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舞者
最近,發(fā)生在中國西南邊陲中緬邊境的果敢地區(qū)的一系列沖突事件逐漸吸引了國人的注意,并將中國西南地區(qū)的國家戰(zhàn)略規(guī)劃托出水面。我們知道,中國是一個面積廣大周邊接壤國家眾多的陸上大國,國家戰(zhàn)略安全環(huán)境的塑造面對的問題是極其復雜的,幾千年來,中國的戰(zhàn)略重點幾次轉移方向,但西南地區(qū)一直處于一個相對配角的位置。但是,配角并不等于可以忽略,這次果敢問題在國內引起的討論就突出反映了中國社會對這個方向的關注。而要想透徹理解果敢問題的來龍去脈以及對于中國的意義,就不能不從廣闊的歷史和地理視野去審視。
果敢問題的概況
果敢,位于緬甸的北部與中國云南接壤的地方,面積幾千平方千米,人口接近20萬,絕大部分人口是正宗的漢族,但是作為和緬甸政府的妥協(xié),他們自稱為果敢族并被緬甸承認為其少數(shù)民族之一。果敢是緬甸北部的自治特區(qū)之一,和其他幾個特區(qū)都屬于緬甸的撣邦特區(qū)管轄。
說起果敢地區(qū)可能聽說過的人不多,但是如果說起金三角,估計就無人不曉了。金三角地區(qū)歷史上罌粟種植區(qū)面積廣大,綿延緬甸、泰國和老撾三國的北部地區(qū),而果敢地區(qū)就位于金三角的西北部緬甸的所謂撣邦特區(qū),其往南不遠就是當年世界聞名的大毒梟坤沙盤踞的萊奠山,而且坤沙本人就是果敢地區(qū)的軍校培養(yǎng)出來的。而統(tǒng)治果敢地區(qū)時間最長的“果敢王”彭家聲所推行的果敢經濟去毒品化,對金三角毒品問題的解決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可以說,果敢雖然面積不算大,在金三角的總面積的比例中所占份額甚小,但其對于滇緬邊境地區(qū)的政治演進有著超出其實力的影響。
金三角之所以成為毒品的天堂,還是和歷史最著名的毒品販子英國人有關。1852年,英國殖民者侵占緬甸,隨著大清王朝日益衰落,最終在1886年7月24日,清王朝與英國簽定了屈辱的《中英會議緬甸條約》,將云南南部的果敢、班洪等四縣割讓給英國,從而標志著英國全面控制了金三角地區(qū),中國遂失去對這片土地的控制權,這也是果敢地區(qū)離開祖國懷抱的開始。
在現(xiàn)代口口聲聲打擊販毒的英國人在當年可沒這么紳士,他們發(fā)現(xiàn)這里的土壤氣候適合罌粟生長后,立即派人傳授種植技術,并指定東印度公司壟斷收購,再銷往世界各地。后來英國人走了,但是毒品產業(yè)卻是落地生根,再也難以拔除,究其原因,一個是當?shù)貧夂蜻m合,就如同吐魯番適合種葡萄,靈寶種大棗好吃,金三角地區(qū)的罌粟長的就是好。第二個原因,是罌粟這種植物長的潑辣,播種以后幾乎不用打理就可以有穩(wěn)定收成,其初加工也很簡單。第三個原因就在于這一地區(qū)除了種植作物,幾乎就再無其它謀生手段,失去毒品后其經濟運作將面臨極大困難。20世紀90年代中期,彭家聲因為推行禁毒,結果造成眾叛親離而被手下兵變推翻,失去了對果敢的統(tǒng)治,好幾年后才借著國際有利局勢重新奪回控制權。
通過上面的敘述,讀者可能會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這個地區(qū)有著自己的統(tǒng)治秩序,緬甸政府從未把統(tǒng)治真正延伸到這個地區(qū)的內部。也就是說,在緬甸的北部實際上存在著一系列的半獨立王國,不管怎樣,這對一個主權國家是很難長久容忍的。所以這次緬甸政府動用武力攻入果敢,其實并不出乎人們意料,誰都知道緬軍早就虎視眈眈等待機會了。
