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我們怎樣閱讀中國》
蘇小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定價:32元
作者沿著阿瑪蒂亞·森的“以自由看待發(fā)展”的思維范式,對當下中國的各種經濟,人文和社會現象,進行了碎片式的思考。
《真話能走多遠》
季羨林
新星出版社
定價:35元
本書將季羨林散文中的經典名篇按全新的角度重新結集出版。季羨林認為,拿講真話這個尺度來衡量一下自己,承認自己是一個好人。
《歐洲市場一體化:市場自由與法律》
程衛(wèi)東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定價:39元
在歐洲市場一體化過程中,歐盟法律體系的制度設計和歐洲法院的司法實踐對市場一體化的促進,值得我們借鑒。
《臺灣的古城》
張志遠
三聯書店
定價;49元
從筑城在臺灣歷史中扮演的角色和意義,引領讀者了解臺灣建城演進史,重現古城風貌和市街萬象。
《墨西哥的五個太陽》
[墨西哥]卡洛斯·富恩特斯
譯林出版社
定價:40元
這本結構特別的小說,引導讀者對墨西哥這個始終有著頑強旺盤的生命力的國家一千年來的歷史進行旅行。
燃燒的多瑙河
雷頤
今天的年輕人可能很難想象,1956年在遙遠的匈牙利發(fā)生的“匈牙利事件”曾經那樣深刻地影響了我們共和國的歷史,那樣深刻地影響了我國數十萬人,如果算上受到株連的家人,應為幾百萬甚至上千萬人的命運。甚至事過20年后,1976年北京天安門廣場發(fā)生的“四五”運動還被“文革”發(fā)動者扣上“中國的匈牙利事件”、鄧小平被扣上“中國的納吉”等“大帽子”,以示“罪莫大焉”。因此,了解、知道匈牙利事件真相,并非增加一些與我們關系不大的“外國歷史知識”,而是對我們自己歷史和命運的深刻反思。
從1970年起,新華社記者侯鳳菁就長期在新華社布達佩斯分社工作,曾任首席記者等職。在長期擔任新華社駐匈牙利記者期間,他充分利用這一得天獨厚的條件,通過采訪、現場考察和閱讀大量文獻資料占有了大量國人難得一見的史料,在此基礎上經過長期思考研究,終于寫成《燃燒的多瑙河——1956年匈牙利事件真相》。
歷史表明,“匈牙利事件”并非一日之寒,而是僵化的舊體制引起的矛盾總爆發(fā)。1945年4月,蘇軍解放了匈牙利,依靠蘇聯的匈牙利共產黨開始走上執(zhí)掌大權之路。但此時的匈共力量弱小,尚無獨立接管政權的能力,只能與國內各民主黨派合作組成聯合政府。但在蘇聯的支持下,匈共力量迅速增強,便以種種手段將其他政黨依次消滅。到1949年,匈牙利實際已消滅多黨制,成為一黨制國家。在清除其他政黨后,匈共領導入拉科西立即轉身消滅黨內的對手。對昔日的同志,拉科西毫不手軟,羅織、編造種種罪名將其一一清除,最終匈牙利黨和國家大權集中在領袖拉科西手中,形成“拉科西主義”。作者寫道:“所謂的‘拉科西主義,其實就是‘斯大林主義在匈牙利的翻版。其本質是在個人迷信的條件下強制推行蘇聯的社會制度,實行‘全盤蘇化。它的表現形式是,在政治上破壞民主與法制,階級斗爭擴大化;在經濟建設上不顧本國具體條件,機械地效法蘇聯;在思想、文化上實行專制。”對這些從政治到經濟種種措施的施行方式及其后果,本書都有生動細致的描述。那種人人驚恐,甚至連具體負責“清洗”的內務部長們都難以幸免。內務部長澤爾德·山道爾從自己兩位前任部長的命運中也感到自己命恐不保,在預感到自己可能成為第三位被捕的內務部長后,便在一天深夜與自己的夫人、岳母和兩個孩子一起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這些政策,不僅造成人心恐慌,而且導致長期經濟困難,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艱難,不滿情緒越來越強烈。矛盾在暗中積聚,越來越尖銳,一個偶發(fā)因素即可能引起火山般的爆發(fā)。1956年,蘇共開始反思斯大林主義,但拉科西仍頑固堅持斯大林主義,甚至火上澆油地抨擊“我國的右派分子”想利用蘇共“二十大”如何如何。這種倒行逆施,最終引發(fā)了10月23日的人民武裝起義。本書以三分之二的篇幅描寫、分析了群眾的示威游行如何在蘇軍的暴力面前發(fā)展成“武裝起義”;蘇共開始準備退卻,但如何再次出兵鎮(zhèn)壓;關鍵人物的命運;“風暴過后”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