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1日,溫家寶總理會見新當選并獲任命的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第三任行政長官崔世安時,引用《左傳》引逸周書“慎始而敬終,終以不困”來勉勵崔世安。
“慎始而敬終,終以不困。”溫總理引用經(jīng)典勉勵崔世安,顯得那么親切、自然;告誡是那么精準、到位。就像一位兄長親切地囑咐兄弟,聽了讓人心動、溫暖……
“慎始而敬終,終以不困”,意思是謹慎地開始,不怠慢地終結(jié),就不會有窘迫之患。
溫總理借古喻今,借古明志,借古勸人。從中可以“讀出”溫總理對權(quán)力的理解,對“公仆”的詮釋;也不難看出溫總理的憂患意識和對國家的一片赤誠之心……
“慎始而敬終,終以不困”,溫總理雖然說給崔世安,以對其鼓勵和勉勵。但是,作為泱泱大國的總理,告誡的何止是一個崔世安!是不是也在告誡各級領(lǐng)導干部?(摘自閻兆偉博客“新聞劍客”)
看云南省長如何暗算“飯碗”
“全國每7個貧困人口中就有一個云南人?!边@不是一道簡單的算術(shù)題,而是在全球性金融危機下云南面臨的嚴峻現(xiàn)實,是迫切需要求解的一道方程式。
與這道方程式相對應(yīng)的終端答題者,是云南省省長秦光榮。自2009年開年第一天,秦光榮就一直在為這道方程式求解,可以作為例證的,是他在多個場合所提到最多的同一個詞匯:就業(yè)。
失業(yè)意味著影響社會不穩(wěn)定的潛在因素在急劇增加,影響社會不穩(wěn)定的潛在風險在迅速擴大。特別是很多大中專畢業(yè)生畢業(yè)即失業(yè)的社會事實,再次將地方政府在社會資源的調(diào)控能力和經(jīng)濟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能力推上了風尖浪口。因此,從這個角度看,就業(yè)問題將極大考驗地方政府的政治智慧,也考驗著一省之長的決策能力。
固然,解決就業(yè)難題有多條渠道。但從云南省長開出的解答中,我們看到了一條非常具有遠見的渠道,那就是:鼓勵畢業(yè)生自主創(chuàng)業(yè),用“政府投資”給飯碗松綁!這個“投資”,不是簡單的資本投資,不是簡單的用擴大社會資本的投資,而是一種“創(chuàng)業(yè)精神”投資。(摘自強博“昆明張三”)
仕而優(yōu)則學
由于工作關(guān)系,經(jīng)常到各地調(diào)研,與基層干部接觸較多,覺得有些干部對當前國家的發(fā)展思路、大政方針理解不深或知之不多,真有些替他們著急,也替當?shù)氐娜罕娭?。不言而喻,是因為他們沒有學習,或沒有認真深入的學習。
我年幼時背過《三字經(jīng)》,其中有幾句話印象十分深刻,“犬守夜,雞司晨,茍不學,曷為人?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現(xiàn)實中,自己也以工作忙,應(yīng)酬多,學習時間很難找,給自己的偷懶提供了諸多充分的理由和借口。
后來讀到《論語》里的“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覺得茅塞頓開,更有些汗顏??追蜃泳俚仃U述了學習與從政(工作)的關(guān)系,學有余力才去從政(也可廣義理解為工作),從政(工作)有余力還要去學習。不學習,不可能掌握從政(工作)的能力;從政(工作)能力的提高還是得通過學習。不經(jīng)過學習,其工作只能是被動應(yīng)付或盲目摸索;顧不上學習,不正顯示出其工作忙亂無序,缺乏從容應(yīng)對的能力嗎?
