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鐵
【摘要】基于2007年XM晚報的部分問題文章及點評,表明S市著名晚報的科技傳播質量仍有問題,其科技傳播水平要進一步提升。推而廣之,報紙都應重視并提高科技傳播水平和報紙素養(yǎng),為受眾提供優(yōu)質服務,為提高國民科學文化素質、國家軟實力以及科學發(fā)展做貢獻。
【關鍵詞】科技傳播 報紙 質量 科學發(fā)展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a comment on some questionable articles published on XM Evening News in 2007. We should notice that this famous Evening News of Shanghai still have problem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so it must improve its level in that. By extension, all the newspap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ir level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for providing good quality news. It is very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of newspapers to improve the civil cultivation in science, the national soft-power and the evolution of science itself.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newspapers, level, evolution of science
(一)
以物理學眼光觀察時下《新民晚報》的一些文章,它存在著科學性、規(guī)范性等問題,且出現頻度較大。這里是2007年筆者的部分讀報手記,供參考。它從一個側面反映某些平面媒體的科學傳播水平要改進、應提高;有關方面要重視此事,不能太樂觀。
1、《新民晚報》(下同,不再標明)2007年1月10日社會新聞版“卡車急剎卷鋼壓扁駕駛室”一文,其中“---20噸平板卡車---因車速過快,為避讓前面車輛緊急剎車,車上一卷重達2噸的卷鋼突然脫離向前滾動,在車輛慣性及巨大沖擊力下,卷鋼將駕駛室壓扁---”;這段敘述不妥。緊急剎車時,車上未固定好的卷鋼會因自身的慣性向前運動,不是因“車輛的慣性及巨大沖擊力”而向前運動;巨大沖擊力的說法也不妥,這里沒有什么沖擊力。
2、2007年2月1日生活之友版“水火相濟 陳修園參悟天地造化”一文,“---東阿地下水每50千克比一般水重1、5至2千克---”,此話不妥,難以理解。同體積的水,因密度不同其質量會不同。按照原文的意思,引文改為“同體積的水,東阿地下水比一般水重1、5至2千克---”較妥。
3、2007年3月31日(B8)“飛人”一文,其中“---水蒸氣的體積是水的好幾百倍”,“火箭騰飛器的功率可達800馬力---”均有點問題:
(1)“水蒸氣的體積是水的好幾百倍”如何讓人理解?其前提是什么?因此,這句話擬明確條件,比如:相同質量、相同溫度下等。
(2)“馬力”這個單位已不是法定的功率單位,應當廢除;理當用“瓦”這個法定的功率單位。
4、2007年4月6日(B23)“電腦輻射對婦女生育無害”一文,其中“‘電腦的輻射(應為磁場,電腦不發(fā)出輻射)使婦女生育畸形兒---”和“電腦輻射(應改為磁場)不會影響胎兒性別---而且輻射會在短期內消失”存在問題:
