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勵
摘 要:新課程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自主讀書學習的平臺,使他們能主動參與,讓學生用自已喜歡的方式識字,在豐富多彩的“趣味活動”中、生活中識字來增加閱讀量,開拓學生的視野收集信息,激發(fā)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自主參與中發(fā)展,成為識字的主人,提高了識字的能力,實現了自身的發(fā)展。
關鍵詞:自主 讀書識字
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新課程應該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語文課堂?給孩子什么樣的生活呢?以識字為例,新教材中強調了堅持“早識字,多識字,快識字,開放識字,自主識字”和“在識字中加強閱讀,提高自主識字能力,在閱讀中鞏固識字,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的嶄新教學理念。在教學中,我嘗試培養(yǎng)訓練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讓學生取得識字的主動權,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下面具體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自主識字,感受識字樂趣
低年級學生觀察事物不精細,對結構復雜的字形更不易記住。因此,我在一年級語文教學中注重實踐和思考,開展了自主識字教學的一些新嘗試。
1.方式多樣化
針對孩子的個體差異,我鼓勵孩子選擇自已喜歡的方式識字。本冊教材的課文中出現的生字、新詞對學生來說并不完全是陌生的,有些生字甚至一些學生已經會讀了,所以實際教學中我沒有“一刀切”,而是讓學生自由支配,各取所需。如在學習第一首兒歌《九九歌》時,我告訴學生,哪些字你已經認識了,就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考考別人或是做做小老師教教小朋友;哪些字你還沒有認識,就可以先選擇自己喜歡的幾個,借助拼音和語言環(huán)境自學生字;或是與水平差不多的同學比賽,這篇課文中哪些字,老師沒教過,你已經會了,比比誰認識得多,認識得快。只要學生能夠盡快地記住漢字,方法不求統(tǒng)一,學生干自已喜歡干的事就不會覺得厭倦,而是一種滿足,一種心理需求的滿足。
2.活動趣味化
一年級學生識字的主要問題是他們學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決這個難題?通過實踐,我發(fā)現鞏固識字的最佳方法是讓學生進入一些趣味活動,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趣味活動中識字,寓教于樂,讓學生對識字產生濃厚的興趣。我在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開火車、摘蘋果、放鞭炮、猜字謎,撿落葉、小雞找媽媽……多種多樣的活動給學生帶來了樂趣,也使他們記住了生字。例如,編順口溜:坐一兩人背靠背,坐在土地上。運用以上方法既讓學生自己記住了生字,又鍛煉了他們說話的能力,發(fā)揮了他們無窮無盡的想象力,可以達到識字記字的效果。
3.識字生活化
很多生字的認識渠道來源于生活。例如教學生字“文”:
師:你有什么好方法能記住這個字?
生:我認識“文”,這個字我在“文具商店”的店名上見過。
生:我也認識這個“文”字,工人文化宮的“文”,我和爸爸一起去過那里。
師:再來找一找我們身邊有沒有這個字。
生:我同桌的名字里也有一個“文”字。
生:這就是語文的“文”。
通過這一過程,學生嘗到了發(fā)現的喜悅、識字的快樂。
二、增加閱讀量,開拓學生的視野
新課程規(guī)定小學生的閱讀總量不少于150萬字,就從一年級100多篇課文也不難看出,新教材大大提高了閱讀量且特別強調了學生聽說能力的發(fā)展。
1.以聽促讀
剛進一年級的學生,存在著比較大的閱讀障礙:一是識字量太少;二是閱讀技能還未掌握。因此,我一方面在課堂上發(fā)展學生的閱讀能力,另一方面讓學生多“聽”書,如讓他們多聽錄音,跟錄音讀,多聽老師范讀,這樣誘導學生早讀書、多讀書。
2.成立圖書角
為了盡快使學生駛上讀書的快車道,我在班級設立了圖書角,鼓勵學生借閱,讓每個學生與書交朋友,真正懂得“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每天早上的微型閱讀課,我讓學生拿出自己的課外書,自己嘗試著讀一讀,并定期舉行讀書反饋類比賽,激發(fā)孩子的讀書興趣。在這樣的氛圍里,學生與書結緣,有了閱讀的欲望,識字量也就越來越大,知識也會更加豐富。
三、收集信息,激發(fā)學習興趣
一年級的學生思維能力相對低下,再加上貪玩好動,對讀書不可能馬上就“如饑似渴”,必須循序漸進,逐步培養(yǎng)興趣。在教學中,我常常開展一些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接收更多的信息,從而激發(fā)學習的興趣。講故事活動是誘導學生讀書的有效方式。我每兩周安排的一次班隊課上舉行“故事會”,我根據小朋友的喜好命名為“小猴子故事賽”,每位學生準備1-2個故事,輪流講,人人必講。這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豐富了學生的頭腦。
四、營造氛圍,讓學生在自主參與中發(fā)展
參與是學生智力與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教師必須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激活學生的熱情,促使其主動參與。
要營造和諧的氛圍,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識字教學中,我們設計了這樣的開放性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說出自己從哪兒已經學會了什么字;用什么辦法記住那個字。學生自選生字匯報,學習的自主權大了,利于學生自我表現,讓每個學生在參與中體驗成功。
要營造和諧的氛圍,教師的評價語言要幽默,富有情趣,富于激勵。教學中,我們允許學生識記字形方法的多樣性,不輕易否定學生。學生在教師寬容的評價中,變得有信心、有創(chuàng)見。
參考文獻:
1.溫彭年.《建構主義理論與教學改革》
2.《江蘇教育研究》.2005年度
作者單位:連云港市大村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