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國宏
阿西莫夫是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科普作家之一。他自幼聰明,屬于“天賦極高者”,阿西莫夫一直為此自豪。一次,一位汽車修理工給他出了一道題:“一個聾口亞人到商店買釘子,他對售貨員做了這樣一個手勢:左手兩個指頭立在柜臺上,右手攥拳做出敲擊的樣子。售貨員見狀,給他拿來一把錘子;聾啞人搖搖頭,指了指立著的那兩根指頭。售貨員明白了,聾啞人想買的是釘子。聾啞人買好釘子走后,進來一位盲人,他想買一把剪刀。請問:盲人將會怎樣做?”阿西莫夫立即答道:“盲人肯定會這樣——”阿西莫夫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的手勢。修理工笑了:“對不起,您猜錯了!盲人想買剪刀,只需要開口說‘我買剪刀就行了,他干嗎要做手勢呀!”這件事對阿西莫夫影響很大,
《大清稗史》中記載這樣一則逸事:體仁閣大學士劉墉因在朝堂之上直言進諫,惹得“龍顏”大怒。乾隆皇帝當堂做了兩個“紙鬮”——名曰“生死鬮”:兩個紙閻上分別寫著“生”和“死”字,劉墉抽到“生鬮”便可以活命,抽到“死鬮”便會被處斬。其實這兩張“紙鬮”寫的都是“死”字,這是乾隆皇帝有意難為劉墉。如果換了別人,無論抽到哪張“紙鬮”,都難逃一死;而聰明的劉墉早就猜到了這一點,他靈機一動,上前抽出一張“紙鬮”,看也沒看,便一口吞下肚去!剩下那張“紙鬮”被當堂打開,上面寫的是“死”字。這就證明劉墉方才吞到肚里的那張“紙鬮”是“生鬮”。于是,乾隆皇帝只好當堂赦免了劉墉。
阿西莫夫“剪刀差”和劉墉“吞閹”告訴世人一個道理:有些時候,困住我們手腳、阻止我們前進和成功的,并不是我們的勇氣不夠、力量不夠或條件不足,而是那些我們經(jīng)過多年積累的經(jīng)驗。那些經(jīng)驗所引發(fā)的習慣性思維像一條粗大的繩索,把我們?nèi)碌乃季S、發(fā)散的思維捆得緊緊的、死死的,使之一成不變地進入了一個死胡同,形成一種思維定勢,導致我們“作繭自縛”“裹足不前”“坐以待斃”。只有走出自設(shè)的思維胡同,擊碎思維定勢,激活全新思維,我們才能像劉墉那樣“靈機一動”“計上心來”,踏上成功的彼岸。
在這個世界上,束縛人的,往往是自己的思維:
在這個世界上,挽救人的,往往也是自己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