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燕
在語文教學中,怎樣進行讀寫結合訓練呢?我覺得語文教師應時常抓住教材中的語言訓練契機,根據文本特點,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經常隨文練筆,引領學生在實踐中學會書面表達,將“讀中學寫”落到實處。
一、 精選讀寫內容,模仿訓練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選取文本中與寫作“結合點”共同或相近的內容,指導學生進行模仿訓練。
1. 模仿篇章,學習謀篇布局
教材里面有豐富的內容和表現形式,可以提供給學生學習運用語言的方法和技巧,是學生學習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的范例。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創(chuàng)作依據,及時地進行模仿訓練,對于提升學生理解文字的水平和寫作能力是大有益處的。如教學《石榴》一課,課文內容通俗易懂,結構層次清楚。學習課文時,讓學生不僅看了石榴,還聞、摸、嘗過,接著教師提問:“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石榴的?”學生非常清晰地回答出課文是通過石榴的顏色、樣子、味道這幾個方面介紹的。教師趁熱打鐵,你最喜歡那種水果?請你仿照課文的寫法,介紹一下這種水果由外到內的樣子、顏色及味道。學生在練筆中自然運用到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學生模仿的片段縱然大同小異、千篇一律,但是,這不正是學生剛剛走上習作之路的必經階段嗎?這樣的教學以文本語言為依據,學生在模仿練習中語言、思維都得到了訓練,也有意識地讓他們了解了描寫水果的寫作方法和行文結構。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進一步體會課文內容,同時達到習作訓練的目的,順利實現由讀到寫的有效遷移。
2. 模仿句式,實現個性創(chuàng)作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對課文中規(guī)范、經典、生動、豐富的語言,不僅要引導學生通過品讀感悟、積累等方式進行內化,還要及時地給學生創(chuàng)設活用語言的情境,指導學生在語言運用的實踐中逐步完成新的表達。如《槐鄉(xiāng)五月》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對稱句式的描繪、長短句的錯落,使全文呈現出鮮明的節(jié)奏感和深遠的意境。學習第1自然段時,面對著句式整齊、富有韻律的句子,教師引導學生閱讀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語言文字表達內容的,感受語言的魅力,并相機啟發(fā):“還有誰也被槐花吸引來了?你也能用詩一樣的語言來描述嗎?”一行行詩在學生的筆下流淌:“一群小鳥飛來了,銜走了槐花花瓣,搭成了香香的槐花窩。風姑娘吹來了,揮動著槐花枝,送來了陣陣花香。小蝴蝶飛來了,停留在槐花瓣上,做了個甜甜的夢……”足以見到,利用文本可拓展的空間,適時讓學生進行模仿,學生在模仿中又超越了文本,有了創(chuàng)造,這種練筆不光給了學生運用語言的機會,更使學生在課堂的實踐中提升了寫作能力,完成了個性創(chuàng)作。
實踐證明,模仿創(chuàng)作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一條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讀寫結合的好形式。只要教師精選讀寫“結合點”,發(fā)揮文本的作用,讓學生及時有效地進行模仿訓練,學生掌握了它,就會從讀中悟出寫作的門徑。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都會得到提高。
二、 引導補白,想象體驗
課文中有些情節(jié)寫得含蓄、簡練,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教學時,就要抓住留白,引領學生想象拓展,寫得具體、形象。拓展是對文本理解的延伸,是語言訓練的補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創(chuàng)造力。比如《艾滋病小斗士》第5自然段敘寫小恩科西與病魔抗爭的事,他勇敢堅強,坦然樂觀,呼吁人們要關心艾滋病人。讀著那些句子,讓學生想象恩科西頑強地與病魔作斗爭的情景并寫下來。學生品讀句子,想象描寫,解讀恩科西的內心,我們對恩科西的敬意會油然而生,學生也會覺得這是有感而發(fā),所以寫的內容情真意切。
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拓展學生想象的空間,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情感,繼而寫出具有個人創(chuàng)造力的語言。日積月累,學生的閱讀興趣激活了,習作的能力也就會得到提高。
三、 “變臉游戲”,改寫創(chuàng)作
語文課程理應關注學生的生命成長,培養(yǎng)興趣,提升需要。于是,在學習過程中,玩些“變臉游戲”,以變換文章體裁的方式來進行改寫創(chuàng)作。如將古詩改寫成記敘文,將童話改編成劇本。我在教學中就曾引導學生將《尋隱者不遇》《所見》改寫成記敘文,學生們在文章中表達了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對詩歌意境的領悟、對作者情感的品味。我班學生還把《小稻秧脫險記》改編成童話劇,自編、自導、自演,學得生動活潑。這樣實用的語言訓練方式,是扎實有效的,學生的思維在練習中飛躍、馳騁,又更深入地理解了文本內容、思想,掌握了寫作方法。
(作者單位:南通市五里樹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