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是婚姻道德還是性別壓迫

2009-10-13 09:11:54
經(jīng)濟研究導刊 2009年21期

楊 翔

摘要:凱特·肖邦的《一小時的故事》在初次出版時,受到了當時社會的嚴厲譴責。然而到了20世紀60年代,女性主義者則對這部作品持高度贊揚的態(tài)度,并且將作者列為女性主義作家。進入21世紀初期,人們又對這部作品重新反思。對于一部作品的評價,不同時代觀點是不一樣的,有時甚至完全相反。從作品本身和時代背景兩個角度出發(fā),探討了其中的原因。

關(guān)鍵詞:《一小時的故事》;多樣性解讀;婚姻道德;性別壓迫

中圖分類號:DF5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9)21-0216-02

凱特·肖邦(Kate Chopin)(1851—1904),美國女作家,是公認的早期女權(quán)主義作家。《一小時的故事》是肖邦的代表作之一。這部微型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非常簡單,其中沒有什么復雜的線索與人物關(guān)系。主人公馬拉德太太被告知自己的丈夫在火車事故中遇難身亡,出于責任,她在眾人面前嚎啕大哭。然而在她一個人獨自回房后,卻感到一種異樣的歡愉。正當她張開雙臂,迎接未來生活中肉體與靈魂的自由時,卻意外地發(fā)現(xiàn)丈夫安然無恙地回到了家中。馬拉德太太在驚駭中死去,而所有的人都以為她是高興過度而死的。

關(guān)于這篇文章所要反應(yīng)的主題,傳統(tǒng)觀點一般認為這是一部女性主義題材的小說,反映了父權(quán)社會對女性的壓迫以及女性的反抗。然而在近幾年,卻有人認為,“肖邦的《一小時的故事》并非‘單一的女性主義的作品。筆者認為,其原因很多。首先,肖邦簡化了故事的情節(jié),使得文章表意相當含蓄。其次,由于時代的變遷,人們對于這部文本理解也發(fā)生了變化。另外,翻譯造成了誤解。

作品本身的寫作手法是造成人們不同理解的重要原因。作者在這部作品的寫作風格上體現(xiàn)了冰山原則。冰山原則的意思是文章見之筆端的雖只有1/8,但讀者根據(jù)自己的實體經(jīng)驗卻能夠強烈感到這1/8背后的分量。在這部小說中,我們并未發(fā)現(xiàn)作者詳細描寫馬夫人與她丈夫之間的關(guān)系,只能通過她的外貌和她模糊的思維對他們的夫妻關(guān)系進行推測。其中一句這樣寫道:

她知道,當她見到丈夫那雙溫柔、親切的雙手變得僵硬,那張從來都不會對她吝嗇愛意的臉變得毫無表情、灰白如紙的時候,她肯定還會哭的。

上面這句話描述從側(cè)面向我們展示了馬夫人的家庭生活。她的家庭是溫馨的,丈夫?qū)λ龖?yīng)該很關(guān)愛。當然,溫情脈脈的丈夫不能說明沒有性別壓迫。有研究者認為,其實馬夫人過著“雙重生活”。“從表面上看,她的生活優(yōu)裕舒適,既不用為每日的溫飽擔心,也不必做牛做馬養(yǎng)家糊口,她甚至不用親自操持家務(wù)和照看孩子。實際上,她只要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滿足丈夫的各種需要就可以了。在丈夫眼里,妻子如同家里的家具或擺設(shè)一樣,只不過是一件有一定使用價值的裝飾品。”然而,我們對于作者的理解也不能僅僅限于這句話本身,貿(mào)然認定她的丈夫就是在“溫柔地”壓迫她。如果我們聯(lián)系上下文整體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作者的意圖似乎發(fā)生了變化。

她沒有片刻去想她此刻擁有的這種歡愉,是否不正當(monstrous)。一種清清楚楚的、興奮的感覺燃燒著她,她根本無暇去顧及那些個瑣事。

她知道,當她見到丈夫那雙溫柔、親切的雙手變得僵硬,那張從來都不會對她吝嗇愛意的臉變得毫無表情、灰白如紙的時候,她肯定還會哭的。但在這痛苦之外,她看到了長遠的未來,那些只屬于她自己的未來歲月。她張開雙臂去迎接那段歲月。

這是這段文字所在的段落和前面一段的完整展示。從這里,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文字之間明顯的對比。丈夫身前的親切、溫柔和她在丈夫死后的“不正當(monstrous)的歡愉”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張力。任何人,無論男女,只要處在她丈夫的這種地位,都會悲傷不已,但女主人公內(nèi)心卻懷有畸形的愉悅。同時還要特別注意的是,文中的monstrous這個英文單詞有“畸形,怪異”的意思,也有譯作將其翻譯成“邪惡的”。在這里,作者是想揭露馬夫人在丈夫意外死亡后出現(xiàn)的這種“畸形的”愉悅心理,將其與丈夫的溫情脈脈相對比,突出其不可思議。至于作者對于這種“畸形”心理是如何看待,僅憑文字我們無從得知?;蛟S作者自己也不知道該如何看待,只是將其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目的是說明這種歡樂雖然邪惡,但卻是出自人性深處,至于如何評價則留給讀者去思考。

