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印
摘要:文章主要從施工角度來分析一下公路施工常出現(xiàn)的質量問題,并從人員、機械、施工方案、施工技術要點和施工檢測等去論述公路施工質量控制。
關鍵詞:公路;施工;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U415.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8937(2009)10-0126-01
質量是工程的核心,工程質量的優(yōu)劣不但關系到工程的適用性,還關系著一個施工企業(yè)的信譽好壞及企業(yè)的前途和命運;關系著人民生命財產(chǎn)的安全和社會安定。近幾年,城市公路建設發(fā)展很快,公路施工工藝和技術的進步,大大提高了公路施工質量。但由于公路施工涉及到施工人員責任心、技術素質,以及操作機械,施工工藝等有關方面,如果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在施工上不按照施工規(guī)范進行,則就會影響整個公路最終的成品質量。因此,文章將主要從公路施工質量控制方面進行論述,僅供參考。
1公路施工中常出現(xiàn)的質量問題
公路施工涉及到的內(nèi)容較多,不同的工程項目具有自身的特點以及施工方案。因此公路施工引發(fā)質量問題比較復雜。常出現(xiàn)在施工管理中,存在著先開工后報告的現(xiàn)象;先檢驗而后有檢驗深情報告的現(xiàn)象;只追求施工進度,而忽略了施工材料的頻率檢驗;施工單位間技術交接不清,一些關鍵的技術問題未引起施工的注意;一些施工人員缺乏基本結構的概念知識,在施工中常不按規(guī)范要求施工等,導致出現(xiàn)很多施工的質量隱患。
另外,在具體的施工中,還常出現(xiàn)溝槽回填復土時不按規(guī)范進行,致使道路在行車時常出現(xiàn)溝槽部位下陷;土路基不按規(guī)范進行整理和碾壓,使得土基壓實度不夠,甚至有些施工隊伍只顧著搶進度,而不考慮路基的盲溝及其他排水設施;沙礫不按要求整片平鋪、平整、碾壓,而是邊挖土基,邊攤鋪沙礫,攤鋪層次不清,標高,平整度得不到控制,甚至有些密實度達不到,導致路面出現(xiàn)凹凸、龜裂等現(xiàn)象;在公路黑色層的施工中,則常出現(xiàn)底層不加處理,基層表面浮料未清除,瀝青混凝土與設計的平角結交的壓實不按技術操作規(guī)程施工,平整度及橫坡不按要求控制,瀝青混凝土的溫度不按要求控制等。
2公路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2.1施工條件
①人員。人是質量的創(chuàng)造者,工程項目管理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戰(zhàn)略思想,實行質量目標責任制,把人員作為質量控制的動力,樹立“質量第一”的指導思想。因此,在工程開工前,應建立健全質量控制體系,將質量控制的責任分配至個人,定人定崗,并對各類施工人員進行崗位培訓和技術、安全交底,培養(yǎng)專業(yè)性技術人才,確保工程質量有專業(yè)的技術人才控制。在施工時,應對進入施工現(xiàn)場的各施工人員進行資質和能力檢查,確保其合格后方允許其施工。同時,應在施工人員隊伍中實行獎優(yōu)罰劣,加強施工人員的責任心和事業(yè)心,努力提高其主觀能動性,確保工程施工按規(guī)范進行。
②機械。根據(jù)公路施工的工程量及特點來確定機械設備的使用,并做好機械設備組織工作,及時對機械設備進行調配,充分發(fā)揮機械設備的效能。
機械設備的使用過程中,應遵守“人機固定”的原則,實行定機、定人、定崗位責任的“三定制度”;在施工中,要配備具有機械操作牌照的專業(yè)操作手;機械操作手必須認真執(zhí)行各規(guī)章制度,嚴格遵守操作規(guī)程,正確進行操作,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同時,也防止出現(xiàn)安全質量事故。
③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是決定施工質量的關鍵。因此,要從空間、時間、技術組織、生產(chǎn)力、施工條件、物質等方面考慮施工方案的實施,總體設想和安排,明確各單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項工程的施工順序,確定各施工過程的施工工藝及施工機具。且在施工的過程中,一旦出現(xiàn)新情況、新問題,則應及時修改和完善施工方案,敢于運用當前國內(nèi)外的先進施工技術和方法,從而提高公路施工質量。