(1)括號中的“應為磁場”均不對,電腦工作時既輻射電場,又輻射磁場;電腦輻射的電場、磁場的頻率都很低。電腦輻射屬電磁輻射(電磁能量發(fā)送到周圍空間的現象),電腦輻射的是低頻電磁場(互為依存的電場和磁場叫做電磁場),不僅僅是磁場。
(2)有交流電就會有相應的電磁場,電腦使用市用交流電才能工作,所以括號里“電腦不發(fā)出輻射”一說是不對的,“電腦輻射”這類說法則是正確的。
(3)電腦“輻射會在短期內消失”這樣的說法也不對,只要電腦在工作,它就會產生輻射,不會在短期內消失;電腦輻射包括可視屏幕和主機等的輻射。
(4)該文的“無害論”是不妥的,它會誤導讀者、受眾。長期地在電腦前工作,電腦的電磁輻射對人肯定有害,尤其是青少年。
5、2007年4月6日(B23)“健康使用手機要領”一文,其中“---手機充電插座會產生1400毫高斯電磁波;離充電插座30厘米以上,電磁波強度則降至2毫高斯以下”和“---大量的手機電磁波在車內來回反射,電磁波密度大大超過國際安全標準”,有點問題:
(1)“毫高斯”是磁場強度的一種單位(非法定物理單位,已不再使用),不是電磁波強度的單位。電磁波中有變化的電場,也有變化的磁場,其強度不宜只用電場或磁場的大小來衡量、表示。
(2)電磁波強度以在單位時間內通過與電磁波傳播方向垂直的單位面積的能量,即能流密度度量,它的單位是瓦每平方米。有時,電磁波強度也用電磁波的輻射功率表示,其單位是瓦(W)。
(3)“電磁波密度”用“電磁波強度”為宜。
6、2007年4月20日(B23)“正確面對電腦保健”一文,問題如下:
(1)該文的表格(電腦陰極射線管顯示器發(fā)出的磁場實測值和國際標準對照表)是混亂的,應取消其第二行,并將該行后兩項內容整體上移至第一行的空白處,其他再做修改;
(2)表格第一縱行的標題是“頻率”,因此,該行中放入“磁通密度”是不妥的,“磁通密度”與頻率是兩個不同的物理量;
(3)表格第二縱行里的ELF,應放在第一縱行“極低頻”的右邊;
(4)第二縱行里的“100—50 T”要移到第一行“50—100Hz”的右側。
(5)“---小于100kHz者沒有輻射,而稱之為‘電場和‘磁場”,“---電腦的頻率85kHz,小于100kHz ,根本沒有所謂的‘輻射”。認定頻率小于100kHz就沒有輻射,這種觀點不妥。極低頻(50—100Hz)和甚低頻(15—85kHz)的交流電都會產生電磁場,都有電磁輻射,只是強度不同罷了。
7、2007年5月11日(3)“合格安全帽抗沖擊和抗刺穿”一文,其中“5公斤重的鋼錘從1米高度自由落下,按照標準,安全帽必須能吸收4900牛頓---”,科學性上有問題:
(1)“5公斤重的鋼錘”其重力為49牛頓,不是4900牛頓;
(2)“5公斤重的鋼錘從1米高度自由落下”,其最大動能是49焦耳,也非4900焦耳;
(3)重力為4900牛頓的物體,其質量約是490千克(公斤),不是5千克(公斤)。
在“5公斤重的鋼錘從1米高度自由落下”的前提下,“安全帽必須能吸收49焦耳的能量”才是正確的。
8、2007年5月26日(A14)“減排:‘一人一日一公斤”一文,其中“一公斤二氧化碳的體積相當于100個足球”,表述不妥:
(1)氣體的體積和固體、液體不同,它和溫度、壓強密切相關;某氣體體積的大小不是一個不變量。引文中的結論應明確其前提,即常溫、常壓或25℃、一個大氣壓下。
(2)“體積相當于100個足球”改為“體積相當于100個足球的總體積”更妥。
9、2007年6月7日(B5)“修煉是生命的力量”一文,其中“‘---太陽光的一種幻影,是太陽的反影。人們在高速公路上,太陽照射下,前面的路看上去都是水,實際上是馬路對太陽的反影---”(南懷瑾語)也有問題:
(1)“太陽光的一種幻影”擬用“太陽的一種幻影”,太陽光和太陽概念不同,影子不是光的,而是物體的;
(2)引文的第一個“反影”擬用規(guī)范的術語“倒影”;
(3)“實際上是馬路對太陽的反影---”,應改用“實際上是馬路對太陽光的全反射---”;這種現象是一種海市蜃樓,即“下現幻景”。
