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真江
范蠡是古往今來最大的玩家。
幫主公富國強兵,復仇雪恥,這一點諸葛亮沒有做到;功成名就,掛冠而去,這一點韓信沒有做到;輾轉來到齊國,變姓名為鴟夷子皮,幾年間,就積累數千萬家產,這一點他的老師計然沒有做到;當了三年齊相,又歸還相印,再次離開政壇,這一點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沒有做到;換了一個地方,又成巨富,這一點號稱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李白沒有做到;最后,把一生財物散盡,財富歸零,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這一點連李嘉誠也沒有做到。
他入世,兩次拜相,達到儒家向往的最高峰;他出世,兩棄相位,兩散家財,風流瀟灑超過道家人物。但這樣一個大人物竟然“史無傳,書絕版,地無物”,《史記》中只被當做“附件”提起過幾回,他的論著最終失傳,地上沒有陵墓和碑刻。原因如下:
一不愚忠。說走就走,不讓走就偷著跑,怎么都攔不住。帝王是不會檢討自己值不值得像范蠡一樣的人愚忠的,反正忠到愚的程度才是好臣子,范蠡不鉆這個圈套,沒有誰讓他愛到深處不后悔,他對勾踐不忠,對齊王也不忠,一貫不忠,呸!
二不低調。秦朝發(fā)配商人去修長城,戍五嶺;漢朝令商人不能衣絲乘車,他們的子孫不能做官;宋朝商人穿鞋必須一黑一白。范蠡不做宰輔,偏入末流,自甘墮落,失敗也罷,偏還能幾次暴富,三遷皆有榮名,狡猾可惡。有錢嘛,你就低調點,他還不,賺來了多少,就散多少,捧得一堆錢來,不帶半根草去,慈善如同兒戲,太囂張了。再呸!
三不檢點。泡什么人不好,偏偏是西施,生活作風大成問題,誰不知道西施是誰,夫差就毀在她手里,不祥之人,一代豪杰范蠡竟然墮落到和她白頭偕老的境地,三呸!
集三“呸”于一身,范蠡成了傳統(tǒng)社會的反面人物,自古以來恐怕要排名第一。臣子個個都學范蠡,做皇帝真的就沒什么意思了。有皇帝自稱孤家寡人。大概是受過刺激的。
然而,和歷代官方故意忽略的態(tài)度相反,草民們則奉之為財神,稱為陶朱公。范蠡之神有三:其一,用五行推斷谷物收成的好壞。范蠡發(fā)現歲在水是壞年,歲在木是好年,歲在金是豐收年,歲在火是旱年,歲在土是平年,每六年有一次豐年、一次平年,每隔十二年出現一次大饑荒。農業(yè)社會,谷物是第一商品,谷物價格的波動必然引起其他各類商品的一系列波動,就價格論價格,范蠡不為,而是從天時變化來分析,神鬼莫測,這叫英明。
其二,水則資車,旱則資舟。在水災時做車的生意,在旱災時做船的生意。水災時,大家都在賣船,利潤攤薄,水災一過,車就稀缺,價格必然上漲,這時將水災之年準備的車輛拋出,就能占領市場。天旱時準備船只也是一樣的道理,兩者都屬于逆勢而為,出乎人的意料,這叫高明。
其三,貴出如糞土,賤出如金玉。在某一商品價格高漲時,應像糞土一樣毫不吝惜地拋出,價格馬上就要跌;當一種商品價格極為低賤時,要立即如金玉般地收進,價格馬上就要漲。買來賣去,見縫插針,財富則滾滾而來,這叫精明。
主義永遠都是空的,關鍵是要賺到錢,范蠡用財富證明了自己的三明主義??傊?,范蠡形象太高大了,又觸犯了帝王的禁忌,于是屢屢遭遇空中管制。但既是神,后來的帝王是管不了的。他來往于天地之間,穿越時空之限,寄跡于萬物,心有靈犀一點通,又何須借助史書、著作、陵墓來彰顯什么呢?死后的范蠡并不孤獨,后人操心為他翻案,實在是無關緊要。
(摘自《株洲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