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能虎 張緒成 沈慶蘭 張忠仁 孫 雷
【摘要】集安市位于吉林省東南部的長白山系老嶺山脈,境內(nèi)野生植物資源豐富,其中有9種野生植物為本省在本市特有,極具開發(fā)與保護價值。
【關(guān)鍵詞】特有植物 資源
集安市地處吉林省東南部,位于東經(jīng)125°45′~126°30′,北緯40°52′~41°36′,東北與白山市接壤;東、南以鴨綠江為界,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滿浦市和慈城、渭源、楚山3個郡隔江相望;西、西南與遼寧省的桓仁縣、寬甸縣分界;北、西北與通化市、通化縣毗鄰。東西長80km,南北長75km,總幅員面積331917hm2。其中,林業(yè)用地282403.4hm2,占總面積的85.1 %。森林覆蓋率84.1%。
集安市在地理位置上坐落于歐亞大陸東,瀕臨黃海、渤海、日本海,深受海洋的影響。所以,成為特殊的北溫帶大陸性季風與海洋性季風交混濕潤區(qū)。其特點是冬暖夏涼,時段較長,春干秋爽,時段較短,一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7.5℃,年降水量800—1000mm。年濕潤系數(shù)為1.89;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2284h,太陽輻射年總量為4.9×108J/cm2,無霜期平均150d;常年穩(wěn)定通過0℃以上積溫3659℃,持續(xù)241d以上,適合植物生長發(fā)育的≥10℃活動積溫3142℃,持續(xù)167d。全年盛行西南風[1]。這種氣候條件,育成了集安森林植物資源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境內(nèi)植物資源種類達1300余種,占我國東北植物資源種類的40%以上[2]。華北植物區(qū)系植物繁多,僅吉林省特有植物已發(fā)現(xiàn)的就達9種[3-4]。
1.天女木蘭(Magnolia Sieboldii K. Koch),別名:天女花、山牡丹。是第四紀冰川時期遺存種,為木蘭科落葉小喬木。高可達10m。單葉互生,葉闊倒卵形或卵圓形?;ㄈ~同放或先葉后花,花被片9,外輪粉紅色,內(nèi)2輪白色,花絲紫紅色?;ň唛L梗隨風招展似天女散花,聚合果柱形,看似燈籠?;ㄆ?—8月份,果期9—10月份。生于陰坡或山谷濕潤地的次生闊葉林中。漸危種,國家三級保護。華北植物區(qū)系香料植物,吉林省稀有,在集安市均有少量分布。是世界稀有種,極具觀賞和藥用價值。
2.鹽膚木(Rhus javanica L.),別名:五倍子樹、山梧桐、黃瓤樹、欺樹。為漆樹科落葉小喬木。高可達8m。樹皮灰褐色,有赤褐色斑點。奇數(shù)羽狀復葉,秋天葉紅艷。圓錐花序,頂生,密被灰褐色毛,花潔白美麗。核果球形,略壓扁,被具節(jié)柔毛和腺毛,成熟時紅色?;ㄆ?-9月,果期10月。生于向陽較干燥的山坡、半陽坡、溝谷、路旁的雜木林中。吉林省稀有。在集安市嶺南區(qū)域有少量分布。具有很高的經(jīng)濟價值,是傳統(tǒng)的中藥材。特別是寄生的蟲癭五倍子除了入藥外,尚是重要的輕工原料和出口物質(zhì)。
3.漆樹(Rhus verniciflua Stokes),別名山漆、大木漆。為漆樹科落葉喬木。高可達20m。樹皮灰白色,有不規(guī)則淺縱裂。損傷組織流汁。奇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s性,密而小,綠色。果序下垂。核果扁圓形或腎形,灰黃色,有光澤。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于背風向陽的雜木林內(nèi),山野路旁等處。常與胡桃楸、黃波蘿、色木槭等伴生,有的成片生長。吉林省特有,為吉林省珍稀樹種。在集安市嶺南區(qū)域有少量分布。是我國重要經(jīng)濟樹種之一。生漆是我國傳統(tǒng)的重要出口物資,為國內(nèi)外市場緊缺物資。枝葉中含有“漆酚”,可使人發(fā)生接觸性過敏皮疹,引起腫痛瘙癢,嚴重者可引起局部及全身水腫潰爛,發(fā)生漆瘡。因此,當?shù)鼐用窠兴捌蹣洹薄ⅰ耙藰洹?將它當成有害樹除掉,所以目前存留較少。