當然,緬甸戰(zhàn)略方向對于中國的影響不僅限于毒品問題。其在歷史上也多次出現(xiàn)在史書中。
不是重點,但絕非不重要
緬甸位于中國的西南,在近代以前,中國中原王朝的安全問題主要存在于北方、東北和西北等幾個方向。在公元8世紀之前,中國的外部威脅更偏西一些,活躍于蒙古高原、河西走廊、阿爾泰山等地區(qū)的游牧民族,如匈奴、柔然、突厥等始終是中國的最主要對手。而在唐代,西部方向的青藏高原上崛起的吐蕃帝國甚至曾在短期內成為頭號威脅。但是在8世紀中葉之后,隨著東亞地區(qū)氣候變得干燥和寒冷,青藏高原上的吐蕃帝國首先衰弱,再也沒有形成一個可以威脅漢人聚居區(qū)的強權。而圍繞天山地區(qū)的西域也不再強大,除了正北方向的蒙古帝國有過短暫而狂暴的征服潮,但是以東北為根據(jù)地的半游牧半農耕政權在此后幾個世紀的大部分時期內,決定了中國的國防戰(zhàn)略的重點。
到了近代以后,北方的游牧民族迅速衰落,不再具有任何實質性的威脅,同時隨著英法等西方工業(yè)強權從海上侵入,中國的國防戰(zhàn)略經歷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從此,海洋方向成為保證國家安全的決定性方向,從鴉片戰(zhàn)爭到甲午戰(zhàn)爭,從八國聯(lián)軍到抗日戰(zhàn)爭,除了俄國,侵略者大部分都是從海上侵入。
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幾千年的各種強權往來奔突,硝煙彌漫的歷史中,西南地區(qū)可以說是相對沉默的,除了唐末的南詔曾經多次入侵甚至攻陷過成都,而造成過一定的破壞以外,西南方向從沒有出現(xiàn)過威脅中原王朝的強大政權。
當然,一直以來,緬甸地區(qū)有一個很獨特的作用,那就是在逐鹿中原的競賽中失利者的避難所。當來自東北方向的軍事強權潮水般推進時,戰(zhàn)敗者們往往選擇了向西南方向退入緬甸的叢林,不管是明末時漢人政權的最后殘余,還是國民黨的殘兵敗將,他們在這里的陸續(xù)定居,是果敢等漢人自制區(qū)形成的直接原因。
同時,因為青藏高原和緬甸的熱帶雨林難以逾越,這里也隔絕了其它強權從西南方向入侵中原地區(qū)的可能。中原王朝對這一地區(qū)主要采取羈縻統(tǒng)治(見注解),并在更大范圍建立一個朝貢體系;在云南與緬甸交界的地區(qū),通過扶持當?shù)赝了镜韧林y(tǒng)治力量,予以冊封和承認,換來對中原王朝的效忠,同時以綜合國力的巨大優(yōu)勢迫使緬甸、安南等周邊小國承認其藩屬國的地位,并定期朝貢以確認這一關系。這實際上在中緬邊境地區(qū)形成了一個持久的半獨立的政治氛圍,他們既不聽命于遙遠的北方的首都,也不被緬甸所控制,這和果敢問題的形成可以說有著一種很深層的關系。
[資料鏈接]羈縻:用皮革制成的網(wǎng)絡來把馬絡住,本義為馬籠頭。羈縻政策是指在不改變周邊少數(shù)民族政治實體內部結構的前提下,中心(即中原地區(qū))通過加強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聯(lián)系的辦法,施加對邊區(qū)(多為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的影響,從而建立一種較為穩(wěn)定的政治關系格局,進而逐步擴大和加強大一統(tǒng)的多民族國家政權,最終完成中央王朝對周邊少數(shù)民族的直接有效統(tǒng)治。其核心是“因俗而治”。其內容既包括和親、通使、互市、貢賜、盟誓等羈康手段,還包括諸如兩漢時期的屬國制、唐宋時期的羈縻府州制,明代的羈縻衛(wèi)所制、以及清時的土司制、盟旗制、伯克制等羈縻制度。
