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愛國
介紹·圖景
李賀(790-816),字長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陽)人。家居福昌之昌谷,因稱李昌谷。李賀生活在中唐。被后人稱為“詩鬼”,他因避父諱而不能參加科舉考試,僅任奉郎小官,郁郁不得志,27歲早逝。他是唐代詩壇上的一顆彗星,其詩多感懷傷逝之作,或寄情天國,詞采瑰麗,意境奇特;或幻念鬼境,以想象豐富、色彩冷艷、風格險峭而著稱,又叫“長吉體”。有《李長吉歌詩》傳世。
賞析·感悟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一匹快馬,在秋高氣爽的日子里馳騁于塞外疆場,還有詩人矯健的身姿。但這只是李賀的幻想,一個懷有凌云壯志的少年的夢中囈語。命運同這位少年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元和初年,當他躊躇滿志迎接進士科考時,不料竟以避父“晉肅”名諱為由,被剝奪了考試資格。于是,中唐少了一位政客,卻多了一位詩人,一個特立獨行的浪漫詩人——“詩鬼”。
雁門太守行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讀李賀的詩就如看一場電影,這首詩為我們播放的是一部關于塞外風云的戰(zhàn)爭大片。
大場面,大制作,是這位浪漫主義導演的拿手好戲。且看戰(zhàn)事的緊急,首句既是寫景,也是寫事,成功地渲染了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昂谠茐撼浅怯荨?,一個“壓”字,把敵軍人馬眾多、來勢兇猛,以及交戰(zhàn)雙方力量懸殊、守軍將士處境艱難等等,淋漓盡致地揭示出來。次句寫城內(nèi)的守軍,忽然風云變幻,一縷光線從云縫里透射下來,映照在守城將士的甲衣上,只見金光閃閃,耀人眼目。此刻他們正披堅執(zhí)銳。嚴陣以待。三、四句分別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鋪陳陰寒凄切的戰(zhàn)地氣氛。時值深秋,萬木搖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聲嗚嗚咽咽地鳴響起來。顯然,一場驚心動魄的戰(zhàn)斗正在進行?!敖锹暆M天”,勾畫出戰(zhàn)爭的規(guī)模。敵軍依仗人多勢眾,鼓噪而前,步步緊逼。鏖戰(zhàn)從白天進行到夜晚,晚霞映照著戰(zhàn)場,那大塊的胭脂般鮮紅的血跡,透過夜霧凝結在大地上,呈現(xiàn)出一片紫色。這種黯然凝重的氛圍,襯托出戰(zhàn)地的悲壯場面,暗示攻守雙方都有大量傷亡,守城將士依然處于不利的地位,為下面寫友軍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鋪墊。
后四句寫馳援部隊的活動。“半卷紅旗臨易水”,“半卷”二字含義極為豐富。黑夜行軍,偃旗息鼓,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芭R易水”既表明交戰(zhàn)的地點,又暗示將士們具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般壯懷激烈的豪情。接著描寫苦戰(zhàn)的場面:馳援部隊一迫近敵軍的營壘,便擊鼓助威,投入戰(zhàn)斗。無奈夜寒霜重,連戰(zhàn)鼓也擂不響。面對重重困難,將士們毫不氣餒。“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秉S金臺是戰(zhàn)國時燕昭王在易水東南修筑的,傳說他曾把大量黃金放在臺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攬?zhí)煜轮?。詩人引用這個故事。寫出將士們報效朝廷的決心。
意象新奇,設色鮮明,造型新穎,想象豐富而奇特,是李賀這位杰出導演的最大特色。正如張藝謀在《大紅燈籠高高掛》中對于紅色的偏愛,《滿城盡帶黃金甲》中對“金黃”的鋪張演繹,“黑云”“金鱗”胭脂”“夜紫”“紅旗”一系列意象中的濃艷色彩,渲染了戰(zhàn)爭的殘酷氛圍,獲得了強烈的視覺效果。再如后兩句寫主將為報君主的知遇之恩,誓死決戰(zhàn),通過造型、設色,突出主將的外在形象和內(nèi)心活動。黃金、白玉,其質地和色澤都為世人所重。詩人選用“玉龍”和“黃金臺”造型設色,創(chuàng)作出“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的詩句,一位神采奕奕、不惜為國捐軀的主將形象便宛然在目。
看電影需要我們?nèi)褙炞ⅲ拍芘c劇中的人物一起呼吸,一起哭笑;讀詩同樣需要我們?nèi)硇耐度?,細細感受每一個文字的溫度,嗅出每一個詞語的氣息。這樣你就會走進詞語的叢林,接近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聆聽他的嘆息和高歌,分享他的才情與智慧。
蘇小小墓
李賀
幽蘭露,如啼眼。
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蓋,
風為裳,水為佩。
油壁車,夕相待。
