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加才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fā)展,傳承文明的老師,尤其是語文老師,如何上好一堂語文課,很值得去認真探究一番。筆者認為:激活語文課堂,首先從激活老師的語言開始。
可是,現實中的語文老師口才好的,或者重視口才的,并不多見。因此,練就好口才迫在眉睫!
一、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
大師不是說:教給學生知識,不如教給學生智慧。老師該用什么樣的話語,才能撞擊出學生的智慧呢?那就該懂得話少不如話好。
在教學《蒹葭》一詩時,可以這樣導入:當你聽到“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親愛的媽媽,流浪的腳步走遍天涯,沒有一個家”這膾炙人口的歌詞時,是否想起了那首游子思鄉(xiāng)的千古絕唱《天凈沙·秋思》?當你驚嘆于戈壁灘的飛沙走石時,是否憶起“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志豪情?古典詩詞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走進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美麗與奇妙。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蒹葭》這首詩歌,再一次滋潤我們渴求的心靈。當即學生被古典詩詞的韻美所吸引。
二、巧借事例,增強語言的表象性
品讀魯迅的作品,特別是小說,突出的技法是很好的運用對比手法。譬如《故鄉(xiāng)》,少年閏土的小英雄形象,與中年閏土的木偶人形象,形成巨大的反差。假使僅僅簡單地說這是“對比手法”,學生可能對“對比”的概念的理解還很模糊。
一位資深老師在解讀對比手法之前,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老太在集市上叫賣雞蛋,把雞蛋拿在手中,五毛錢一個,一籃雞蛋很快賣完了??墒?老太邊上的老頭也在賣雞蛋,怎么吆喝都不好賣。老頭便向老太請教:為什么自己的雞蛋不好賣,雞蛋又不比她的小。老太看了老頭的一雙手,笑嘻嘻地說:“您的手太大了,雞蛋在您的手中肯定很小了,我們只按個數賣,顧客當然要買個大的雞蛋,您看我的手比您的手小多了?!贝藭r,老頭才如夢初醒。
講完故事,老師再闡述“對比手法”,已經水到渠成,學生有了直觀的語言表象,自然很容易理解“對比手法”了。
三、吸納并使用新詞匯,保持語言新鮮度
網絡時代,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包括我們的語言。很多新詞是從網絡上流行起來的。作為語文老師,倘若不注意吸納新詞匯,勢必導致語言的老土、陳舊,既不利于表情達意,也會與學生從語言上產生代溝,從而直接影響到語文課的質量。
常見的網絡詞匯有:
暈——看不懂;靠——不滿;VIP——有錢佬;拍磚——提意見;頂——支持;恐龍——丑女;青蛙——丑男;大蝦——高手;菜鳥——低手;MM——妹妹、美眉;灌水——在網絡上發(fā)布一些意義不大的文字;驢友——旅友的諧音,都喜歡旅游的朋友,一般泛指背包一族;粉絲——崇拜者,比如歌迷、影迷等;月光族——每月的個人收入全部消費掉,月存款額為零,特指收入較高但無存款的白領消費族·……
學生對新鮮事物接受很快,接觸網絡語言馬上在生活中運用。語文老師只有學習新詞匯,在課上使用,才會消除代溝,和學生沒有距離感,學生親近老師了,課堂才能吸引學生的目光,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敲開學生的心扉
在教學中,幽默是風姿綽約的智慧之花,令學生賞心悅目;幽默是自然純正的精神味素,讓學生覺得教學有滋有味;幽默是快樂的添加劑,使學生笑口常開。
《木蘭詩》結尾:“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后人概括為一個成語,這個成語是什么?學生答曰:撲朔迷離。老師又問這個成語是什么意思?學生又答曰:比喻事情錯綜復雜,不易辨清真相。對于“撲朔迷離”成語的學習,如此教學顯得枯燥乏味,不會引起學生的注意。
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插入這樣一個笑話:老師在黑板上寫上“撲朔迷離”,然后問一位學生:“請你說一下這個成語是什么意思?”學生站起來,推了一下深度近視眼鏡,仔細看了一下黑板上的四個字,看了半天也不明白,最后他無可奈何地說:“老師,看不清楚?!崩蠋熣f:“你說對了,請坐下?!?/p>
所有學生都喜歡有幽默感的老師,當老師的課堂教學形成幽默風格時,學生的心扉必然向你敞開,教學互動也就相當默契了。
五、活用音樂語言,讓語文課聲情并茂
初中生對音樂的迷戀,亦如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每個學生都能哼幾首流行音樂。如果把音樂引進語文課堂,有時可以超越老師的任何語言。
在教學楊塑的《畫山繡水》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沉入文本,去尋覓桂林山水的迷人風光。播放音樂韓曉演唱的《我想去桂林》,學生被音樂的旋律所陶醉,學習熱情高漲。
用音樂渲染教學情境,用音樂為課文畫龍點睛,為課文配置背景音樂,用音樂激起學生的情感,使語文與音樂完美結合起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促進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在音樂的熏陶下獲得豐富的語文知識。
由此可見,音樂語言勝過了老師的千言萬語。
總之,語文老師的口才好壞決定語文教學的成敗,讓我們所有語文同仁積極行動起來,為打造極具活力的語文課堂,使我們語文課上的輕松,上的瀟灑,請大家加緊訓練口才吧!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棉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