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同印
電視隱性采訪是加強輿論監(jiān)督。捕捉鮮活、真實素材的有效手段。電視新聞是黨和政府的喉舌。也是人民的喉舌。既要堅持“團結、穩(wěn)定、鼓勁”和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也要對一些錯誤思潮、不正之風、違法亂紀現(xiàn)象進行公開批評,對政府職能部門進行輿論監(jiān)督?;诙喾N原因,顯性采訪往往捕捉不到事實的真相。唯有隱性采訪。才能深入到表象背后的真實。
電視隱性采訪的對象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電視新聞?chuàng)碛杏^眾多、影響大。曝光批評尤其要注意批評事實的典型性,要抓得準,有的放矢,擊中“要害”。選題要從政策的、法律的和社會公德的高度展示利弊,指出危害,引導正確的方向,發(fā)揮電視宣傳工具的戰(zhàn)斗作用。
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是隱性采訪的原則。隱性采訪雖然能夠捕捉到一些原生態(tài)的鏡頭,但電視記者在采制批評新聞的過程中,會對所報道的事物形成一定的觀點,這就要求記者必須實事求是,一定要注意采訪、報道態(tài)度的客觀性,切忌帶有明顯的主觀色彩,要用事實說話。不要以感情色彩強烈的語言、語調說話,更不能強加于人。
電視隱性報道只適用于不便于顯性采訪的特定場合。隱性采訪的目的不是為了抓人把柄,而是為了真實地反映問題,從而引起人們的重視,克服和解決這些問題。因此不能濫用這種報道方式,凡是能夠運用顯性采訪的。還是要盡量采用顯性采訪。以求得被采訪對象的合作。只有在被采訪對象不愿或拒絕采訪而又明顯侵犯他人合法權利、違背法紀道德時。方可采用隱性采訪。
電視隱性采訪必須堅持有組織、有領導的原則。電視隱性采訪不是為了“聳人聽聞”、嘩眾取寵。也不是為了招攬觀眾、增加收視率。更不能帶著某種心態(tài)或目的去搜集證據(jù)整人。說到底它還是通過批評監(jiān)督。解決一些既是人民群眾最關心、要求最強烈,也是黨和政府最重視并急于解決的問題。因此在決定選題和實際操作中,必須有組織、有領導地進行,記者不能隨心所欲,自作主張,不加請示,獨斷專行。
任何電視宣傳。都必須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電視隱性采訪和報道也不例外。必須有利于社會主義事業(yè),有利于社會大局的穩(wěn)定,有利于調動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性。
隱性采訪要注意把握好政治方向,精心策劃。掌握分寸。電視隱性采訪畢竟不同于顯性采訪,其特殊的運作形式和社會效果,對采訪者提出了更高的思想、業(yè)務要求。記者在實際操作中,必須始終把握好政治導向。對那些原因復雜而一時又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與現(xiàn)象。不能輕率地采用隱性采訪作公開曝光。對隱性采訪中當事人不著邊際的話語。也不能有聞必錄、有聞必報。特別是一些群眾反映強烈、政府一時又無法解決的問題。諸如大城市的住房緊張及有關民族、宗教等方面政策性很強的問題,不能讓被采訪人信口開河,必須精心策劃,嚴格取舍,掌握分寸。
電視隱性采訪的選擇對象必須是違背法律、紀律、道德的丑惡行為,要采得實、揭得準,要給政府幫忙,不能添亂?,F(xiàn)實生活中常常遇到有些人只能表揚,不能批評。表揚有過頭,他笑而納之;批評稍有差錯。就無休止地糾纏,鬧得你不得安寧。這就要求采訪者認真學法用法,通曉章紀和各類道德規(guī)范要求,采訪中嚴格按章辦事、實事求是,不能有半點疏忽大意,報道時嚴格篩選組織,盡力給政府幫忙,而不能作繭自縛,給政府添亂,給自己惹麻煩。
隱性采訪后的電視曝光。應該注意批評與表揚相結合。注意批評的回聲。一旦問題得到解決后。在被批評單位或個人改正錯誤和效果顯著時,應及時予以報道。比如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報道309國道山西段亂收費的節(jié)目播出后,引起山西省委、省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迅速整改并嚴肅查處了當事人,電視媒體也及時反饋這一信息,使被批評和查處的人從批評中得到教益,能知錯就改;同時,廣大受眾也能引以為戒,從批評的回音中得到教育和啟迪,感到電視批評有戰(zhàn)斗力。從而也提高了電視新聞在觀眾中的威望,使觀眾有了問題樂意通過電視報道求得解決幫助。
電視采編人員要不斷加強學習和調查研究,提高駕馭電視隱性采訪的能力。通過電視隱性采訪進行批評報道的記者,常常會碰到冷面孔、坐冷板凳。也會遇到無理刁難、恐嚇,甚至會成為訴訟對象。這就要求記者有強烈的責任心,有為真理而赴湯蹈火,鞠躬盡瘁的精神,有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的自我壓力。說穿了,隱性采訪關鍵在于如何去掌握它。掌握好了,隱性采訪毫無疑問會成為輿論監(jiān)督的有力武器;掌握不好,不但起不到應有的作用。還會惹是生非。變成新聞侵權。作為新聞單位的領導,要根據(jù)各自新聞傳媒的特點,認真規(guī)劃題材,策劃和指導好隱性采訪。作為各級地方黨政領導和主管部門領導,也應在新聞紀律和新聞工作者職業(yè)道德準則許可的范圍內(nèi),熱情支持記者實施輿論監(jiān)督,敢于為記者撐腰,鼓勵記者有膽有識地開展工作。
編校:張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