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 云 麗 陽
編者按:晚清愛國名臣林則徐(1785-1850)字無撫,號少穆,福建侯官(今閩侯)人,住文藻山。歷為嘉慶進(jìn)士、道員、巡撫、湖廣總督、欽差大臣等要職,系鴉片戰(zhàn)爭時抵抗派首領(lǐng)。
滿18歲時,林則徐與河南鄭知縣的女兒鄭淑卿結(jié)為伉儷。
習(xí)慣北方生活的鄭淑卿,開始有些過不慣貧寒生活,也不會做家務(wù),可她手腳勤快,過不了多長時間便熟練自如。她溫柔賢慧,幾十年來夫妻情深意篤,形影不離。她不但分擔(dān)了許多家庭事務(wù),還在林則徐遇到挫折時為他排解、安慰他。
正因為夫妻情深,林則徐任高官數(shù)十年,從未沾染擁妻納妾之俗,這在封建王朝是獨一無二的。因而一英國名人為他倆造型塑像,稱他為杰出的中華兒女。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七月十三,當(dāng)?shù)拦饣实蹖ⅰ傲謩t徐、鄧廷楨革職、流放伊犁”的諭旨傳到鎮(zhèn)海時,鄭夫人正患風(fēng)濕癥,行走不便。但她惦記丈夫本來身體就不好,再加上這次打擊,如果孤身一人赴戍,適應(yīng)不了新疆的氣候、水土不服,又與家人相隔幾千里,不通音信,怕他的身體挫垮,于是率兒子、女兒和媳婦陪同林則徐西行。到西安后,他們在西安巡撫的幫助下寄居下來,讓二兒子、三兒子跟隨丈夫出關(guān)進(jìn)入新疆。
鄭夫人每次都要趁驛遞之便,捎上家信和各地好友寄來的書信,以及她自己的詩與丈夫唱和。
林則徐不顧自身維艱,與妻子話別時,寫下那首著名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謫居正是君恩厚,養(yǎng)拙則于戍卒宜。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p>
有此賢妻作后盾,身陷逆境的林則徐仍能談笑自若。
林則徐到伊犁后,由于生活條件惡劣、心情郁悶,以前的“疝氣”加重,又患了鼻衄,身體精神狀況日漸下降,多虧鄭夫人及親朋好友勸慰,心情才漸漸開朗起來,在罷官后仍做出了一番利國利民的事業(yè)。
林則徐歷官40年,行跡遍及14省,統(tǒng)兵40萬,位列封疆,仍儉樸廉潔。他一生中寫了大量的日記,這里選載他任湖廣總督期間,在湘鄂的一則,以窺一斑。
道光十七年(1837年)八月二十四日,己巳。卯刻行,十里鵝栗坳,嶺小路窄。又五里何木山,又五里高水橋,又五里醫(yī)家鋪,飯,張令具膳。又十里塘下,又五里和樹坳,又五里黃泥井,又五里爛木橋,又十里爛草田,在關(guān)帝廟住,張令仍具膳,湘境溆浦縣令(麟)來迎。未刻微雨,申刻秋分。晡時雷雨頗大,二鼓始歇,半夜又雨。
林則徐還曾給子孫親手留下一題楹聯(lián)曰:“子孫若如我,留錢作什么?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作什么?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林則徐的故居,為明末時的南方木厝建筑格局,灰墻黑瓦,正堂中貼有林則徐的畫像,無巍峨壯觀的官宅氣勢。又因1948年榕城水禍,房屋部分墻垣倒塌,破磚碎瓦,更顯古舊蒼涼。
據(jù)街坊閑談,林家后人在每年除夕時,總要在林則徐的遺像前供奉一碗林大人愛食的炒豆腐,點燃一盞兩根燈草的菜油燈,以示不忘先祖清廉自守的優(yōu)良家風(fēng)。
(根據(jù)麗陽收集的林則徐家書和檔案等資料撰寫而成)
(責(zé)編 要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