10、2007年6月9日(B12)“蠑螈舌頭的力量”一文,其中“---其舌頭每公斤肌肉的力量為18000瓦”不妥。力的單位是“牛頓”,不是“瓦”;后者是功率的單位。
(二)
報紙是重要的傳媒和現代文明傳播的主要管道,它的發(fā)展空間和影響力不小,仍有自己的優(yōu)勢?!皥蠹埵侨祟愖詈玫呐笥选?過去如此,現在也如是。能否繼續(xù)是社會的先鋒與燈塔,報紙的質量是關鍵。報紙的品位、品格和品牌以及報紙的親和力、公信力、話語權和滋補力、感染力均與報紙的整體水平有關(包括科學傳播的質量)。
大眾傳媒時代,報紙的科學傳播及其質量很重要??茖W是主流文化的構成,科學及其傳播是主旋律的一部分??茖W是一種教養(yǎng),是一種氣質;科學傳播既是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與方式,又是大科普或全面科普(科學知識、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等)的重要渠道。
科學傳播的目的是宣傳、普及科學,讓更多的人了解、感悟、理解和應用科學;用科學滋養(yǎng)國民,傳遞并幫助國民樹立科學的價值觀。報紙的科學傳播對提升國民的科學素質至關重要,科學傳播不能浮躁、粗糙,其質量出了問題,既有違初衷,且危害性不小。
推進科學發(fā)展,報紙的科學傳播不能缺位,其水平是關鍵。它的任務是宣傳科學思想、光大科學精神,其目標與理想是讓更多的人接受科學、理解科學和推動科學發(fā)展。報紙的科學傳播及其質量,關乎人的心靈和人的全面發(fā)展,關乎人類精神的素養(yǎng)追求。好的科學傳播及質量,有助于建立人的普遍理性,有利于精神與思想發(fā)展和文明度的提升。
科學傳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報紙?zhí)貏e是有影響力的大報是科學傳播的重要平臺和陣地,它的傳播范圍廣、受眾面寬,且便利快捷地進入公眾的視野。因此,發(fā)表相關的新聞和文章時要認真、嚴謹,不能出現規(guī)范性和科學性問題。否則,既會誤導包括青少年在內的廣大受眾,產生負面效果,也違背了科學普及和科學教育的精神??茖W傳播要小心翼翼、一絲不茍;從事科學傳播工作一要重視,二要仔細,三要謹慎。
科學傳播無小事,理當嚴肅、嚴格、嚴謹,不能隨便。規(guī)范性和科學性是科學傳播的第一要務,認真、規(guī)范和準確對科學傳播而言,對從事科學傳播的人而言,非常必要、重要。一句話,科學傳播不能不科學,科學傳播不能不認真。報紙的科學傳播質量還是一個“窗口”與標志,它折射、反映了我們的科學水平與素質。所以,記者、編輯既要對讀者負責,也要對報紙和歷史負責,白紙黑字應對得起歷史。報紙人要用《咬文嚼字》雜志那樣的態(tài)度與精神,辦好每一期、每一份報。
科學傳播及質量,同記者、編輯的總體水平關系密切,二者正相關。提高科學傳播的質量,記者、編輯們的科學素養(yǎng)非常重要。他們的科學修養(yǎng)必須不斷地改善、提升??萍贾R和科學思想已是寫稿、審稿必須的元素?,F代的記者、編輯不能是科盲或準科盲、亞科盲。否則,就會出現無意識誤導讀者的現象或行為。科學傳播“硬傷”較多,既影響閱讀及其質量,也影響科學傳播者的聲譽與形象;對受眾來說也是一種視覺污染。
科學及其傳播是現代文化的基本構成,應過得硬,經得起評頭論足,空疏學風不能在科學傳播里出現、蔓延;科學傳播不能有絲毫的差錯。編輯,特別是科學編輯應擴展視野,具有一定的知識寬度與厚度以及合理的知識結構,要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更要有一對科學的法眼。這樣,科學傳播時可能存在地問題就會在科學傳播發(fā)生之前,被發(fā)現、消滅。做好科學傳播工作,對記者、編輯而言這是天然的使命,而且應有一種強烈的意識與自覺。