與在中國古代史中的無關輕重不同,抗日戰(zhàn)爭凸顯了西南方向這一陸上通道的巨大價值。當日軍封鎖了中國所有的海上通道后,中國獲取外部軍事物資的渠道只剩下兩個:天空和緬甸,美國人用飛機支撐起了駝峰航線,而中國人付出了巨大代價修通了滇緬公路,從而保證
了源源不斷的來自美國的軍用物資進入中國,對于維持中國的軍事能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所以,緬甸對于中國,一個很重要的戰(zhàn)略價值在于其位置,也就是作為交通通道的作用。就交通而言,緬甸實際上是一對矛盾的復合體,從空間距離上說,通過緬甸可以使中國繞過豎長的中南半島,避開狹窄擁堵的馬六甲海峽,直接插入印度洋。不但路途大大縮短,而且減少了被徹底截斷的危險。但是另一方面,茂密的熱帶叢林、崎嶇的地形、濕熱的氣候、各種蚊蟲和瘧疾,以及錯綜復雜的民族與政治糾葛又使得這一條路遠不像它看上去那么美好。早在漢代,中國的使者就探索過從昆明出發(fā)前往印度的道路,但最終無功而返。
到了當代,由于世界經濟走向全球化時代,貿易周轉量空前膨脹,技術的進步與物流管理組織的高效,使海運的力量被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所以全世界大部分的主要經濟區(qū)都是依托海運而建立。相形之下,在熱帶叢林的山地里開拓一條公路,就經濟性而言價值相當微小,再加上緬甸政局一向不穩(wěn),從中國到緬甸的港口一路上有包括少數(shù)民族的半獨立軍事政治實體乃至販毒集團等各種勢力,所以利用緬甸建立一條大陸橋的問題并未提上日程。
但是進入21世紀后,一個新的問題開始凸顯,那就是能源。整個世界對石油和天然氣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中國從90年代成為石油進口國后進口量越來越大,2007年中國消費的石油中,進口量2.2億噸,而自產的只有1.8億噸。進口石油中,大部分是來自中東,它們輸入中國基本都要走印度洋一馬六甲海峽一南海航線,尤其是馬六甲海峽,更是咽喉之地,這對于缺乏遠洋海軍和海外基地的中國來說,是一個極度脆弱的戰(zhàn)略缺陷,不管是占據(jù)了安達曼群島的印度還是馬來西亞、印尼、乃至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都可以通過這里施加和自己國力不相稱的影響力。至于美國,以其全球兵力投送能力,即使別國控制了馬六甲,它仍然可以在阿拉伯海、霍爾木茲、波斯灣等實施強力介入,反而并不依賴馬六甲對中國施加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從緬甸上岸并通到云南的油氣輸送管道就凸顯了其價值,一是距離近,不出印度洋就直接上陸,穿過緬甸不過幾百千米,效率很高。再有就是相對安全,畢竟這里遠離東南亞國家,也遠離海盜猖獗的馬六甲,同時作為一個主權國家的港口和管道,別國也無法輕易下手。所以可以說,石油以及管道技術的因素,再一次把緬甸作為西南通道的戰(zhàn)略性價值實現(xiàn)了。中國專家很早就提出了從緬甸修一條輸油管道,從緬甸的實兌港聯(lián)通到昆明的計劃,這條路徑比中國按傳統(tǒng)方式通過馬六甲海峽將原油運抵廣東湛江,提煉后再運往其他地方,至少減少1200千米的路程,而且相對安全。