隨著社會的變遷,人們對這部作品的理解也發(fā)生了改變。肖邦生活在19世紀下半葉的美國,當時物質(zhì)生活并不豐富。1865年美國剛剛完成南北戰(zhàn)爭,人們剛剛開始重建被戰(zhàn)火毀滅的家園。物質(zhì)水平?jīng)Q定意識層次,人們對于婚姻的態(tài)度同樣受到當時社會物質(zhì)條件的制約。在物質(zhì)貧乏的年代,通奸得不到認同是因為它嚴重破壞了完整的家庭。在物質(zhì)貧乏的年代,單親家庭撫養(yǎng)下一代幾乎是不可能。完整的家庭靠婚姻和血緣關(guān)系維持,一旦發(fā)生通奸,它就極有可能解體。可以說,在那樣的年代,通奸嚴重影響了社會的正常延續(xù)。當物質(zhì)生活豐富以后,單親家庭也能夠給予孩子充分的物質(zhì)需要,社會對于這一問題也相對寬容。肖邦生活的那個年代社會物質(zhì)水平不高,但她本人的物質(zhì)生活是富足的。父親和丈夫的早逝,使她更少受到男性的影響,富足的生活則為她思想的早熟奠定了“堅實的”物質(zhì)基礎(chǔ),也使得她與那個時代格格不入。

然而,當時社會對于肖邦的“早熟”是嚴厲的,通過其他主題相似的小說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這一點。肖邦最后一部出版的小說《覺醒》在1899年發(fā)表,她因為這部小說遭到了廣泛的譴責。在小說中,作者對女主人公埃德納的通奸行為充滿了理解和同情,這與當時的傳統(tǒng)價值觀大相徑庭。該書震驚了當時的美國文學界,肖邦本人連同她的作品一起遭到人們譴責,她自己也感到在文學領(lǐng)域受到了極大的排斥。在最后的歲月里,她幾乎再也沒有動過筆。

20世紀60年代以后,美國的社會思想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女性主義深刻影響著美國。有些歷史上的作家被重新發(fā)掘出來,凱特·肖邦也成為其中一位。在當時眾多對肖邦作品的評價中,以美國女權(quán)主義作家蘭瑟的評論最為典型。首先,她將肖邦定位在“女性主義作家”上,然后撇開小說中不符合女性主義觀點的字句,將文本“順證”為女性主義作品。這樣的做法將解讀的視角狹隘化,極大地曲解了作者的本意。

當進入21世紀后,女性主義在充分發(fā)展的同時,自身的弊病也漸漸暴露出來。女性主義過度強調(diào)女性受害面,將傳統(tǒng)道德全部看成保守勢力而全部予以反對。由于強調(diào)極其抽象、毫無限制的女性選擇權(quán)利,并且把離婚權(quán)、性交易、通奸等作為反抗父權(quán)的手段,女性主義受到各方面的批判。但女性主義思想此時已經(jīng)對社會產(chǎn)生了不利影響:離婚率居高不下;單親家庭子女日益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兩性之間的信任日漸淡薄……盡管有新思想、新道德的撫慰,但這一類經(jīng)歷依然使受害人心理受到嚴重的創(chuàng)傷,在心頭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舊的道德規(guī)范固然有其不合理的地方,但是用極端的手段對其全部加以否定必然會造成社會道德的真空,這種道德真空所引起的嚴重社會問題已經(jīng)暴露出來,并且還在繼續(xù)對社會產(chǎn)生更為嚴重的消極影響。在這樣的社會里,傳統(tǒng)道德失去其約束力,而新道德還沒有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冷淡,彼此不存在信任,人們終日惶惶不安。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對這部作品的解讀也在悄悄發(fā)生著變化,更多的人轉(zhuǎn)而從非女性主義的視角來解讀這部作品。他們紛紛從不同的方面重新分析《一小時的故事》,從而引起了關(guān)于這部小說主題的爭論。首先在文本的措辭上,小說中出現(xiàn)的很多詞反映了作者矛盾的態(tài)度,而不是之前女性主義者認為的單純的同情,例如,“of joy that kills”, ”monstrous joy”等詞是帶有極大的貶義的。第二,從寫作手法上加以重新解讀,認為該文使用了雙重反諷。他們認為,文章最后馬夫人的死不僅諷刺了婚姻制度對女性的壓迫,還諷刺了命運的反復無常,不是女性主義者原先認為的對男權(quán)社會的諷刺。第三,認為這部小說宣揚的思想與女性主義思想其實并不一樣。女性主義者曲解原文,把社會制度對兩性的道德約束歪曲成僅僅針對女性的壓迫,這種觀點直接導致了傳統(tǒng)社會道德的解體。他們認為,女性主義者也將文中婚姻制度對兩性的約束解讀成僅僅針對女性的壓迫,甚至有人為了達到此目的故意曲解原文。例如,There would be no powerful will bending her in that blind persistence with which men and women believe they have a right to impose a private will upon a fellow-creature.畫線部分應(yīng)該翻譯成“無論男人還是女人”,可以看出作者強調(diào)了道德束縛不僅針對女性,同樣也針對男性。但在許多翻譯文本中,譯者將其簡單翻譯成了“人們”,這種做法曲解了作者的原意。

參考文獻:

[1]申丹.敘事文本和意識形態(tài)[J].外國文學評論,2004,(1):102-113.

[2]劉翌.女性主義文本的典范[J].文學語言學研究,2008,(27):192-193.

[3]周琳.婚姻自由與道德[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206,(6):50-53.

[責任編輯 王薇]

顺平县| 寿光市| 三亚市| 长兴县| 凤山县| 德州市| 饶阳县| 越西县| 陆川县| 宣城市| 商洛市| 临汾市| 额济纳旗| 合作市| 津南区| 峡江县| 连平县| 安乡县| 淮阳县| 怀远县| 无锡市| 洞头县| 锡林浩特市| 赞皇县| 威远县| 陆良县| 成武县| 油尖旺区| 禄丰县| 鹰潭市| 社会| 安远县| 易门县| 康保县| 桂东县| 玛沁县| 原平市| 张家港市| 金堂县| 凤凰县| 鸡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