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東
潛規(guī)則是傳統習俗的一部分,因而能跨越時間,具有幾乎是貌似永恒的耐久性質
最近一期的《SOHO小報》上有吳思的一個訪談,談老子,很有意思。他認為圣賢大致可分兩種,一種是對統治者說話的,搞“進言”或“訓誡”,一種則是對老百姓說話,后者如耶酥。中國古代的圣賢,無論孔孟還是老子,說話的對象都是統治者。《道德經》是一本“進言”的書,看似格言集,實際上卻有內在的邏輯。吳思梳理老子的邏輯,最后得出一條“老子曲線”。簡言之就是,當統治者給予民眾以自由,自身的利益反而會增加,會出現所謂雙贏的結果。但民眾的自由到達一定程度后,將出現一個拐點,統治者的利益逐漸受損,以至最后歸零。于是,一個民選的政府就是其必然的結果了。正是在那個拐點上,老子與民眾分道揚鑣了,主張抑制民眾的需求。因此“圣人之治”的本質是“虛其心,實其腹,弱其智,強其骨,恒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不敢、弗為而已……”也就是說,允許其物質追求,而杜絕精神向度。
竟然有人這樣閱讀老子,當真令我耳目一新。于是去書店購買書時我便買了一本吳思的名著《潛規(guī)則》。
“潛規(guī)則”一詞如今已名揚天下,流行于世,但在大多數情況下,用來指娛樂圈中的性賄賂或性交易。然而10年以前并沒有這個概念,“潛規(guī)則”是吳思深感于中國社會歷史與現實的某些熟視無睹積弊,殫思極慮發(fā)明出來的。按他自己的話說,“從1974年開始,就憋著東西說不出來了,就知道有個東西,但表達不好……” 吳思是“潛規(guī)則”概念之父,但他的“潛規(guī)則”和我們所談論的娛樂圈“潛規(guī)則”并非是一碼事,或者說“潛規(guī)則”專門用于娛樂圈不免是大材小用了。當然了,也幸虧娛樂圈的興旺發(fā)達,使得“潛規(guī)則”一詞長盛不衰,并進入了修訂本的《現代漢語詞典》。
吳思的“潛規(guī)則”是指什么?我的理解是,就是在正式的法律、法規(guī)之外的某種通過默契確認的規(guī)則系統。它上不得臺面,卻比正式的法規(guī)更有效實際地支配著中國人的生活,支配著官與民的關系,尤其是支配著官場的運作。潛規(guī)則是傳統習俗的一部分,因而能跨越時間,具有幾乎是貌似永恒的耐久性質。當然,潛規(guī)則的出現并不是無事生非,它根植于官對民而言的“合法傷害權”,是權力集團或個人為擴張自身的利益發(fā)明實踐的玩意兒。這又與吳思所言的“血酬定律”有關。
我發(fā)現,吳思非常熱衷于發(fā)明概念,比如在《潛規(guī)則》一書中就有“晏氏轉型”、“崇禎死彎”等概念的發(fā)明。發(fā)明概念的目的,按作者的話說就是為了“說透”, 或者一語中的,為了捕捉現象后面的核心或者下面的根莖。比如“潛規(guī)則”所指向的歷史、現實,其實每一個中國人都是了然于心的,但苦于詞不達意。和這一概念類似的說法有“國民性”、“不正之風”、“權錢交易”、“腐敗”、“陋規(guī)”等等,但沒有一個具有“潛規(guī)則”的概念所包含的光照性。通過閱讀吳思,我想到一個問題,就是概念的發(fā)明常常被用于模糊事實、掩蓋真相,但有時,卻也可以揭露真相,直抵事實所在的根基??上У氖?這年頭掩蓋真相的概念產生的速度,遠遠大于揭露真相的概念產生的速度。
因此,《潛規(guī)則》這樣的書不可多得,吳思這樣的思考者也讓我敬重。我佩服吳思冷靜、理性、專注的氣質,更有感于他對現實的憂患和對普通民眾懷有的“公義”之心。幸虧這幾句話是我說的,如果是吳思的自詡,那就脫不了現階段知識分子自我感動實則無聊的窠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