有關(guān)專家預(yù)測:2020年的知識總量將是現(xiàn)在的3~4倍,2050年的知識總量將是現(xiàn)在的100倍。作為社會管理的中堅力量,我們的干部該如何正確對待自己的學習呢?!(摘自知名學者于今教授的博客)
卓琳的生平怎么這么簡單
1997年2月19日,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shè)計師鄧小平去世,12年后,鄧小平的夫人卓琳逝世。兩人享年都是93歲。
在生平介紹中,我們看不到卓琳的任何黨政職務(wù),能夠說明她“職務(wù)”的就是“組長”和“校長”:“1943年9月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秘書處新聞材料室組長,1950年3月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人民小學校長?!倍?,卓琳的“組長”和“校長”都是鄧小平進入中央領(lǐng)導層之前的“任職”,而鄧小平1952年7月調(diào)往中央工作、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wù)院副總理兼財經(jīng)委員會副主任后,卓琳就再也沒有擔任任何形式的領(lǐng)導工作。
這個極簡單的生平給我們什么樣的教育?卓琳的“簡單”蘊藏著深奧的人生哲理:大愛無痕——因為她愛她的親人,所以她默默地為親人操持著一切。鄧小平擔任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后,對自己的妻子提出了這樣的要求:不要到外面工作,不要出風頭。這兩個“不要”的要求,卓琳遵循了一生。正是對革命事業(yè)的忠誠,她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給了黨的事業(yè),晚年的卓琳對待生和死的問題非常坦然,她多次和子女討論身后事。她說,我的骨灰撒在小河溝里就行了,不要給國家添什么麻煩。
輕輕地,她走了,不帶走一片云彩。(摘自“太兔王1963”博客)
中學語文課本上的“魯迅風波”
魯迅以及他身處的時代已經(jīng)越來越遠了。最近,一件悄悄發(fā)生的事情,又再次拉開了現(xiàn)代人與魯迅的距離。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中學語文教材中,魯迅的作品減少了。
我覺得,“魯迅是否過時”是個理論問題,值得探討。不過,對于中學教材減少魯迅作品,我表示同意。魯迅生前就說過,說他的思想比較黑暗,不主張年輕人多學他,還建議把自己的作品從學生課本里撤掉。但是,魯迅的這個意見并沒有被接受。對于魯迅的整體評價還涉及另一個問題。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魯迅是被神化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減少魯迅的神性,把魯迅當成一個“人”,我覺得可以讓人們了解更加真實的魯迅。
我們不用擔心,少了幾篇魯迅的文章,中華民族就沒有了脊梁。中國的孩子們要了解魯迅,還有很多可以選擇的途徑。而且,讓孩子們長大以后,更加成熟一點,再了解魯迅,也許更合適。我想,這應(yīng)該也是魯迅自己的心愿。當魯迅說“救救孩子”的時候,他一定不希望天真的孩子從小就把心靈變得無比沉重。(摘自劉仰博客“一個人的世界”)
圖書出版界刮起“紅色旋風”
隨著新中國成立60周年紀念日的逼近,中國圖書出版界刮起一陣“紅色旋風”,開始集中推出了一批紀念共和國成立60周年題材的圖書。其中,偉人紀實和歷史題材的作品尤為突出。
追憶紅色往事,實錄紅墻生活。由中共黨史出版社最近作為重點圖書出版的《紅墻見證》,是一部向新中國成立60周年獻禮的珍貴的紅色紀實。首都新聞廣播前不久在“長篇紀實”聯(lián)播節(jié)目中熱播。近10年來,該書作者一次次走近開國元勛的親人、好友和警衛(wèi)、秘書、醫(yī)護人員、專職攝影師等身邊生活、工作的同志,全情解密共和國國史上塵封已久的歷史細節(jié)與國事風云,真實紀錄一代偉人的親情家事與個性魅力,生動展示了老一輩革命家鮮為人知的紅墻生活與豐富真摯的內(nèi)心世界,并細膩描述了身邊同志的親歷內(nèi)幕和生活景象。作者站在歷史現(xiàn)場,還原歷史的真實,行文嚴謹、翔實、真切,視角獨特。
