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岡
2007年12月我參加了“廣西青少年科學DV活動師資培訓班”,從中體會到科學DV與傳統(tǒng)的科學探究方式的不同,似乎更能吸引青少年的興趣。因此,我決定拍一部科學DV作品來參加08年的廣西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并觀察拍攝科學DV這個活動對培養(yǎng)青少年科學素養(yǎng)的促進作用。
在同事的推薦下,我選擇了三個高二的學生組成課題組來活動,這三個學生是同班同學,相互間的關(guān)系不錯,比較勤快,對做研究有興趣,其中一個學生還參加過全國創(chuàng)新大賽,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經(jīng)過多次商量后,學生們選擇拍攝《蝸牛補鈣》這個課題。制定好研究計劃后,學生們就開始動手做實驗,并用DV機記錄實驗過程。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實驗尚未有結(jié)果,就遇到2008年初南方的大雪災。南寧的氣溫比往年低了很多,于是蝸牛都休眠了。學生們緊急制作了保溫箱,將蝸牛連同實驗器材一起放進保溫箱,用白熾燈來加熱,維持保溫箱內(nèi)20多度,但蝸牛仍然不怎么活動,因此《蝸牛補鈣》拍攝被迫停止。
過完寒假,離提交作品參加廣西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的截止時間也近了,學生們也不想放棄這次比賽,但氣溫仍然很低,拍什么好呢?學生們想了很久依然沒有頭緒??粗鴮嶒炇依镆淮蠖研菝叩奈伵?,我突然想到也許可以利用這些蝸牛來做文章,和學生們討論后,決定研究休眠蝸牛蘇醒的條件。
學生們通過觀察和上網(wǎng)查資料,提出了有可能促使休眠蝸牛蘇醒的條件:溫度變化、濕度變化、氧氣含量、外界的聲音或振動等因素,然后根據(jù)這些條件設(shè)計了實驗:
考慮到一個活潑而帶有懸疑味道的片名更能引人注目,因此我為這部科學DV起名為《誰能喚醒沉睡的蝸?!?。
對我來說,《誰能喚醒沉睡的蝸?!愤@部DV有太多令人不滿意的地方。創(chuàng)新是我最看重的環(huán)節(jié),但這部片子卻沒有多少有創(chuàng)意的地方。另外,片子的拍攝水準一般,鏡頭給的不是很到位,雖然經(jīng)過補拍,仍然不理想。由于沒有偏振鏡頭,玻璃實驗器皿反光嚴重,所以未用輔助燈光,導致畫面亮度不足,色彩不鮮艷。學生們的普通話不標準也讓人無可奈何。雖然有種種不足,但這部片子的比賽成績竟然不錯,還真是讓我有些臉紅。
指導學生完成《誰能喚醒沉睡的蝸?!愤@部片子后,我對科學DV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拍攝科學DV的目的是以鏡頭為筆,在屏幕上書寫論文。因此,與傳統(tǒng)的論文相比,科學DV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
1、表達形式新穎、時尚,更受青少年的歡迎;
2、研究過程比較好玩,青少年更容易堅持到底;
3、研究過程與成果表達清晰,可信度高:
4、對書面表達能力偏弱的青少年來說,用畫面來表達研究過程和成果更符合青少年的特點;
5、信息容量大,視頻畫面引人注目,信息傳遞符合現(xiàn)代社會快速閱讀的特點。
當然,拍攝科學DV也不是簡單的事情,要拍攝出高質(zhì)量的科學DV,也需要一定條件:
1、拍攝者要有嚴謹?shù)目茖W探究態(tài)度;
2、對拍攝者的水平有一定要求;
3、拍出的片子應(yīng)有一定的新穎性;
4、對拍攝者的水平有一定要求;
5、優(yōu)美的畫面與真實的場景不容易重合,對拍攝者的預判能力有較高要求;
6、對剪輯、配音等后期制作有較高要求。
7、指導老師應(yīng)具備指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能力,并了解DV拍攝。
拍攝科學DV是一件有趣的工作。今后,我還要再發(fā)動學生來拍攝,希望能拍出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