同時,緬甸直面印度洋,如果能在這里獲得一處港口,就可以使海軍力量直接介入周邊地區(qū)。比如這次反海盜,如果中國在緬甸有海軍基地,那么就可以常駐一支印度洋分艦隊,往返非洲東部海岸的時間將會縮短一半以上,這將大大加強中國在印度洋的軍事存在,更有效地維護中國的海外利益。而對于這一海軍基地的維持,可以依靠航空、公路或鐵路,由于其距離昆明不到1000千米,屬于相當近的海外基地,其優(yōu)勢不言而喻。所以可以說,在當代國際政治環(huán)境中,緬甸對于中國的價值有日益重要的趨勢。處理好與緬甸的關系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如同東面有朝鮮,西面有巴基斯坦,中國在西南戰(zhàn)略方向上同樣需要一個戰(zhàn)略支點國家。
說回到果敢,這里的人就血統(tǒng)而言絕大部分都是漢人,當初在明末,隨著吳三桂帶領的清軍步步緊逼,明朝最后一個皇帝永歷帝朱由榔在李定國、白文選等人的護衛(wèi)下,共1500余人走騰越西逃,進入當時中國的屬國緬甸瓦城(即曼德勒近郊的古都阿瓦),緬王一時還不能確定形勢,于是“慰留貴客于緬北山區(qū)”。1661年,緬甸的老王駕崩,新王繼位時形勢已經明朗,明朝大勢已去。于是緬王派精兵夜襲,囚禁了永歷帝,隨后就把他交給了吳三桂。在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4月,漢人最后一個正統(tǒng)皇帝——永歷帝被吳三桂用弓弦勒死,南明王朝徹底覆滅。而當初跟隨永歷帝南逃的眾多明朝遺臣武將及其家丁侍從等就留在了緬北地區(qū),開始了幾百年的異域生活。永歷帝事件后有一段時間,清政府設立“木邦宣慰司”一職,命一楊姓將領為土司王(祖上南京府人)世守其地。從此清政府對緬北屬地開始統(tǒng)而不治,果敢一帶實際成為“化外之邦”,直到被英國人奪走。
由于按照約定俗成的國際慣例,歐洲殖民帝國原先各殖民地,獨立時都以其宗主國所控制的區(qū)域為自己的領土,所以緬甸獨立時也同樣將英國人搶占中國的若干地區(qū)當作了自己的領土。而中國近代以來屢經戰(zhàn)亂,國際環(huán)境也一直極為惡劣,并未能去收復這些領土,而是作為既成事實承認了這一領土變化。果敢地區(qū)的漢人也就不得不在緬甸尋找自己的國家認同感,為此他們放棄了漢人的稱號,而作為緬甸的少數(shù)民族——果敢人,謀求了緬甸的承認。所以也可以說,果敢的歷史也反映了中國的興衰史,只有一個強大睿智的祖國才能妥善幫助這些異域的中華遺族。
中國的審慎決策
前面我們已經分析了緬甸的戰(zhàn)略價值,以及果敢地區(qū)的歷史淵源,從中可以看出,對于中國來講,這里有諸多矛盾需要妥善協(xié)調和解決才能保證中國的根本利益。
首先,果敢人就血統(tǒng)上是正宗的漢人,但同時在政治上又是緬甸所確認的少數(shù)民族,是緬甸人。那么在這個問題的處理上就既要保護中華民族的民族感情,不能對界碑之外的同胞不管不問任其自生自滅,但同時又要遵守當今國際政治的基本原則。不能只看血統(tǒng)而不管他國的根本利益,從而傷害別國的基本利益和感情,那樣只會破壞中國的國際信譽損害長遠的利益。雖然緬甸軍政府在國際上口碑不佳,但如果換位思考,試想如果中國邊境有一個緬甸人建立的特區(qū),而緬甸政府把勢力滲透進來,我們也不會高興,所以一定要避免大國沙文主義,以一種客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這些歷史所遺留的復雜問題。
