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彩琴
【摘要】 豬副傷寒又名豬沙門氏桿菌病,是由沙門氏桿菌屬的豬霍亂桿菌、豬傷寒桿菌所引起的仔豬感染的一種傳染病。急性者稱為敗血病,慢性者為壞死性腸炎,有時發(fā)生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本文將對豬副傷寒病進行綜述,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 豬 副傷寒病 診治
1.流行特點
本病發(fā)生于6月齡以下的仔豬,以1-4月齡內發(fā)生較多。豬副傷寒的病原體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廣,包括健康豬的腸道。當豬營養(yǎng)不良,飼料中缺乏維生素和礦物質,母豬缺奶,或管理不當,如飼料變質,豬舍潮濕、氣候突變、受涼、長途運輸和發(fā)生其他疾病等,使機體抵抗力降低,這些沙門氏桿菌迅速繁殖,侵入機體而引起發(fā)此病。如果本病一旦在豬群中發(fā)生,病菌連續(xù)通過若干易感豬體后,毒力增強,此病由散發(fā)而成為地方流行性或暴發(f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但以多雨潮濕的季節(jié)多見。
2.臨床癥狀
該病主要感染斷奶后仔豬 (2-4月齡) ,通常情況呈散發(fā)狀,在飼養(yǎng)管理條件不良的情況下均可暴發(fā),此病無明顯的季節(jié)性。該病易與豬瘟、豬氣喘病等混合感染。
2.1急性型(敗血型):常發(fā)于仔豬斷奶后不久。主要表現(xiàn)為突然發(fā)病,體溫達到41℃左右,食欲減退或廢絕。發(fā)病初期有便秘,隨后下痢,稀便惡臭。病發(fā)前3天,在鼻端、耳尖、腹部及四肢的皮膚上呈紫色,病豬精神呆滯,身體搖晃,體溫開始下降。病程到3—5天,病豬大多數(shù)死亡。
2.2慢性型:屬最常見病型。一般是由急性型轉變而來,病情較急性不明顯或緩和,病豬體溫略微有所升高,精神萎靡,喜臥,病初期偶有便秘,后期轉變到腹瀉,糞便惡臭并呈黃色或黃綠色,糞便內混有血液、壞死組織或纖維素絮片等狀物,病情嚴重時,可導致肛門失禁。病豬體態(tài)漸漸消瘦,最終身體因脫水而死亡。
3.病理變化
急性者通常脾腫大,顏色較深并帶藍色,切面呈藍紅色,脾髓質僵硬。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充血及出血。肝有輕微腫大,偶見極為細小的黃灰色壞死小點。全身各粘膜、漿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點,腸胃粘膜可見急性卡他性炎癥。亞急性和慢性者豬體消瘦,部分病豬皮膚有痂樣綠豆大皮疹,特征性病變是盲腸、結腸、回腸后段壞死性腸炎,腸壁增厚,粘膜上覆蓋著一層灰黃色腐乳狀物質,邊緣有不規(guī)則的潰瘍面,剝開底部可見紅色。腸系膜淋巴結索狀腫脹,部分呈干酪樣變。脾稍腫大,呈網(wǎng)狀組織增殖,有時肝可見黃灰色壞死小點。肺的心葉、尖葉和隔葉前下緣有時發(fā)現(xiàn)肺炎實變區(qū)。
4.實驗室診斷
4.1無菌操作取肝臟、脾臟、膽汁和心血。分別接種S.S.瓊脂培養(yǎng)基和改良S.S.瓊脂培養(yǎng)基(即在S.S.瓊脂培養(yǎng)基里添加0.5%胰蛋白胨或月示胨),在37℃培養(yǎng)24h可見均一、圓形、光滑、濕潤、乳白色的小菌落,革蘭氏染色鏡檢為革蘭氏陰性中等偏小的球桿菌,血平板上不溶血。
4.2無菌取肝、脾、肺、腎、淋巴等組織。研磨加適量PBS,2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腹腔接種小鼠4只,每只接種0.5 m1,2只接種PBS作對照,小鼠于接種病料后第5-12天死亡。
4.3用分離細菌接種生化培養(yǎng)基。48 h能發(fā)酵葡萄糖,甘露醇。利用枸櫞酸鹽,甲基紅試驗陽性,靛基質、硫化氫試驗陰性。
4.4用藥敏試紙對分離細菌進行檢驗。結果丁胺卡那霉素、先鋒霉素、菌必治、復達欣、氟嗪酸等高敏;氟哌酸中敏;慶大霉素低敏;紅霉素、磺胺、氨芐青霉素、四環(huán)素等耐藥。
5.綜合防治措施
5.1預防
5.1.1加強飼養(yǎng)管理,增強機體抗力,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首先應改善飼養(yǎng)管理和衛(wèi)生條件,消除發(fā)病誘因,增強仔豬的抵抗力。常發(fā)本病的豬群可在飼料中添加土霉素、金霉素等抗菌素,但如發(fā)現(xiàn)產(chǎn)生抗藥性,應改用其他藥;當發(fā)現(xiàn)本病時,立即進行隔離消毒;病豬尸體應深埋,防止病菌散布和人食后中毒。
5.1.2預防接種。 我國生產(chǎn)的仔豬副傷寒活菌苗適用于1個月齡以上的哺乳或斷乳的健康仔豬。按瓶簽說明進行注射或口服。
5.2治療。在改善豬的飼養(yǎng)條件、管理方法的基礎上進行隔離治療,可能達到較好療效。同時用藥劑量要充足,注射維持時間宜長。
5.2.1抗生素療法。常用的是土霉素、新霉素和強力霉素。土霉素:口服,每日每千克體重50—100毫克,分2—3次服;肌注,每千克體重40毫克,一次注射。新霉素:口服,每日每千克體重5—15毫克,分2—3次服。強力霉素:口服,每次每千克體重2—5毫克,每日1次。
5.2.2磺胺類療法?;前吩鲂Ш蟿┋熜л^好?;前芳谆悙哼?SMZ)或磺胺嘧啶(S D)每千克體重20—40毫克,加甲氧芐氨嘧啶(TMP或DVD)每千克體重4—8毫克,混合后分兩次內服,連用1周?;蛴脧头叫轮Z時(SMZ-TMP),每千克體重70毫克,首次加倍,每日內服兩次,連用3-7天。
5.2.3大蒜療法。將大蒜5—25克搗成蒜泥,或制成大蒜酊內服,1日3次,連服3-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