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蘇
摘 要:英語中存在大量的歧義現(xiàn)象,本文從語言的三要素:語音、詞匯、語法幾方面討論了英語的歧義問題。
Abstract:There are lots of phenomena of different meanings in English.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different meanings in English from the three essential factors of language:pronunciation,vocabulary and grammar.
英語和其他語言一樣,也存在大量的歧義現(xiàn)象,即一個詞或句子可以出現(xiàn)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意思,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解釋,有時甚至截然相反。語言的歧義容易使人誤解,無論說話或?qū)懳恼聲r都要力求避免。我們研究英語的歧義,對于提高英語的表達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擬從語言的三要素:語音、詞匯、語法幾方面著手來討論英語的歧義問題,其中詞匯和語法的歧義又占主要的部分,因為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的閱讀比口頭交際所占的比重要大的多。以下分為語音歧義、詞匯歧義、語法歧義三個方面。
一、語音歧義
語音歧義是英語在讀音方面(包括語調(diào)、重音、停頓等)產(chǎn)生的歧義現(xiàn)象,一個句子由于語調(diào)、重音、停頓發(fā)生變化,句子的意思發(fā)生改變。
1.語調(diào)變化。
Will you take a bus or go by train?↑你是不是坐汽車去或者火車去?or=and即可能汽車火車都坐。
Will you take a bus↑or go by train?↓你是坐汽車去或者火車去。即火車汽車兩者擇一。
Merry Christmas!↓圣誕節(jié)快樂!/↑圣誕節(jié)快樂嗎?
I beg your pardon!↓對不起,請原諒。/↑你敢胡說!
You invite me to dinner?↓你請我吃飯?(那太好了!)/↑你會請我吃飯?
2.重音變化。下面這句話,由于重讀的轉(zhuǎn)移就可能產(chǎn)生四種不同的含義:
I didnt recommend that book.我并沒有推薦那本書(是別人推薦的)。/我并不是要推薦那本書(只不過是說了說)。/我并不是推薦那本書(而是另外一本)。/我并沒有推薦那本書(而是推薦的一本雜志,等等)。再如:
How do you know when there is wind?你怎么知道什么時候有風呢?/在有風的時候你怎么會知道(那個)呢?
They are visiting language experts.他們是來訪的語言專家。/他們在訪問語言專家。
I havent been ill for three months.我已經(jīng)三個月沒有生病了。/我不是病了三個月。
3.停頓變化。由于句子中停頓位置的變化,句子的意思發(fā)生改變。例如下面這兩個句子:
Nothing is good enough/for her.沒有一樣?xùn)|西對她是稱心的。
Nothing/ is good enough for her.對她來說,什么都沒有也行。
Did you read/that letter to the doctor?你看了那封寫給醫(yī)生的信嗎?
Did you read that letter/to the editor?你把那封信念給醫(yī)生聽了嗎?
二、詞匯歧義
1.一詞多義
句子里有多義詞,句子就可能出現(xiàn)歧義。多義詞可以是名詞、動詞、形容詞、介詞、連詞、助詞等。
Read the sentence!(sentence——句子/判決)
That was a good play.(play——話劇/比賽)
He is free now.(free——空閑的/自由的)
The man turned out an impostor.(turn out——趕走/結(jié)果是)
They passed the notice in the dark.(pass——傳遞/通過)
The man who was seen by the girl was shot.(by——被/在...旁)
she cant ride a bicycle to come here.(can——可能/能夠/可以)
英語中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很普遍,大多數(shù)詞都是多義詞,詞匯歧義的情況也就很多了。然而在實際當中并非如此,這主要是因為詞匯是存在于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而不是孤立存在的,特定的語境常常能幫助我們消除詞匯的歧義。
2.一詞多類
一個詞兼屬不同的詞類,引起句子兼屬不同的句式,產(chǎn)生歧義。如:
The doctor saw the Indian dance.那個醫(yī)生看過了那只印第安舞蹈。形容詞(印第安人的)——名詞(舞蹈)/那個醫(yī)生看見那個印第安人跳舞了。名詞(印第安人)——動詞(跳舞)
英語中一個詞兼屬形容詞和分詞(現(xiàn)在分詞或過去分詞)的情況很普遍,如:
John was insulting.(無禮的/正表現(xiàn)出傲慢無禮)
She is calculating.(有算計的/正在計算)
以上兩句是系表結(jié)構(gòu)呢?還是進行時?如果加上明確的時間狀語,歧義自然就消除了。
They were relieved.(感到寬慰的/被救濟)
The man was offended.(感到生氣的/被冒犯)
以上兩句是系表結(jié)構(gòu)呢?還是被動語態(tài)?使人迷惑。
3.指代不清引起的歧義
句子中所出現(xiàn)的人稱代詞、指示代詞、不定代詞、關(guān)系代詞等往往會使句子產(chǎn)生混亂。如:
John said he was tired.句中he可理解為John自身,也可理解為他人。
Men like Brodie and Kolmer discovered vaccines and gave them to the public,but they were not successful.讀者既可以把句中的they理解為Brodie and Kolmer,也可理解為vaccines,因而產(chǎn)生混亂。又如:
She told me that Joe had come,which pleased me.究竟which指的是She told me呢?還是Joe had come呢?這里的which顯然使讀者感到混亂。
三、語法歧義
1.層次不明確引起的歧義
一個名詞前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修飾語,修飾的層次可以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解釋,從而產(chǎn)生歧義。如以下幾類:
形容詞+名詞+名詞
fresh strawberry ice cream(新鮮的草莓冰淇淋/用新鮮草莓制作的冰淇淋)
deep love movies(內(nèi)容深刻的愛情影片/有關(guān)深摯愛情的影片)
hot evening drink(熱的晚間飲料/炎熱的夜晚飲用的飲料)
形容詞+形容詞(過去分詞)+名詞
the deep blue sea(深的藍色的海洋/深藍色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