)化,而專門針對性地找技巧、尋方法,苦吟苦練,或者為積累而積累??梢蚤_展各種形式,滲透這種優(yōu)化語言的意識。讓學生潛移默化中,主動優(yōu)化自己的作文語言。
作者單位:貴州省大方縣雨沖鄉(xiāng)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