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達30年的歲月之河中,大包干、承包制、合資企業(yè)、投機倒把、倒爺、炒股、三角債、產權改革、下海經商、企業(yè)自主權、貿易摩擦、聯營、走私、共同致富、非法集資、下崗、多元化、國際化、國有壟斷、紅帽子……這些流行詞匯如一葉葉扁舟,在峰尖谷底起伏翻騰。
有些商業(yè)流行詞匯,已經慢慢駛出了我們的視線甚至記憶;有些商業(yè)流行詞匯還在繼續(xù)幻化演變;而更多的商業(yè)流行詞匯層出不窮。
伴隨每一個商業(yè)流行詞匯的,是無數曾經的風流人物。如果我們眼光不夠長遠,這些詞匯與人物將淡出我們的視線;如果我們記憶不夠牢靠,這些詞匯與人物將模糊在我們頭腦的摺皺中;但幸運的是,還會有企業(yè)史、商業(yè)史、改革史給這些詞匯和人物留有一席之地。
當今天的你和我、明天的他和她,翻開這些歷史的篇章,那些風行一時的詞匯和人物會再度奔襲而來。
不管黑貓白貓
捉到老鼠就是好貓
一句民間諺語能夠和一個時代聯系起來,除了語言本身的直白和傳誦感外,更重要的是它來源于群眾的切身實踐,能夠直指群眾的深刻需求。
“貓論”貫穿于改革開放的各個階段,在很多場合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特區(qū)、私營經濟、證券、股票……與此同時,由“貓論”開啟的思維之門已經洞開,個體、群體的創(chuàng)造趨于活躍,市場變得豐富起來。
時間就是金錢
效率就是生命
極易被漠視的一句口號,蓋因耳熟能詳耳。殊不知,1982年袁庚將之樹立于蛇口工業(yè)區(qū)之時,曾引起軒然大波。直至鄧小平表態(tài),爭議方才煙消云散。
標語一時風靡全國,成為改革開放響亮的口號,透露了一個國家謀求經濟發(fā)展的迫切心態(tài)。同時,它也不幸地預示了改革今后可能走入的誤區(qū)。多年后的效率與公平之爭,即發(fā)端于此。時間就是金錢,但對長時間加班的民工而言,未必如此;效率就是生命,但效率有時也可能謀害生命——這就是口號遮蔽的另一面真實。
10億人民9億商
還有1億待開張
改革初期,下海、經商風起云涌,幾成全民皆商之勢。這一口號尚有若干版本及衍生版本,比如“10億人民9億倒,還有1億在尋找”,等等。
那是一個百廢待興的年頭,隨便在路邊擺個攤都有望成為“萬元戶”;那是一個充滿激情的時代,三令五申都阻止不了官員下海;那也是一個迷亂不已的時期,僅一“倒”字足以道破個中奧秘。財富那么讓人陶醉,“投機倒把”的大蓋帽卻又如此冰冷。
許多年后,“投機倒把罪”才從刑法中廢除,而民眾早就投了反對票。“沒有什么能夠阻擋,我對自由的向往”,一切就是這么簡單。
低頭向錢看,抬頭向前看
只有向錢看,才能向前看
上世紀80年代初,彼時的“中國第一農民企業(yè)家”禹作敏可謂語出驚人。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這里的“前”隱指“社會主義”。意思是,只有發(fā)展經濟,才能搞好社會主義。爾后,“向錢看就是向前看”幾經輾轉變?yōu)椤耙磺邢蝈X看”;版權亦屢番更迭,或謂出自權威經濟學家于光遠。于是波瀾乍起,引發(fā)80年代中期一場大批判。
無論當年批判指向何人何方,“一切向錢看”思維居然揮之不去,遂釀成經濟惡性發(fā)展一禍根。當年說這句話的人,也已不在人世間。
老大(工人)靠了邊,老二(農
民)分了田,老九(知識分子)
上了天,不三不四賺了錢
改革自農村起步,農民和個體戶乃市場化最早受益者。一時之間,“腦體倒掛”怨氣沖天?!霸煸訌棽蝗缳u茶葉蛋”,亦出自此階段。就此而言,標語成了改革初期一本“變天賬”,反映彼時社會階層之變動。然則彼一時此一時,如今該靠邊的還靠邊,分了田的(一部分)還被征了去,“不三不四”(個體戶、民營企業(yè))依然穿著小鞋蹣跚前行。
政府托市
企業(yè)圈錢
貫穿中國特色股市之始終也。中國股市肇始,便定位于為國企融資服務,其“政策市”特點異常鮮明。2000年,經濟學家吳敬璉痛批股市黑幕,一語點醒夢中人。股市“賭場論”,頓時甚囂塵上。
時至今日,中國股市幾輪牛熊,仍然難以擺脫先天基因,企業(yè)前赴后繼圈錢,股民前赴后繼入局。不無吊詭的是,只要股票大跌,便有企業(yè)、股民、學者異口同聲吁請“救市”,莫非中國股市不是個“市場”,“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只是說說而已?