2.2施工技術要點
①路基。路基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具有足夠的整體穩(wěn)定性和耐久性,保持足夠的水溫;要滿足設計強度;應能承受行車的反復荷載作用和抗御各種自然因素的影響;應推行機械化施工;只有在條件極其困難的三、四級公路,方可采用人工施工,但路基壓實必須采用碾壓機械外,其他等級公路施工應在符合工藝要求和質量標準的前提下,積極采用甲級鑒定過的新材料、新技術、新機具和新的檢驗方法;路基每一壓實層均應檢驗壓實度,合格后方可填筑其上一層;路基壓實后,應對填石及土石路堤按設計規(guī)定在路床頂面進行強度試驗,對土質路床頂面按設計要求進行壓實度和彎沉值檢驗等。
②路面。在做好試驗段后,嚴格按照試驗段成果進行程序化施工,嚴格控制集料級配,合理增加粗集料含量,減小粉塵含量,提高抗開裂性和抗沖刷性,盡可能采用骨架密實結構,提高路面基層的穩(wěn)定性和耐久性;嚴格控制基層壓實度,盡可能提高攤鋪后的初始密度,基層攤鋪后有一定的初密度(85%以上)對碾壓成型和提高平整度有較好的效果;強度應均勻,盡可能減小離散,防止基層過度開裂;應盡可能避免在高溫和低溫的時間進行施工,施工期間溫差越小越好。
另外,路面的平整度,對公路使用壽命和使用質量影響最大,因此一定要確保路面平整度的質量控制。首先,要嚴格控制路面的壓實度,從路基,基層做起,逐層提高平整度;絕對不能為追求平整度而犧牲壓實度。其次,要保證充分供料,攤鋪機均勻,連續(xù)地攤鋪,避免間歇和停頓,嚴格控制攤鋪速度,一般不宜超過3 m/min,等待料車以3~5輛為好;采用比較長的平衡梁自動找平裝置,有條件時盡量采用非接觸式平衡梁;控制攤鋪寬度,避免單機全幅攤鋪,減少粒料離析,做好攤鋪機接縫工作;除了特殊原因應盡量避免人工攤鋪。第三,科學的安排壓路機,宜采用輪胎和振動壓路機的組合碾壓模式,采用輪胎壓路機在前和最后碾壓,可以取得較好壓實和密水性效果,減少表面松散,開裂現(xiàn)象,碾壓時保持直線方向,均衡慢速,折反時關閉振動,漸漸改變方向,折反點錯開不得在一個斷面上。最后,要控制所有車輛、機械不得在未冷卻或結硬的路面上停留。特別注意的是,對于瀝青混凝土路面,應控制好碾壓溫度,碾壓厚度與壓實機具相匹配,高溫緊跟碾壓,對提高路面壓實質量和提高路面平整度起著關鍵作用。
③結構物施工。公路施工每一項工程開始大批施工前,應嚴格按照圖紙和規(guī)范進行首件工程實驗,樹立起樣板工程,利于大批工程可進行程序化施工。首件試驗工程完成后,則應掌握工程施工時所采用主要材料如砂,碎石,水泥,鋼筋或預應力鋼筋等試驗和檢測報告;采用的機械設備(組合、規(guī)格、數(shù)量);過程質量控制和檢測方;質量評價指標和標準;優(yōu)化后的施工組織方案及工藝;原始記錄和過程記錄;對施工設計圖的修改建議等。只有首件實驗工程的成果經(jīng)確定和審批,施工單位方可按照首件工程確定的施工組織方案及工藝進行大面積施工。
2.3施工檢測
施工檢測,是公路施工中的最后一環(huán),也是保證施工質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施工檢測程序一般分為:工程項目部自檢——自檢合格后,報請駐地監(jiān)理工程師抽檢——抽檢合格后,報請監(jiān)理部(或代表處)抽檢。其中自檢是關鍵環(huán)節(jié),則需多工程進行全方面檢查,并要按規(guī)范中所要求的頻率進行自檢,這就使得自檢工作非常繁瑣,但其每一步卻又不能疏忽,以免出現(xiàn)工程質量檢查的漏洞。而對于自檢不合格的工程,要組織有關技術人員進行分析研究,找出原因后進行補救或返工處理,從而保證整體工程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JTJO13-95,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S].
[2] 劉勇.淺談公路工程材料的質量控制[J].山西建筑,2003,29(9).
[3] 李四雄.公路施工質量控制淺析[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2009,(3).
[4] 王旻,李永治.論公路施工質量與進度控制[J].甘肅科技縱橫,2005,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