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鶴同
圣地亞哥·拉蒙·卡哈爾,1852年5月1日出生在西班牙北部比利牛斯山區(qū)阿拉貢的貝梯里阿??ü柕母赣H是一名外科醫(yī)生,他沒有文憑,靠刻苦自學當上了薩拉戈薩大學教授。
卡哈爾小的時候非常頑皮。他愛繪畫,曾幻想當個畫家,也愛舞刀弄槍。最喜歡的游戲是與小朋友“打仗”。他討厭學校的嚴格紀律和各種規(guī)矩,憤怒地稱之為“恐怖統(tǒng)治”??ü栆驗椴皇匾?guī)矩,在學校經(jīng)常受到各種處罰,所以學期還沒有結束,他就盼著快點放假。以便從學校里解放出來,
有一次,卡哈爾真的被“解放”了,那是因為一次大禍造成的??ü栐诙啻巍按蛘獭焙螅X得光用假刀假槍不過癮,他要造一門“大炮”,向“敵人”顯示自己的實力。他反復琢磨后,居然真的造出一門“大炮”。在一次“戰(zhàn)斗”中,“大炮”轟然一聲,把一位小朋友給打傷了,險些鬧出人命來。受傷小朋友的家長請來了警察,把卡哈爾抓去拘留了3天??ü枏木辛羲鰜砗?,父親狠狠地把他訓斥了一頓,決定不再讓他上學讀書,讓他去學手藝??ü柶鹣葘W的是理發(fā),后來學修鞋。
卡哈爾天生愛動,而且心靈手巧。他理發(fā)、修鞋學得很快,手藝嫻熟,像個老師傅。但是,他的父母畢竟是有知識的人,讓他學手藝,也是一氣之下做出的決定。讓孩子輟學心里很不安,總覺得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失之簡單,甚至太粗暴了。一年之后,父親重新把卡哈爾送進了學校。然而,卡哈爾又一次黯然神傷地離開學校,回了家。這一回,卡哈爾的父母開始認真地討論兒子的發(fā)展問題。他們感到也許是學校的教育方式的確不適合兒子,于是父親干脆把他帶在自己身邊學習。
從此,父親就成了卡哈爾的“家庭教師”,直接擔負起教育兒子的責任??ü柕母赣H是外科醫(yī)生,于是他就結合自己的專業(yè),先教卡哈爾學習骨骼方面的知識。為了讓兒子學得更好、更快些,父親不僅講解教科書上的骨骼結構圖,還親自帶卡哈爾去墓穴挖取人的枯骨,然后父子倆一起清洗處理,制作成骨骼標本。起先,父親擔心卡哈爾會害怕,沒想到卡哈爾對骨骼研究十分感興趣,一邊目不轉睛地看父親制作標本,一邊津津有味地聽父親傳授知識,還不停地提問。
不久。父親安排卡哈爾學習描繪解剖圖形。從小就對繪畫感興趣的卡哈爾,精心繪制了人體的各種骨骼圖。經(jīng)過三年學習,卡哈爾17歲時繪制了一整套人體解剖的彩圖,圖形逼真、精美而準確,連父親都自愧弗如,并執(zhí)意要公開出版兒子的作品。
父親的親自培養(yǎng),為卡哈爾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培養(yǎng)了他對解剖學的興趣。后來,卡哈爾進入了父親工作的薩拉戈薩大學醫(yī)學院讀書,21歲時畢業(yè)??ü栆驗榉酆蜕〉R了兩年學習時間,23歲時赴西班牙最高學府馬德里大學攻讀醫(yī)學博士,1877年取得博士學位。由于卡哈爾成績優(yōu)異,不久,便被母校聘為解剖學教授,那年他才25歲。
卡哈爾專注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結構的研究,他系統(tǒng)地觀察了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研究大腦皮層的灰質區(qū),從而弄清了人體神經(jīng)系統(tǒng)結構,提出神經(jīng)元學說,并于1906年和卡米洛·高爾基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yī)學獎。饒有興味的是,在700多位榮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巨匠中,沒有系統(tǒng)接受過小學、中學教育的學者,可能只有卡哈爾一人,真可謂小頑皮玩出了“大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