科學傳播也是為構建和諧社會與小康社會,提供智力支持的渠道。它的質量存在了問題,將導致整個傳播發(fā)生衰減,影響傳播的效果與作用??茖W傳播質量存在問題既會弱化讀者的科學水平,影響讀者科學素質的提升,還會影響我們的文化形象。面向普通大眾和文化大眾并掌握話語權的報紙,從事科學傳播要倍加小心。科學傳播的質量出現了問題,是事故,更是失職和文化失范。
為正確傳播、普及科技知識和思想等,對刊發(fā)的有科學性等問題的文章,報紙應及時地彌補疏漏、刷新和補救,更正其中的錯誤等,以消除負面作用與影響,不能聽之任之、不聞不問,更不能麻木或遮丑。從科學技術的角度凈化、規(guī)范報紙的語境,有助于文化的傳播與接受,也有助于文化建設和國民科學素質的提升。報紙及其記者、編輯要從著力提高國民素質,特別是受教育不多的國民素質,以及滿足文化需要和發(fā)展文化、維護文化大廈這個高度,盡力做好科學傳播工作;這既要成為記者、編輯的工作自覺,也是記者、編輯要承擔的文化自覺的重務。
(三)
報紙等平面媒體既是一種特殊的教科書,也是一位無聲的老師,其傳播面大,影響力強??茖W性、規(guī)范性是科學傳播的靈魂所在,在國民科學素質普遍還不高、不理想的今天,重視、加強科學傳播,注重提升科學傳播的質量大有必要。為此,記者、編輯乃至大眾媒體人員和新聞從業(yè)人員應有緊迫感、使命感,要有職業(yè)精神、敬業(yè)精神和社會責任感??茖W記者、科學編輯的科學修養(yǎng)至少要和優(yōu)秀的高中理科教師相當;一般記者、編輯的科技知識、科學思想等,應同優(yōu)秀的大學理工科畢業(yè)生相當,這是最基本和時代的要求。記者、編輯們應時時警覺,科學傳播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認真學習科技知識,了解、掌握更多的科技知識和科學思想等,是記者、編輯們的必修課,主管部門要重視這個問題并提供條件。報紙記者、編輯隊伍中的大部分人,都曾是文科類大學畢業(yè)生,科技知識等相對缺乏、薄弱,這會制約他們的工作、學習和發(fā)展,影響科學傳播以及報紙的質量。記者、編輯隊伍應有意識地吸收、使用文、理兼通的人士,要更多地選擇、吸納具有理工科或自然科學背景,且文字功力較強的優(yōu)秀者;并加強現有記者、編輯們科技知識等的學習與訓練。只有這樣,科學傳播的質量才能提升,才能不辜負廣大受眾的厚愛與希望,才能進一步地提高報紙等的整體水平,發(fā)揮更大和應有的作用。
愛崗、敬業(yè)的專業(yè)素質之中包括了科學素質與修養(yǎng),為自己、為受眾多讀書、多學點科學知識,勤鉆業(yè)務、練好基本功,服務好受眾,這是記者、編輯們的重要功課與作業(yè)。面向大眾的紙質媒體報紙,和面向小眾、中眾的其他媒體不同,其親民性、導向性和教育性很強。因此,這些報紙的記者、編輯對自己或編審的文章要求應更高些,切不可輕率、馬虎。
尊重、敬畏包括自然科學在內的學問、學術,努力改善學風和編風,提升報紙的內在品質和服務質量;用心寫稿、用心審稿、用心做事,提高科學傳播的質量,把正確的東西展示給讀者,以增強報紙的科學性和信譽度,這是社會轉型期報紙和報人應重視和身體力行的?!稗k報要每個字都對讀者負責”和辦“綠色”報紙,應成為報人的共識,這也是報人的天職,提升科學素養(yǎng),提高科學傳播質量則是題中應有之意和必需的。
參考文獻
【1】新民晚報,2007年1月—6月
【2】中國科技新聞學會,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第九次年會論文集[M],科學普及出版社,2007
【3】新華社,報紙讀者人數在增長[N],文匯報,2008—3—19(7)
【4】新華社電文,網絡閱讀超過圖書閱讀,2008—4—23
【5】曾鐵,提升科學文化素質物理教師責無旁貸[J],教育論壇,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