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
在香港,出租車有3種顏色:紅色、綠色和藍色。紅色的出租車可以跑新界、九龍和香港島,什么地方都可以去;綠色的,只能留在新界;藍色的只能留在偏僻的大嶼山,是不能出來的。為什么會這樣?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找了很多原始材料,想知道當時的英國殖民政府為什么要把出租車分成3種顏色。了解了這個過程之后,我豁然開朗。
根據當時官方的研究,香港的出租車一天跑24個小時,出租車營運都是兩班倒,各開12個小時。出租車24個小時都在馬路上,私家車只是偶爾上路。當時的港英政府規(guī)定,出租車的牌照數量不得增加。如果想要不堵車,就要限制出租車的數量。
那么,搞3種顏色的出租車,目的又是什么呢?
我聽到一個傳言:官方覺得3種顏色的出租車管理起來很麻煩,需要3套管理辦法,3套人員,所以政府想干脆都改成紅色。如果像傳言所說的,哪一天所有的出租車都改成紅色,那么,出租車再也不會到大嶼山拉客,因為那里窮;他們都會集中到尖沙咀、香港島去拉客。那樣的話,尖沙咀和香港島就會變得擁擠不堪。
到這個時候,我才搞懂政府弄出綠色出租車的目的。綠色的出租車收的錢比較少,當然,上繳的管理費也比較少,目的就是要你留在新界,為比較貧窮的客人服務。藍色的出租車收的費用更低,上繳的管理費也就更低,就留在大嶼山,接送更貧窮的百姓。如果綠色出租車跑到紅色出租車的地盤去拉客,只要有老百姓看到,或者被其他出租車司機看到,他們馬上就會報警。全民的法治意識使得交通管理井井有條。
其實,問題還不是這么簡單?;仡^看香港的建設,誰是香港最大的地主?不是李嘉誠,而是香港地鐵公司。
因為香港的城市發(fā)展是以地鐵為主導,只要地鐵開到哪里,房子就建到哪里。所以,坐地鐵最方便。
這樣的市政建設,用制度化的方式,促使每一個老百姓使用地鐵這種快捷的公共交通工具,這樣就使得上路的汽車更少了。此外,香港的牌照費很貴,而且汽油價格也很高。你可以開車,這無所謂,但你得付出高昂的代價。
香港用這些辦法解決了交通堵塞的問題。
(黨欣摘自《知音文摘》2009年第11期,冷 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