4.燈臺山茱萸(Cornus controversa Hemsl.),別名:鴨腳樹、肥豬葉、大樹理肺散、買擔別(傣語)、女兒木、燈臺樹、六角樹、瑞木。為山茱萸科落葉喬木。樹高4-20 M。樹枝層層平展,形如燈臺,樹皮暗灰色,平滑,枝暗紫紅色,后變淡綠色,為彩色樹。葉互生, 簇生于枝稍,葉廣卵圓形。傘房狀聚傘花序生于新枝頂端,白色。核果近球形,成熟時由紫紅色變成藍黑色?;ㄆ谠?-6月,果期9-10月。自然群落多分布于雜木林緣或溪畔。是吉林省珍稀樹種。在集安市均有分布。以樹姿優(yōu)美奇特,葉形秀麗、白花素雅,被稱之為園林綠化珍品。
5.白檀山礬(Symplocos paniculata (Thunb.)Miq.):別名白檀、烏子樹、茶葉花、山葫蘆,灰木,砒霜子、蛤蟆涎、白花茶、牛筋葉、檀花青。山礬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5m。樹皮灰褐色,片狀剝裂。葉互生,橢圓形,邊緣細銳鋸齒。圓錐花序生枝頂,花白色微香。核果卵形,成熟時藍黑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生于山坡,路邊、溝邊林下及疏林或密林中。是吉林省珍稀樹種。在集安市嶺上區(qū)域有極少量發(fā)布。為綠化和藥用植物。
6.東北對開蕨(Phyllitis japonica Kom. ),別名:日本對開蕨、對開蕨。鐵角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70cm。根狀莖粗短,橫臥或斜生。葉近生,闊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全緣。孢子圓腎形,周壁具網(wǎng)狀褶皺,表面具小刺狀紋飾。5月形成,9—10月成熟。是我國新記錄植物,生于闊葉林下。吉林省特有。在集安市嶺上區(qū)域有極少量分布。屬世界稀有種。為國家二類保護植物。具有極大的開發(fā)研究價值。
7.東北刺人參(Echinopanax elatus Nakai),別名:刺參。五加科多年生落葉灌木。高可達2.5m。根粗大而長呈棒狀,長達3m。莖直立有刺,節(jié)部刺特別多,小枝密生針狀直刺。單葉互生,葉大如扇,葉掌狀分裂,裂片5-7片,近三角形。傘形花序聚合為總狀或圓錐狀。主軸密生短刺和刺毛。果實扁球形,鮮紅色?;ㄆ?-7月,果期8-9月。生于針闊混交林、針葉林中。是長白山特有的植物資源之一。在集安市嶺上區(qū)域有極少量分布。漸危種,國家二級保護。與人參媲美,具有極大的藥用價值。
8.玉鈴花(Styrax obassia Sieb. et Zucc.),別名:老開皮。安息香科落葉小喬木。高可達10m。樹皮灰褐色,有灰白色斑紋,皮剝裂。葉兩型,質(zhì)薄,螺旋狀互生。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具10余朵花。花下垂,花冠白色或稍帶粉色。干果,卵形或球狀卵形?;ㄆ谠?-6月,果期在8月。在集安市嶺南區(qū)域發(fā)現(xiàn)有少量分布,實屬罕見稀有。其花芳香美麗、素雅,狀如玉鈴,是一個新的芳香植物源,應(yīng)盡快加強保護。
9.何首烏(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別名:首烏、夜交藤、赤首烏、首烏藤。蓼科多年生草本。根細長,頂端有膨大的長橢圓形、肉質(zhì)塊根,皮黑色或黑紫色。莖纏繞,長3-4米。中空,多分枝,基部木質(zhì)化。葉片卵形?;ㄐ驁A錐狀。瘦果橢圓形,有3棱,黑色,平滑?;ㄆ?-10 月,果期10-11月。野生于灌木叢、丘陵、坡地、林緣或路邊土坎上。是極高的藥用和藤本綠化植物。在東北分布尚無報道,在集安市嶺南區(qū)域發(fā)現(xiàn)的野生何首烏實屬先列,對研究北方和東北何首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以上9種植物為集安市特有珍稀植物,極具保護與開發(fā)價值。
參考文獻:
[1] 佟德才,等.集安市志[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
[2] 張緒成.唐景銀.陳明,等.集安市植物地理學研究[J].吉林林業(yè)科技.2002.(3)
[3] 金洙哲.張萬福.李國平,等.中國長白山經(jīng)濟植物彩色圖鑒[M].延邊:延邊人民出版社.1996.
[4] 王宗訓.李正光.劉金,等.新編拉漢英植物名稱[M].北京:航空工業(yè)出版社.1996.
作者簡介:郝能虎(1962~),男,吉林集安人,集安市國營大青溝林場 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yè)生產(chǎn)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