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m芳
去印度工業(yè)城市艾哈邁達巴德旅游的人,有兩個地方不能不去:在圣雄甘地的故居里緬懷印度的“國父”;去新幸運餐廳吃飯。新幸運餐廳是一家“墳墓餐廳”,圍繞在就餐者身旁的就是一座座墳墓。
在好友辛格的大力推薦下,我終于鼓起勇氣去“墳墓餐廳”一探究竟。本來嘛,去餐廳吃飯,應該選擇一家環(huán)境優(yōu)美、飯菜可口的餐廳,和墳墓為“伴”,著實讓人感到壓抑和恐懼。可辛格說,去“墳墓餐廳”吃過飯的人,會對生死有全新的領悟。
新幸運餐廳的外表和其他餐廳沒有什么區(qū)別,典型的印度風格的裝潢,門口用英語書寫的“新幸運”格外醒目。然而,走進餐廳,立即就覺得不同。餐廳里燈光昏暗,地上是一個個綠色的墳墓,墳墓上燃著一根根蠟燭,在微風的吹拂下,燭光閃動,仿佛點點“鬼火”,煞是恐怖。我嚇得轉身想跑,辛格一把拉住我,說:“沒什么好怕的,有我呢!”我把心一橫,既來之則安之。
我和辛格找了一個位置坐下,辛格叫侍者上了醇香的孟買奶茶、美味的印度點心和這家餐廳的招牌菜品“奶油卷”。面對美味,我卻一點兒食欲也沒有,睜大了眼睛環(huán)視四周,生怕墳墓里的妖魔鬼怪會突然出現(xiàn)。
過了一會兒,我發(fā)現(xiàn),餐廳里的墳墓都不是很大,一個個小小的水泥棺材露出地面,大概有人的小腿那么高。這些棺材都是綠色的,上面放著鮮艷的干花。棺材隨意散放在餐廳的角落,和餐桌搭配得錯落有致。侍者們很熟悉餐廳的格局,手里舉著托盤,嘴里哼著小曲,“翩翩起舞”于棺材中間。
杯中的奶茶冒著熱氣,似乎給這個“陰冷”的餐廳帶來了一絲人間的溫情。我一邊品嘗著美味的點心,一邊聽好友辛格講述這家餐廳的來歷。
這家餐廳已有四十多年的歷史。上世紀50年代,這里只是一片墓地,周圍也沒有高樓大廈。已故的穆罕默德先生是這家餐廳的創(chuàng)始人,他先是在這里擺了個茶攤兒,茶攤兒的生意越來越好,穆罕默德的生意也越做越大,餐館的墻壁漸漸將一座座墳墓包圍進來。后來,餐廳由現(xiàn)在的老板克里山·奈爾先生接手,他雖然不知道餐館里埋葬的是何方神圣,但他并不介意,他覺得,這些墳墓代表著運氣,會給餐館帶來越來越多的生意,也會給客人們帶來好運。因此,他一直拒絕清理這些墳墓,還給餐廳取了個很好聽的名字:新幸運。
現(xiàn)在,“墳墓餐廳”已經(jīng)成為當?shù)厝松畹囊徊糠?。早?中老年人在這里喝茶,順便翻翻報紙、聊聊政治;晚上,年輕情侶們在這里共享燭光晚餐。在座座墳墓上燃起的點點燭光,可能讓中國游客想到“鬼火”,但當?shù)厝藚s覺得很浪漫。一個名叫穆罕默德·塔亞夫的侍者告訴我,他和朋友們“經(jīng)常在這里聚會”:“墳墓在印度是神圣的,它們象征著美好,會給我?guī)砗眠\?!?/p>
用餐完畢,我和好友辛格走出餐廳,忽然覺得“墳墓餐廳”并不那么可怕。在這里就餐,與墳墓為“伴”,能讓人品出生命的寶貴。
摘自《時文鮮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