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霞
合唱,是小學校園藝術活動中最廣泛、最重要的活動形式之一。如果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合唱訓練。不僅有利于啟迪小學生的音樂思維,培養(yǎng)音樂情感和集體意識,而且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和合作共處精神、提高學生音樂素質有著重要意義,更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
在教育領域中,隨著小學藝術教育的發(fā)展,合唱教學逐漸成為音樂教育的一塊重要陣地。據統(tǒng)計,在小學中高年級各冊音樂教材中,合唱歌曲占有相當比例,并呈隨年級升高比例也逐步提高的趨勢與特點。由此可見,在提高小學音樂教學質量過程中教師是不能忽視合唱教學的,認真開展好合唱教學對于提高音樂教學質量既很重要,也很必要。
一、啟迪思維,培養(yǎng)音樂情感
合唱追求的是整齊柔美的音色,清晰豐滿的和聲,優(yōu)美感人的意境。在合唱過程中,參與者既是一位表演者又是一名欣賞者,學生通過自身的感受與體驗,對音樂的旋律美、造型美和情感美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和欣賞。在這種內在美和外在美的統(tǒng)一熏陶下能充分啟迪學生的音樂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情感,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記憶力、理解力、想象力及多種器官協(xié)調運動的能力,最終提高他們的藝術修養(yǎng)、文化素質和群體協(xié)作水平。
二、培養(yǎng)集體意識,增進情感交流
當前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做人”的教育,它尤其重視“學會共處”——這個做人做事的基礎。而合唱教學恰恰能夠在培養(yǎng)合作共處意識方面發(fā)揮其重要作用。合唱是一種集體參與的活動形式,一曲成功的合唱需要隊員齊心協(xié)力、共同配合,無論在感情、旋律、節(jié)奏、音準、速度、力度和諧以及聲部的平衡等方面,都必須從集體出發(fā),通過配合來達到要求,無形之中就使得每一個合唱隊員責任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得到了加強,從而培養(yǎng)了隊員的集體協(xié)作精神。同時合唱教學以音樂為紐帶,也促進了師生在思想、語言、情感上的交流互動,確立了師生間平等、合作、信任的人際關系。
三、消除自我為中心,培養(yǎng)適應能力和自制力
在獨生子女日益增多的今天,家長的百般疼愛讓他們滋生了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任性心理。當學生參加合唱團體時,他必須收斂自己的個性,與人交流磨合,適應指揮的要求,在音色、音量、行腔及情感表達上達到共性的統(tǒng)一。合唱要求參與者既有表現(xiàn)作品的整體意識,又有獨立的聲部觀念,合唱者在唱好自己的聲部的同時,又要接納不同的聲部并且不受干擾。這對學生的自制力有很大的鍛煉。參與合唱的艱苦訓練,在集體中融合自己,追求藝術的完美,對藝術創(chuàng)作精益求精、不斷創(chuàng)新,就是主動向困難挑戰(zhàn)的意志得以磨練的過程。合唱是集體的藝術,而非個人的榮耀,合唱能培養(yǎng)學生不求聞達、只講奉獻的精神,這種超乎常人的毅力、涵養(yǎng),又是人才成長的必備條件。
四、豐富知識,提高文化修養(yǎng)
合唱具有獨特的包容性,學校的合唱活(下轉93頁)(上接127頁)動只要參與者聲音不太特殊,音準、節(jié)奏不是太差,幾乎人人可以參加。在校園中組織合唱活動,能讓學生在音樂中減壓,在其中學到許多知識,老前輩們的執(zhí)著、奉獻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團隊精神都會影響到所有的學生,這對學校來說是一筆很大的財富。在合唱活動中,同學們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在快樂中成長。在這過程中學生的個人素質不斷提高,文化修養(yǎng)也得到提升。
合唱,是小學校園藝術活動中最廣泛、最重要的活動形式之一,它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和合作共處精神、提高學生音樂素質有著重要意義。從學生角度看,如果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合唱訓練,不僅有利于對小學生進行聽覺和樂感的培養(yǎng),更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將合唱帶進小學生的生活,不但會給我們的音樂課注入新的活力,同時還將教會學生擁有寬容與慈愛的情懷,從而成為高素質的,對學習和生活具有積極性的人,愿我們每一位孩子的心靈都能在合唱藝術的殿堂里受到音樂美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