另悉:由新華出版社安排出版的中國作協(xié)2009年度16部重點扶持紀實(報告)文學之一《新聞老照片的背后——紅墻攝影家的共和國往事》也成為今年紅色題材中的一個亮點。(摘自“瀟湘菲”博客)
漢字不是美女,何須“整容”
近日,教育部就剛剛研制出的《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立即引起了廣泛爭論。《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中不僅恢復(fù)了51個異體字,還擬對44個漢字“動刀整形”,調(diào)整其寫法。
記得在某些專家倡導要恢復(fù)繁體字的時候,筆者就曾經(jīng)打過這樣一個比方:文字是什么?如果文字是美女,你把美女的“三圍”通通“簡化掉”,美女全變成了楠木桿,當然不行,不但男人不答應(yīng),女同志也不會答應(yīng)。問題是,文字不是美女,而是人與人之間達成交流的一種工具。交流的工具,自然是越簡單越好。而今天筆者同樣還要打出這樣的一個比方:如果文字是美女的話,你給她美容也好,隆胸、整臀也好,大家都不會說什么的。但文字恰恰不是美女。既然文字屬于基礎(chǔ)性知識類別,加之其具有天然的大眾屬性、民族屬性,它的使用只要能夠明確清晰地表情達意,它就已經(jīng)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可是我們的一些專家學者卻偏偏不這么認為,非要從什么“美學”的角度來表現(xiàn)自己的“學問”、非要恢復(fù)古老漢字表意形態(tài)的風情而對44個漢字的“動刀整形”,難怪網(wǎng)友們要齊聲炮轟“瞎折騰”。(摘自“李吉明的博客”)
譚晶在長城上“祝福祖國”
“十一”的腳步越來越近,軍人歌唱家譚晶以高昂的歌聲向祖國獻禮。8月22日,譚晶“和諧之聲”獨唱音樂會在慕田峪長城舉行。為了凸顯“獻禮”色彩,譚晶率探訪團踏訪我黨進京路。從12日開始,譚晶一行沿西柏坡、保定、涿縣等地踏訪毛澤東當年的進京路線,并拜訪當?shù)赜H歷這一歷史事件的人物,聽他們講述當年的故事。
尋訪團顧問運新宇教授對此次尋訪活動給予了極高評價,認為這次活動非常有意義,體現(xiàn)了年輕一代的風采。從西柏坡到北京城,再到萬里長城,這正是毛澤東當年的“進京趕考”之路,也是中國一步步走向勝利之路,也是新中國一步步地走向輝煌之路,他對現(xiàn)場的青年人們激動說道:“希望你們沿著這條路永遠走下去!”
在將近兩個半小時的音樂會中,《在和平年代》、《報答》、《但愿人長久》、《絲綢之路》、《長城母親》、《天空》等不同風格的歌曲不斷地飄蕩在長城之巔,譚晶還用一曲此次尋訪活動之后專門創(chuàng)作的新歌《感恩祖國》表達出自己對祖國的深厚情感。
馬拉松賽場跑出個“白雪公主”
一根甘蔗吃到最后才覺得甘甜,一壺好茶喝到十八開味道慢慢來,一出大戲的高潮往往出現(xiàn)在帷幕拉上之前。柏林田徑世錦賽最后一天,此前一直默默無聞的白雪,在女子馬拉松比賽中脫穎而出,最后時刻完美逆轉(zhuǎn),為中國田徑代表團奪得惟一一枚金牌,實現(xiàn)了本屆世錦賽金牌零的突破。
現(xiàn)在想來,此前無論是王浩的男子50公里競走銀牌,還是劉虹的女子20公里競走和鞏立姣的女子鉛球銅牌,都是在為最后時刻上演的這場大戲作鋪墊和預(yù)熱。鋪墊夠了,渲染足了,高潮自然而然就到了。
就像當年的馬家軍一樣,參加馬拉松比賽的4名中國女將精誠團結(jié),協(xié)同作戰(zhàn),槍口對外,采取領(lǐng)跑、跟跑的戰(zhàn)術(shù),最終拖垮了日本的尾崎好美和埃塞俄比亞名將莫吉亞,為白雪最后的逆轉(zhuǎn)掃清了障礙,奠定了基礎(chǔ)。請記住另外三個巾幗英雄的名字:周春秀、朱曉琳和孫偉偉。(摘自“桐城一派”騰訊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