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麗芳
[中圖分類號]G222.1[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文章編號]1009—2234(2009)04—0158—01
雷人是一個新詞語,2008年剛剛興起。意思是出人意料且令人格外震驚。與晴天霹靂相似,但又不盡相同。晴天霹靂多用于驚聞噩耗時的反應(yīng);而雷人則多用于表達(dá)無厘頭的或無奈性的、尷尬性場合的個人感受,好像“于無聲處聽驚雷”一樣。
伴隨著雷人一詞的流行,傳媒業(yè)內(nèi)一種“雷人式采訪”也隨著某些“采訪語錄”曝光而成為了為世詬病的對象。以國人關(guān)注度最高的田徑項目男子110米跨欄為例,某資深記者的數(shù)次采訪運動員,而運動員包括觀眾卻的確有被雷轟擊的感覺:
你比賽服的號碼是441,4+4+1等于9,今天你又在第9道,是不是這次9是你的幸運數(shù)字?(劉翔無語15秒,竟不知如何作答)
今天天氣怎么樣?(飛人還是沉默,估計是不知道怎么會問這樣用不著回答的問題)
你的教練是不是給了你很大的幫助?(那還用問嗎)
你有沒有信心得亞軍?因為冠軍已經(jīng)是劉翔了。(開賽之前問史東鵬,近似冷酷)
你覺得和劉翔在同一個時代是不是很悲哀?(還是在問史冬鵬,更為冷酷)
作為同行,對這些提問不敢茍同。這些雷人的采訪,不僅運動員反感,也令觀眾氣憤。說明記者的素質(zhì)尤其是采訪技巧亟待提高。誠然,運動場上的采訪往往是即興的,加之工作繁重,精神高度集中,心理時時處于緊張狀態(tài),有錯難免。更要求記者有高度的靈敏性和快捷的反應(yīng)力、高超的采訪技巧和精良的語言表達(dá)能力。當(dāng)然在瞬息萬變的運動場上什么情況都可能出現(xiàn),采訪問題不可能事先全部準(zhǔn)備好,而這也正是考驗記者的綜合素質(zhì)的時候。不能因為工作繁忙就可以作為雷人、出錯的理由。而且雷人的癥結(jié)不在于忙不忙、緊張不緊張,而在于觀眾根本看不出這些雷人的采訪是因為忙,因為緊張而出的錯。有些錯誤已經(jīng)是“張口就來、出口就錯”式的錯,如果給這些雷人的采訪做個評價的話,輕則屬于有口無心,重則似乎要歸于胸?zé)o點墨。
這些雷人式采訪的問題歸納起來有以下一些類型:
脫口而錯。這一類錯誤應(yīng)屬于口誤,不過這種口誤多了自然就影響了記者的采訪質(zhì)量,影響了記者的美譽度。刨根問底。刨根問底,是許多記者采訪的慣用手法,問題在于有些問題到最后或是無法回答,或是無須回答,失去了提問的必要性。
沒話找話。這種類型的提問或是離題萬里,或是毫無意義,一點含金量都沒有,被觀眾稱為“沒話找話型”。
涉及隱私。每個人都有隱私權(quán),采訪時記者不應(yīng)該涉及運動員的隱私權(quán),應(yīng)該給人家多一些私密的空間,而我們的記者在采訪時卻不大注意這點。
欠人性化。記者在采訪時一定要對運動員多一些人文關(guān)懷,注意不要傷及對方的心理,尤其對于成績不理想的、有傷病的運動員更要注意不要傷害了人家的自尊心。
剖析這些雷人的采訪,對我們也很有幫助。采訪是記者的一項基本功,能否有高超的采訪技巧往往是衡量一個記者優(yōu)劣的重要砝碼。張越、崔永元、水均益、王志、張泉靈等著名記者都有很高的采訪技巧、采訪藝術(shù),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為避免出現(xiàn)以上那些雷人的采訪套路,就要熟練掌握采訪的兩種提問方式,一是開放式提問。即提那些比較概括、廣泛、范圍較大的問題,對回答的內(nèi)容沒有嚴(yán)格的限制,被采訪者有充分自由發(fā)揮的余地。這樣的提問比較寬松,不唐突,也較得體;二是閉合式提問。指比較具體、明確、范圍較窄的提問,要求被采訪者的回答只限于提問的具體內(nèi)容。兩種方式各有千秋,具體運用哪一種要在采訪中靈活掌握。注意閉合式提問要合理,不要問那些荒唐的、匪夷所思的問題。