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喬
哪些歷史人物需要恢復本來面目呢?“問題人物”在這方面的需要更多一些。我所說的“問題人物”,是指某些功過兼有的人物、有爭議的人物和反面人物。這些人物,過去許多是被史學界絕對否定的,被妖魔化和臉譜化的。
陳獨秀,原來說是托派、漢奸、右傾投降主義分子,似成鐵案,但現(xiàn)在,漢奸的帽子摘掉了,托派問題也得到合理的說明,“右傾投降主義錯誤”先改為“右傾機會主義錯誤”,再改正為“右傾錯誤”,而這一錯誤的形成,共產(chǎn)國際也要負責任。毛選中關(guān)于陳獨秀的注釋得到了修改。陳獨秀晚年對斯大林模式的反思,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視?!堕_天辟地》等影視作品中,陳獨秀已是“高大形象”。
張聞天,近年來他在遵義會議后被推選為總書記的史實也得到確認,“毛洛合作”主持中央工作的那段史實也得到了承認和宣傳。他在受打擊、被迫害情況下的革命品格、理論創(chuàng)造和崇高精神贏得了世人的崇敬。
李立三,過去一提就是“立三路線”。現(xiàn)在人們知道,他是個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他不僅是安源大罷工的主要領(lǐng)導人,“五卅運動”的總指揮,還是南昌起義的倡導者和重要領(lǐng)導人之一。這些功績,在一些電影中已有反映。
項英,原來只講他在皖南事變中的錯誤,現(xiàn)在對他在三年游擊戰(zhàn)爭中和領(lǐng)導新四軍時的功績都給予了肯定,對他在皖南事變中的錯誤也給予了恰當?shù)脑u說。他向延安發(fā)電報不同意江青和毛澤東結(jié)婚的膽識,尤其受到了人們的贊佩。
王明,過去人們只知他是長達四年之久的“左”傾路線的罪魁,又知道他后來投了蘇聯(lián),但現(xiàn)在人們又知道了他是著名的《八一宣言》的起草者,而《八一宣言》曾影響了張學良等許多國民黨將領(lǐng)走上抗日救亡的道路?!栋艘恍浴诽岢隽私⒖谷彰褡褰y(tǒng)一戰(zhàn)線的策略方針和抗日救國十大綱領(lǐng)。
張國燾,曾因分裂黨和紅軍且加入軍統(tǒng)而被牢牢地釘在反派人物的恥辱柱上?,F(xiàn)在,他得到了一分為二的評價:既是中共一大代表,早期重要領(lǐng)導人,又是野心家和變節(jié)者。他在建黨、領(lǐng)導“京漢鐵路大罷工”和創(chuàng)建川陜根據(jù)地等方面的功績得到了肯定;同時,人們鮮知的他曾出賣李大釗,在紅軍中搞“大肅反”亂殺人的罪孽,也得到了揭露。
博古,過去因“左”傾錯誤多與王明并提,現(xiàn)在,又知道他是個光明磊落的人,不僅勇于承認錯誤,還與毛澤東站在一起反對張國燾,他還是黨的新聞宣傳戰(zhàn)線上的卓越領(lǐng)導人。
凱豐,因為曾跟著王明、博古跑,在遵義會議上不但沒有支持毛澤東,還諷刺毛按照《孫子兵法》打仗,故而長期成為黨史教學中挨批的人物?,F(xiàn)在,人們知道,凱豐后來認了錯,并與毛澤東一起反對張國燾的分裂。他還是青年運動和理論宣傳工作的杰出領(lǐng)導人,那首著名歌曲《抗日軍政大學校歌》的歌詞(“黃河之濱,集合著一群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子孫……”),就出自他的手。
夏曦,過去給人最突出的印象是他在蘇區(qū)“肅反”中“左”得出奇,殺了大批紅軍將士?,F(xiàn)在,史學界對于賀龍和蕭克分別給予夏曦的“兩頭小,中間大”與“兩頭好,中間錯”的評價,給予了充分重視,除了繼續(xù)嚴厲批評其“中間錯”(即搞“大肅反”)之外,也論述了他“兩頭好”的歷史。
饒漱石,過去人們只知道他是“高饒反黨聯(lián)盟”的重要人物,現(xiàn)在,他在新四軍和華中根據(jù)地時的功績得到了肯定。在電視劇《新四軍》中,他在皖南事變中的正確表現(xiàn)得到了反映。
林彪,既是開國元勛,又是反革命集團案首犯。近些年來,林彪在歷史上有功的一面得到肯定。中央軍委確定的我軍36位軍事家中,林彪居其一。在軍博舉辦的紀念建軍八十周年展覽《我們的隊伍向太陽》中,林彪作為十大元帥之一,大幅照片被掛了出來。在《遼沈戰(zhàn)役》、《八路軍》等多部影視作品中,林彪皆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正面形象。
黃永勝,曾是林彪反革命集團成員,謝富治,曾是江青反革命集團成員,二人在“文革”中皆劣跡昭彰,但因在軍史上有功,所以在《我們的隊伍向太陽》展覽上,二人作為上將,大幅照片也被掛了出來。