冷翠燭,勞光彩。
西陵下,風吹雨。
李賀現(xiàn)在給我們執(zhí)導的是一部以江南為背景的關于愛情抑或命運的言情片。
杭州西子湖畔,碧波,綠草,青松,微風,細雨。
主人公蘇小小出場了——
那蘭花上墜著的露珠,多像是她當年含淚凝眸的眼睛。一個“幽”字,不僅準確地傳達出墓地的陰森冷落,而且通過心靈的窗戶,我們看到在九泉之下的這位美女,孤獨無依,即使是化身為鬼,也用她那雙飽含著知己難求眼神的眼睛凝視著人間。墓上的綠草,像是她當年用過的茵褥;墓旁的松樹,像是她車上的車蓋;清風吹拂,像是她美麗的衣裳在飄動;山澗的流水叮咚,像是她身上的玉佩在鳴響。她生前坐過的油壁車,好像依舊苦苦地在西陵等待著前來幽會的情郎。
蘇小小是南齊時錢塘名妓,她以百金資助一個窮困潦倒的書生去應考,癡情地等待著書生歸來迎娶,哪知書生一去不返。她又不甘心做他人的小妾。19歲就早夭了。古樂府中有《蘇小小歌》,相傳是她留下的作品:
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
面對死亡,蘇小小恬然自適,對情的堅貞,對美的執(zhí)著,給后人留下一個永恒的凄美的印象。當李賀寫下這首詩的時候,幾個世紀以前的如花美人蘇小小早已風化,毫無蹤影。而在這首詩中。我們彷佛又隱約聽到了蘇小小的歌聲。
詩的前幾句用比喻手法,既是在寫景,又是在敘事和抒情,把我們帶進了蘇小小當年的生活場景之中。她的美麗和才情雖燦若煙花,卻無人憐惜、珍視,轉眼就消逝了。她最終發(fā)出了“無物結同心”的慨嘆,這里的“無物”,其實是無人,整個世界找不到一個可以托身的良人,絕望到了極點。詩的最后四句,描繪了一幅更加凄清冷艷的景象:翠燭本是為和情人相會而設,著一個“冷”字,點明了有光而無焰火,這里實指墓地的鬼火,所以那光彩也是徒勞的,“勞”字傳神地表現(xiàn)了蘇小小的無可奈何和哀怨之情。昔日和情郎相會的西陵,如今只剩下一片凄風苦雨。任風吹雨打。始終熄滅不了她愛情的火焰;任歲月流逝,始終模糊不了她凄美的身影。
讀到這里,如果我們僅僅以為李賀是在為我們演繹一則凄婉迷離的愛情故事,恐怕就辜負了這位“鬼才”的良苦用心。
詩人表面上是在哀悼亡者,實際上是借亡者來哀悼自己,借墓地景物的陰森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冷寂,蘇小小的形象,正是他自己寂寞感傷心理的曲折體現(xiàn)。在異常華麗的外衣下透出一股逼人的陰森之氣,如“幽蘭露”般的那雙眼睛,是蘇小小的,也是李賀的。蘇小小的不幸在于她的真情和美麗,真情被拋擲,美麗無人憐。李賀的不幸在于他僅僅因避諱就阻斷了自己的前程。名妓的才情必須有賴于通達之人的賞識。才能有圓滿的結局;士人之才須遇名主,才有施展的機會。
李賀因自身的不幸和蘇小小產(chǎn)生了共鳴,所以能夠穿越時空的隧道。與亡者作一次相知相憐的情感對話。從這個角度看,本詩借一曲古老的愛情歌謠抒發(fā)心緒,并以此作為對生命的追問方式,譜寫出了蒼涼的生命悲歌。
“少年心事當拿云,誰念幽寒坐嗚呃”,這是李賀《致酒行》中的兩句詩,其中流露出來的既有少年的凌云壯志,又有懷才不遇的感慨。因為早衰與多病,李賀在他短暫的人生之旅中,敏銳地感受到那一份生存的焦慮與困惑。理想與現(xiàn)實,夢想與生活,是每一個人必須面對的選擇,生命就像那搖曳在風中的燭光,在風雨中、在荒原上燃燒……
名家·名篇
《雁門太守行》賞析
朱世英
一般說來,寫悲壯慘烈的戰(zhàn)斗場面不宜使用表現(xiàn)濃艷色彩的詞語,而李賀這首詩幾乎句句都有鮮明的色彩,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紅色,它們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織在一起,構成色彩斑斕的畫面。詩人就像一個高明的畫家,特別善于著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不只勾勒輪廓而已。他寫詩,絕少運用白描手法,總是借助想象給事物涂上各種各樣新奇濃重的色彩,有效地顯示了它們的多層次性。有時為了使畫面變得更加鮮明,他還把一些性質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事物糅合在一起,讓它們并行錯出,形成強烈的對比。例如用壓城的黑云暗喻敵軍氣焰囂張,借向日之甲光顯示守城將士雄姿英發(fā),兩相比照,色彩鮮明,愛憎分明。
《蘇小小墓》賞析
張燕瑾
李賀的“鬼”詩,總共只有十來首,不到他全部作品的二十分之一。李賀是通過寫“鬼”來寫人,寫現(xiàn)實生活中人的感情。這些“鬼”,“雖為異類,情亦猶人”,絕不是那些讓人談而色變的惡物。《蘇小小墓》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我們看到了詩人自己的影子。詩人也有他的追求和理想,就是為挽救多災多難的李唐王朝做一番事業(yè)。然而,他生不逢時,奇才異能不被賞識,他也是“無物結同心”!詩人使自己空寂幽冷的心境,通過蘇小小的形象得到了充分流露。在綺麗濃艷的背后,有著哀激孤憤之思,透過凄清幽冷的外表,不難感觸到詩人熾熱如焚的肝腸。鬼魂,只是一種形式,它所反映的,是人世的內(nèi)容,它所表現(xiàn)的,是人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