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吉成,浙江省安吉高級中學(xué)語文特級教師。資深高考閱卷專家,擔(dān)任高考閱卷作文小組組長多年。對高考作文的點評見解獨到,主編出版了多部高考作文點評方面的著作。
今日吾儕皆尚活
這是半個人的時代,缺少思想的人只能算半個人。
百年之前,當(dāng)社會動蕩不安,文化改弦更張之時,史學(xué)家陳寅恪曾留下如此深刻的話語:凡一種文化值衰弱之時,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此語犀利似劍,泠然有聲,道盡了那一時期所有有文化良知學(xué)人的命運。百年之后,滄海桑田,然焉知吾輩寧不感受著先賢同樣的苦痛?
早些時候,我不明白一代國學(xué)大師王國維先生為何要自投于昆明湖長眠于那清王朝園陵的水底?
后來我才意識到,是文化歸屬感在起作用。“湯盤孔鼎有述作,今無其器存其辭?!闭沁@種文化歸屬感的缺損,使先生有“經(jīng)此世變,義無再辱”的憤懣,于是以一死見其獨立之意志,非所話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興亡。
文字可以殺人,信哉斯言!
悲夫!士之讀書治學(xué),蓋將以脫心志于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fā)揚。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焉。斯古今仁賢所同殉之精義。其豈庸鄙之敢望!其豈庸鄙之敢望!
太息風(fēng)流哀歇后,傳薪翻是讀書人。
然而如今顧覽周遭,有幾人是真正繼承了先輩的讀書氣節(jié)、學(xué)人風(fēng)骨呢?我們的精神中,都有一份文化歸屬感嗎?我真的不敢說,甚至不敢想。
難怪我們這一代的青年,越來越頹唐迷惘不安了。一個人,首先是中國人,其次他才是個真正的人,泛人性論同樣是對人的瀆滅。
我自是一個青衿,尚未認(rèn)識書接觸社會風(fēng)氣,也無法痛砭時弊,但自我從負笈從師如許年以來,也逐漸明白了為何老一輩的文化人有“世道澆漓,人心不古”之慨了。今日之吾輩,大多承平豢養(yǎng),終日思無益之事,以遣有涯之生,甚者滿嘴胡沁,仍狂無比,有誰還能以天下為己任,中華文化作生命之依呢?我欽佩宋代大儒張衡渠。他有詩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天下開太平?!被蛟S立天地心,立生民命,開天下太平都是我輩難于奢望的,但至少,我們還能做一點的是“為往圣繼絕學(xué)”!
或許我們學(xué)不會張衡渠的氣度與膽量,但至少,讓我們的內(nèi)心存一份葉對根的情意,讓我們的思想有一份文化歸屬感。點評
如何對待我們的歷史文化?歷史文化在當(dāng)今人們的生活和思想中究竟有多少地位?這是我們應(yīng)該思考的。本文就抓住了這兩個問題,從文化歸屬的角度切入,闡述本次作文試題“根”與“綠葉”的關(guān)系。在本文中“歷史文化”是“根”,今人對“歷史文化”的態(tài)度是“情意”。因此,本文的立意站得很高,超出了一般考生立意思維的層面,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文中作者提出了“繼絕學(xué)”的觀點,呼吁“讓我們的內(nèi)心存一份葉對根的情意,讓我們的思想有一份文化歸屬感”,對觀點的提出與論證,作者是站在歷史與現(xiàn)實的角度上來辯證地思考的,有理有據(jù),層層推進,思維嚴(yán)密,在沉穩(wěn)冷峻、老道深邃的語脈中時時透露著作者的深度思考。這是一篇近年來難得的好文章!本文得分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