邱會作,也是林彪反革命集團成員,但因有軍功,其家鄉(xiāng)江西興國縣在建造本鄉(xiāng)籍將軍雕塑群像時,也給他塑了像。
顧順章有“中共歷史上最危險的叛徒”之稱,由于他的叛變,惲代英、蔡和森被殺害,上海臨時中央險遭毀滅性破壞。在《周恩來在上?!?、《陳賡大將》等影視中,這個叛徒的巨大危害性及人格的歹毒和卑劣,都得到充分的描寫;但同時,影視作者也沒有把他臉譜化,而是提到了他曾是上海工人武裝起義的重要領(lǐng)導人,曾經(jīng)參加過處決叛徒白鑫(彭湃等人的出賣者)等行動,讓人看到了他的真實的發(fā)展變化過程。江青也是逐漸變壞的。一些文章在談及她早年的經(jīng)歷時,也說到她的一些長處,在反映毛澤東在延安那段歷史的影視中,江青也沒有被弄成丑角。
上面所舉的,只是一些具有典型性的例子。但僅僅這個縮影,無疑是一個歷史性的進步。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史學界重新回到了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軌道上。陳云同志那句“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名言,成為眾多史學家的座右銘。
黃克誠、蕭克等老一輩革命家在公正評價歷史人物的問題上,敢于突破歷史禁區(qū)和思想禁區(qū),敢于講真話,起到了很強的表率作用和引領(lǐng)作用。若干年前,在全面否定林彪的政治氣氛和歷史背景下,黃克誠將軍敢于一分為二地評價林彪,給了中國史學界深刻的教育,樹立了“還歷史人物的本來面目”的典范。
蕭克將軍也是表率。在研究中共黨史問題上,他特別提出要“不唯上,不唯親,不唯權(quán)勢”。在公正評價陳獨秀和林彪的問題上,他發(fā)表了重要的意見。對陳獨秀,他說,陳獨秀作為五四運動總司令和創(chuàng)黨有功的人物,即便后來犯了右傾錯誤,搞了托陳取消派,也應該全面研究。
黃、蕭兩位老將軍所發(fā)表的意見,既有宏觀的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又有具體的人物分析,歸結(jié)起來,核心觀點就是:評價任何歷史人物,都要采取實事求是、科學公正的態(tài)度。
毛澤東關(guān)于黨史人物和民國史人物的一些富有實事求是精神的言論,也有力地促進了公正評價這些人物。如他說修黨史時要寫上陳獨秀的功勞,促進了公正評價陳獨秀。
盡管我們?nèi)〉昧酥匾某煽?但并非一切完滿,實際上還存在許多不足。
一是在落實“有好說好,有壞說壞”的評價方法上,有時還不夠。例如,在評價中共黨史人物時,為尊者賢者諱的現(xiàn)象還比較普遍,在肯定“問題人物”的長處時,則常有一種琵琶遮面之態(tài)。在評價晚清、民國史人物時,“有壞說壞”容易做到,“有好說好”則顧慮較多。例如,對于正面戰(zhàn)場上的抗戰(zhàn)英雄宣傳得不夠。在正面戰(zhàn)場上,有100多位將軍戰(zhàn)死,其中有的甚至是與敵人肉搏而死的,但人們所熟知的卻只有張自忠、佟麟閣、趙登禹、戴安瀾等為數(shù)不多的幾位。
二是在翻案問題上存在著“不當翻案”或“翻案過頭”的情況。關(guān)于林彪叛逃問題,有人提出了站不住腳的“林彪是被挾持出逃”和“出逃欲返遭拒”的觀點。
三是有的學者總喜歡按照自己的思維習慣和情感好惡去理解甚至剪裁史實。比如,西安事變發(fā)生后,起初除了張聞天力主“盡量爭取南京政府正統(tǒng)”、不危及蔣介石的生命外,不少領(lǐng)導人是主張殺蔣的,后來才統(tǒng)一到和平解決的認識上。但對于主張殺蔣的情況,有些文章卻不愿提及,好像一提就會使有關(guān)領(lǐng)導人的偉大形象打折。似乎我黨領(lǐng)導人從一開始就是全體一致決議放蔣,而沒有出現(xiàn)過思想波瀾。試想,如果是捉住了蔣介石而沒有想到過要殺他,那倒真是一樁怪事了。
四是一些已經(jīng)搞清楚了真相的歷史情節(jié)仍被訛傳。例如,林彪發(fā)布的“第一個號令”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政變預演,但幾年前專家已經(jīng)根據(jù)檔案考明,發(fā)布這個“號令”并非政變預演,而是一種“特殊條件下的過分反應”。雖然許多史書已采用了這個符合史實的說法,但仍有不少史書沿用舊說。(摘自《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