學好數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
高考改變的不僅是部分人的命運,而在于建立了垂直流動的可能,換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知識改變命運”。
高考的相對公平性,還為改革之初的社會變革的合法性提供了佐證。但很快就有了“造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拿手術刀的不如拿殺豬刀的”,知識受到了商業(yè)的挑戰(zhàn),到了今天,則是“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知識又受到了權力的凌辱。
于此可見知識及其分子在中國的命運坎坷,也難怪中國一直高居海外留學生不回歸排行榜的第一名,在海龜日漸成為海帶的今天,這個第一名想必還將繼續(xù)拿很多年吧。
過把癮就死
個性的釋放往往開始于最基本的欲望,1980年代知識分子倡導的個性解放,到1990年代經濟浪潮中的享樂主義,有著起承轉合的自然順序。尤其在一個曾經張揚過禁欲主義,又剛踏上現代化起飛期的社會里,自然欲望的膨脹成為某種圖騰,并不足為奇。
跟著感覺走、瀟灑走一回、過把癮就死次第流行,反映出以自然欲望為主要動力的時代特征, 知識分子哀嘆人文精神的衰落,未幾也加入到了這場全民的狂歡中來,“活得就是心跳”,不知道在股市高臺跳水,房價面臨下調的今天,人們是否還有這樣的豪情。
爛光不如賣光
賣光不如送光
國企改革之慘烈,于此可見一斑。整個國有企業(yè)改革史,從廠長負責制、承包制到賣光、送光,一言以蔽之,解套而已。時在90年代初,山東諸城市市委書記陳光一舉賣掉全市272家國有(集體)企業(yè),人稱“陳賣光”。
1996年,朱镕基赴諸城考察,直至離開,均無表態(tài)。隨后,諸城經驗得到肯定,“一賣就靈”流行神州。不同之處,就在于“賣給誰”而已——賣給經營者,美其名曰“MBO”;賣給民營資本,則曰“國退民進”。其最終結果,便是造就今日一批叱詫風云、風光無限的國有壟斷企業(yè)。
要先把自己變成狼
入世后,中國企業(yè)如何應對國際競爭?這就是2001年海爾張瑞敏給出的答案。“狼論”邏輯為,入世以后就是與狼共舞的時代,而我們不能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因此要使自己先變成狼。
果然,國內大大小小企業(yè)爭先恐后扮演“狼外婆”,只是沖出國門廝殺者少,在國內市場上橫沖直闖者多。于是乎,在一些有狼性而無人性的企業(yè)眼里,消費者成了可憐的羔羊?!袄桥c羔羊”的故事,前有“大頭娃娃”今有“結石嬰兒”,可謂你方唱罷我登場。
世界是平的
對有些人來說,世界是平的。2006年,《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一書暢銷中國。拋開此前的開放實踐不談,從1993年李慎之先生為全球化申張,到最終加入WTO,一時間,全球化福音在中國找到了最強大的支持。
2006年的調查顯示,中國人認同自由貿易觀點的高達74%,名列受調查20國國家中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