其次,我們要認清,緬甸軍政府并不是中國的無條件盟友。對于并沒有共同信仰也沒有結盟歷史,并且對曾經是中國藩屬國這段歷史存有戒心的緬甸來說,徹底倒向中國,無論就利益還是就感情上講都是不可能的,而且其實就在不是很遠的上世紀60年代,文革中的中國甚至有一段時間在東南亞進行了規(guī)模不小的輸出革命,很多毛派武裝把當?shù)財嚨秒u犬不寧,這在當?shù)匾苍斐闪讼喈攼毫拥挠绊?。所以可以說,對中緬關系千萬不要有任何浪漫主義的想法,不管是美國還是中國,都只是其戰(zhàn)略博弈中的一個交易對象。中國在與其交往中,必須是硬件軟件都要到位,利益與制衡都起作用,才能真正做到確立自己在緬甸的牢固戰(zhàn)略利益。
而從現(xiàn)實需求看,緬甸不止地理位置有其獨特價值,其本身的自
然資源也很豐富,這首先表現(xiàn)在已勘探出豐富的天然氣等資源,更表現(xiàn)在其全境的地質勘探仍非常不充分。從現(xiàn)在的勘探情況來看,緬甸石油與天然氣主要分布在緬甸中部和沿海地區(qū)?,F(xiàn)陸上已開發(fā)油田18個,海上、陸上開發(fā)天然氣田3個。主要天然氣田為Yadana和Yetagun,已探明儲量分別為6.5萬億和3.2萬億立方英尺。而且我們相信,這只是一小部分,緬甸未來有新的油氣或金屬非金屬礦藏大發(fā)現(xiàn)的可能性很高,而緬甸的地理空間資源和自然資源如果能得到較好的利用,對于中國建設西南地區(qū)經濟通路將具有巨大的作用。
所以妥善處置好和緬甸的關系是有其現(xiàn)實意義的,正如前面所說,不是重點,但絕非不重要。正因為如此,我們看到,在過去很長的一個時期內,中國對果敢為代表的緬北華人聚居區(qū)采取了表面低調而實質上支持的策略。維持住果敢等華人地區(qū)的經濟與社會穩(wěn)定,一方面可以在華人世界中展示出中國對華夏子孫的關愛,同時這種總體上尊重了緬甸主權與領土完整的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牽制緬甸軍政府的作用,可以說緬北的這幾個特區(qū)某種意義也是籌碼,中國維護緬甸的主權與領土完整并非無條件,只有互利雙贏的戰(zhàn)略關系才是穩(wěn)固的。
這次緬甸政府借著果敢地區(qū)的內部斗爭,終于強行開進了這一片地區(qū),距離其全境的實際統(tǒng)一又進了一步。而大批涌入中國的果敢難民和射入中國境內的炮彈,則提醒我們這絕不僅僅是緬甸或果敢的問題。這一地區(qū)與中國的實際利益也是休戚相關。緬甸統(tǒng)一全境,一方面將減少中國的制衡砝碼,同時也可以簡化區(qū)域政治力量格局,可以說利弊皆有,而真正關鍵的,是未來緬甸的政治走向。
緬甸是個小國窮國,雖然軍政府對外界充滿戒備,但其與國際社會對抗的決心和力量并不強。事實上從近幾年緬甸軍政府對待反政府人士的手段上可以看到,軍政府有意與國際社會和解,而即將進行的大選更是突出地反映出緬甸軍政府無法完全違背國際社會和本國社會的民意,或許其走向更穩(wěn)固的民主政治的道路已經開始。對于這樣的一個政權,必須耐心地與其就具體的事情做實際利益的交易,而不能指望對方保持一種非黑既白的立場。未來如果緬甸沒有蛻變成極端的軍事獨裁,那么它必然采取一種務實的多邊外交,中國所需要的是通過運籌帷幄保障自己的那一份利益,從現(xiàn)在中央的手腕來看,還是很穩(wěn)健的。對未來果敢以及緬甸的局勢我們需要繼續(xù)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